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企業和時尚
一、時尚的崛起賦予企業更強的使命感
本章將從時尚的起源和沿革來探討企業的時尚使命。
前面我們論述了時尚本源的問題,提煉出了時尚具有奢侈性、階層性、參照性、城市性和創新性等諸多特性,這些特性均表述了時尚人群對于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追求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同時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時尚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和發展,而逐步演變和沿革的。這與當前部分專家學者在追溯時尚起源問題上——認為時尚源于時裝的說法有所不同。時裝,不是時尚的起源,更不是時尚的終點,它只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時尚主要的表達方式。時尚,從來都應該具有更加廣闊的空間和表達方式。如果把亞當和夏娃拿無花果葉做成裙子不是為了保暖防寒而是為了減少羞恥感為例,早期的人類就已經從精神層面去享受和創造時尚所帶來的快樂了。
關于人類時尚的沿革:山頂洞人利用獸牙、獸骨、貝殼等穿孔做成吊飾;用紅色粉末,涂染裝飾;考古出土的陶器上,刻著精美的花紋;保存至今的原始部落人群特殊的裝飾搭配,詮釋著早期人類對于美、對于時尚的表達。而到了封建社會,時尚的主流幾乎被皇室、官僚、富商、士子等階層所壟斷,他們所體現的是一種階層性的生活方式,所追求的是華麗美觀和奢侈的時尚表達,正如伏爾泰所說的,“歐洲之文明教養和社交精神的產生都應歸功于路易十四的宮廷”。封建社會的時尚是自上而下傳播的,形成的是上行下效的傳播途徑和方式,平民化的時尚很難逆襲上流社會,因此當時的時尚體現出很強的階層性,傳播途徑的單一性。不過,平民在向往上流社會傳播而來的時尚的同時,也逐步形成了適合自己的群體的時尚表達方式。而這個時候,滿足時尚生產和銷售的就是家庭手工業或者皇商。
引領時尚大發展的是工業時代,即大機器生產時代。與封建時期自給自足的經濟相比,大機器生產帶來的是規模化的生產,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極大地豐富了社會上的產品種類和數量,對于解決人們的自給自足和溫飽問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當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得到基本滿足之后,與之相匹配的精神生活就顯得重要而迫切,同時機械化的大生產破除了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人們更多的是聚集在一起工作生活和交流,生產關系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在逐步改變,也為時尚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時尚,作為引領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從而也不斷得到發展。而這一時期滿足人們時尚需求的主體機構和組織也從封建社會的家庭手工業過渡到了工廠手工業,并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逐步建立了工廠制,企業形式得以不斷發展和完善。
人們的精神世界來源于物質世界,但精神需求經常會超出了物質世界的供給能力。就像經濟學上的需求的概念一樣,它受制于兩個條件,一個是購買愿望,一個是購買能力,二者結合,才是一個有效的需求。人們的愿望經常會超過購買的能力,雖然這種情況構不成一個有效的需求,卻可以成為潛在需求,一旦條件達成,就能夠迅速成為現實的需求。時尚是在精神世界的滿足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方面,它來源于人們精神世界對美好的向往,另一方面來源于精神向往的滿足能力,當二者結合時,就會產生現實中的時尚風格、時尚產品。所以這個標題下所探討的是時尚崛起過程當中時尚企業的使命。這里的時尚企業,主要指的是在現實中能夠滿足人們時尚需求的個人、組織或者機構。這類機構一方面在滿足著人們對于時尚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在滿足的過程當中又不斷地激發人們的進一步的需求。它既是供給方,也是需求產生的一個因素。所以,滿足和激發是時尚沿革過程中時尚組織的重要使命,這個使命也是在時尚的發展過程中逐步明晰的(圖3-1)。

圖3-1 人類時尚的沿革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