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做孩子才愛學
- 云朵編著
- 1484字
- 2021-06-04 14:54:32
別強迫孩子聽話,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
生活中,我們都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父母要記住,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如果希望孩子樣樣服從自己的安排,結果將會適得其反。家長在言行上的矛盾教育常讓孩子無所適從。家長在學習家庭教育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善于反思、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轉變自己的舊觀念,把理論靈活地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有好的效果。對于家長來說,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也可以說是一生的課題。總之,家長不要總是強迫孩子聽話,把什么都強加給他。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應記住:
1.不要把你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你越是將自己的觀點和價值觀強加于他,并自以為他會與你分享,他拒絕接受它們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便一個年齡較小的孩子也是如此。
因此,家長要想辦法弄清孩子的想法。比如,你可以這樣說:“我喜歡這個想法,但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而不是說:“太棒了,你不這樣認為嗎?”或者可以說:“你怎么看待那個電視節目?”而不是說:“那個電視節目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2.不要把你的興趣和愛好強加給孩子
大多數時候父母都會認為,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他們不懂,我們選擇的對他們才更有好處。殊不知,孩子雖小,也有自己鮮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興趣。只有從興趣出發,孩子才能自主地學習,才能學得又快又好,才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3.孩子犯錯時不要只會對孩子大喊大叫
當孩子產生情緒或者做出你不能容忍的事后,向他說明你的想法和感受。當你感到憤怒、難過或者沮喪時,請說出來并向他說明原因,別只是大喊大叫。
法國哲學家尤伯爾說:“孩子們需要榜樣,而不是批評家。”如果你的孩子看見你為他作出表率,那么,他也會學習安全而自在地發現并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以下是父母需要做到的:
(1)如果你能接納孩子的感受,那么,他就可能學會接納、控制、喜歡或者應對自己的感受。
(2)幫助他提出要求。比如,對他說:“我想你現在很難過,給你一個擁抱,你會覺著好點嗎?”這樣的話能讓他放松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我現在心情不好,我來是想得到一些安慰。”
(3)接受他的歉意,即表明你接受了他的感受。這時,你可以依下列模式對他說點什么。比如:“今天我很不痛快,我因此沖你大聲嚷嚷,真對不起。”
(4)孩子的嫉妒、憤怒、沮喪以及怨恨的感受,應該是可以接受的,而不應該遭到懲罰或拒絕。雖然可以有這樣的感受,但不可因為你的感受而去傷害他人。
(5)給出一些不完整的句子,讓孩子去補充完成。比如:“當……的時候,我最高興”“當生氣的時候,我……”“當……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非常重要”“當……的時候,我感到情緒沮喪”“當……的時候,我往往選擇放棄”“當受到斥責時,我想……”
父母告訴他要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你可以說,“當……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生氣”,而不要說,“是你惹得我生氣”。當你的孩子罵罵咧咧時,讓他換一個詞來表達他試圖表達的內容。總之,家長應該接受孩子的所有情緒,然后幫助他排解。畢竟,孩子應該有自己的感受和情緒,這才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孩子,而不是作為家長的傀儡而存在。
有的孩子看似聽話,但家長絕不可認為孩子就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愛護你的孩子,就別讓他做你的傀儡,而是應該給他一個溫馨的生活氛圍,這就要求父母通過洞察他的內心世界,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和他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也不要因為孩子尚小,就用命令的口吻對孩子說話,也不能隨意斥責或辱罵孩子,更不要去嘲弄、諷刺孩子。總之,父母不能用自己過多的欲望,讓孩子生活在同一個情緒平臺之上,而不能自由表達自己無盡的歡樂或者深沉的憂傷,記住,這會讓他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