- 乘風飛翔,遇見更好的自己
- 胡華清
- 2236字
- 2021-06-04 18:59:37
正確認識自己,合理規劃人生
在和別人聊起夢想的話題時,你頭腦中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浩渺無邊的宇宙,還是青山綠水間的游玩,還是在圖書館里埋頭苦學,或者是在教室的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無法與別人完全相同,更無法讓自己的夢想與別人相同。一個人要想擁有與眾不同的人生,就必須制訂人生規劃,有很多人很難說清楚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為此他們一生之中渾渾噩噩、一事無成。要想讓人生更加充實和成功,我們就要對夢想有更深刻的認知,對于人生更加執著地追求。
前文說過,有夢想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人生的規劃,要理性地認識自己,然后合理地規劃人生,這樣才能夠推動夢想從雛形到發展到成熟,最終得以完成。這樣的夢想,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非常珍貴的。那么,什么是人生規劃呢?在西方國家,有很多學校都會引導孩子規劃人生,然而在我們的國家里,很多孩子對人生都是沒有規劃的,甚至沒有理想和夢想。其實,相比起那些具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和具體的人生規劃的人,迷茫彷徨的人在起點上就已經落后了。充實精彩的人生,必然要以夢想和理想作為基礎,必然要以規劃作為實施的保障,這樣才能夠按部就班、腳踏實地地向前發展。當然,規劃并非一成不變,這是因為我們的人生總是處于變化之中,如果要求規劃一經制定就不能有所改變,那么規劃就很難適應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情況。理性的人應該隨時隨地調整人生的規劃,這樣才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自己,也堅持成就自我。
縱觀全世界,哈佛大學都是非常牛的一所學校,哈佛大學的莘莘學子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不乏有總統、科學家、文學家等在各個領域做出偉大貢獻的佼佼者。很多學生都把考入哈佛大學作為自己最偉大的夢想,然而這可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要想進入哈佛大學,就不能只是埋頭苦干,而是更要講究方式方法。以此為基礎,再加上勤奮刻苦,才能收獲更多。學習真正的意義并不在于給學生灌輸各種各樣的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來形成核心競爭力。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都要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擁有完善的心智,這樣孩子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
小時候,很多孩子都有過偉大的夢想,甚至這些夢想會遭到父母的嘲笑,讓孩子在堅持夢想的道路上遇到更多的困難和阻礙,距離成功越來越遠。臺灣地區大名鼎鼎的散文家林清玄小時候和爸爸一起去地里干活,他告訴爸爸,他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坐在家里就賺到錢,也夢想著自己能夠去埃及金字塔看一看。當時,爸爸就對林清玄說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也對林清玄的夢想嗤之以鼻。但是后來,林清玄成為非常出名的作家,他不但坐在家里就可以收到稿費,而且還親自去看了上學時從圖片上看到的金字塔,并且站在金字塔下拍了一張照片寄給爸爸。
夢想固然很誘人,但是如果夢想不切實際,則會變成空想。這是因為我們不管怎么努力都無法距離夢想更近,徒勞努力的時間越長,我們的內心越是容易感到疲憊,也越會否定自己,甚至徹底放棄夢想。真正能夠激勵人進步的夢想是那些既偉大又具有可行性的夢想,所以實現夢想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夢想要遠大,要對人生有指導的意義;二是夢想要腳踏實地,這樣才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終激勵我們前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夢想就像鞋子,正如人們所說的,鞋子是否合腳只有腳知道,那么夢想是否符合我們的實際情況,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在規劃人生的時候,永遠都要記住唯一的原則,那就是最合適,而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偉大、最高明。就像哈佛大學一樣,雖然每個學子都想去哈佛學習,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考入哈佛,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夠供養孩子出國讀書。人生的路需要腳踏實地地走,在規劃人生的時候,我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實現夢想,把所有瑰麗的計劃全都變成現實。
每個孩子都有獨屬于自己的人生,也理應享受人生。遺憾的是,大多數孩子的人生都是由父母決定的。孩子漸漸長大,要學會成為人生的主宰,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很多父母總是對孩子有著過高的預期,恨不得代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殊不知,溺愛非但不是愛,反而害了孩子。隨著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不斷得以提升,真正明智的父母會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這樣一來,孩子才會有理想、有主見。具體而言,在制定人生規劃的時候,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在制訂計劃的時候,一定不要貪心,很多人制訂計劃時總是盲目地追求完美,但是在現實的人生之中,卻無法完全按照計劃去一一實現,從而產生嚴重的挫敗感。
第二,在對人生進行規劃的時候,除了要有大的目標和方向之外,還要有詳細的分步,也就是所謂的終極目標和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都可以對長期目標進行分解,也可以讓我們在實現短期目標之后,獲得小小的成就感,得到激勵,這有助于我們繼續努力,保持進步的勢頭。
第三,很多人都喜歡比較,在制訂計劃的時候,也會情不自禁地為自己樹立比較的對象。現代社會,很多父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么優秀,總是會忍不住把別人家孩子與自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其實很多孩子都對父母這種盲目比較的行為深惡痛絕,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也有自己的劣勢和不足。父母愛孩子,就要接納孩子、欣賞孩子,使孩子成為最優秀的自己,而不是成為任何模仿其他人獲得成功的成功者。
人貴有自知之明,每個人都要認識自己,才能夠合理地規劃人生。在規劃人生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認真細致,既要立志高遠,又要腳踏實地,這樣的規劃才能對人生起到切實的指導意義,也產生行之有效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