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
- 張瑜編著
- 1674字
- 2021-06-04 14:46:40
習慣性想那些快樂的事情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現,它是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人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的過程。一般而言,暗示又分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當遭遇不公平待遇時的積極心理暗示是一種自我暗示,即自己把某種觀念暗示給自己,并使它實現為動作或行為。
自我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僅能影響自己的心理與行為,還能影響到我們的生理機能。另外,只有積極的心理暗示能起到增進和改善的作用,反之,消極的暗示會擾亂我們的心理、行為以及人體的生理機能。當你習慣地想那些快樂的事情,你的神經系統就會習慣地令自己處在一個快樂的狀態,這時你會發現幸福是觸手可及的。
這個經典的故事就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如果你能感恩于生活,那你會發現幸福其實很簡單,它近得觸手可及。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你擁有多少金錢并不能說明你有多幸福,你擁有多高的社會地位與權勢并不能證明你比他人更幸福。每天,只要我們能給予自己這樣的心理暗示,那就意味著自己是幸福的。
積極心理學家馬爾茲說:“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悅的事,它就會做出喜悅的反應;看到憂愁的事,它就會做出憂愁的反應。”于是,積極的暗示產生積極的心態,消極的暗示產生消極的心態,對我們自己來說,盡量避免運用消極的暗示。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到悲傷、煩悶,總是認為幸福是一種奢侈品,難以把握。其實,只要我們學會了積極的心理暗示,那幸福是觸手可及的。
習慣于幸福的人會在每天對自己說:“今天的天氣真好,一切都會順利的。”而不幸的人會說:“今天一切又不會順利。”有時候,幸福對于我們來說只是一種選擇,誰也不能決定你的幸福,只有你自己。
幸福隱藏在瑣碎的事情之中,就如同點點粉末灑在日常事物之中,當我們的眼光太過于高遠,就看不見那些隨處飛揚的幸福粉末。所以,別計較太多,如果我們每天都在細數著自己身邊的幸福,那么,幸福的指數就會一直上升,最終成為一種習慣,伴隨我們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