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移默化地影響對方的觀點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為了不同的觀點爭得面紅耳赤。他們都想讓對方聽從自己的,卻不知道對方的想法和他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因為爭執傷了和氣,顯然得不償失。最好的辦法是不要爭執,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對的,就潛移默化地把自己的意見移植給對方。要知道,人們對于他人強加給自己的意見總是特別排斥,就像身體本能地排斥異物一樣,思想也不喜歡被強加。但如果是對于自己發自內心的想法,則完全不同。這就像是父母對待孩子,自己生的孩子,怎么看都喜歡,都高興。別人的孩子呢,可能怎么看都不順眼。因此,當你潛移默化地把自己的意見移植給他人之后,他人一定會把它當成自己的孩子,越看越喜歡。這樣一來,他的執行力也會大大增強。由此可見,把意見移植給他人,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人們往往都有這種體驗,過度地爭執,雖然說是對事不對人,但是依然會在不知不覺間傷害感情。因此,避免爭執是完全有必要的。當然,不爭執并不意味著放棄自己的觀點。很多時候,越是爭執,對方的防范心理和抵觸心理越強。如果能夠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讓世界充滿和平,豈不是更好嗎?常言道,樹是死的,人是活的。人之所以和樹不一樣,就是因為人擁有靈活的思維,能夠根據情況想出最合理的辦法,解決問題。倘若世界上的人都是不會拐彎的一根筋,那么這個世界一定會整日糾紛不斷,再也沒有和平可言。其實,不管遇到什么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無論我們多么著急,都不能本末倒置,因為爭執而傷了和氣。否則,一定會得不償失,追悔莫及。
對于進入青春叛逆期的淘淘,媽媽在與他無數次摩擦和碰撞之后,終于找到了合適的方法馴服他。剛開始,不管媽媽說什么,淘淘都是不加選擇地反對,反對,再反對。因為渴望獨立自主的他,潛意識里認為媽媽不管提出怎樣的建議,都是為了控制他。如此一來,母子關系怎能不緊張呢!后來,媽媽發現淘淘其實并不是反對她提出來的合理建議,而只是反對她。因為這些建議是媽媽提出來的,所以不管是否合理,淘淘一律反對。了解這一真相后,媽媽決定換種方式與淘淘相處。
淘淘準備和同學一起去游樂場玩。媽媽原計劃給他準備蘋果作為零食水果帶著,不過,媽媽知道如果明確提議蘋果,淘淘一定會百般不樂意。因此,媽媽首先說:“淘淘,你們去游樂場得帶水果吧,你覺得帶葡萄怎么樣?”淘淘皺著眉頭說:“葡萄合適嗎?”媽媽笑著說:“也是哦,葡萄水大,皮薄,容易擠碎。那你覺得帶櫻桃呢?”淘淘又說:“櫻桃有核,我還要帶其他東西,哪里能騰出手來拿核啊!”媽媽思來想去,說:“也是,我覺得你應該帶富含維生素,但是又不會被擠爛,而且比較好拿的水果,梨子?那我得下樓買。”這時,淘淘靈機一動,說:“不用下樓啦,媽媽,咱家不是有蘋果么,而且完全符合要求。”“淘淘,你可真聰明。你的選擇是明智的,媽媽支持你。”媽媽高興地說。就這樣,淘淘高高興興地拿著媽媽給他準備的蘋果,和同學一起去游樂場玩了。
雖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媽媽成功地把自己的想法移植給淘淘的做法值得我們每個人借鑒。經歷過孩子青春叛逆期的父母一定知道,這個時期的孩子簡直就像個刺猬,不管父母說什么,他們都不由分說地對著干。原本想讓淘淘帶蘋果吃的媽媽,只好拐彎抹角,引導淘淘自己說出帶蘋果的好主意。這樣一來,淘淘既不會叛逆,媽媽也順心如意。不過,這可是需要技巧的。在使用這個方法時,我們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談話對象,知道我們說出一個提議之后他會作何反應,這樣才能未雨綢繆,一步步地引導他說出我們的想法。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與他人產生分歧。當語言的正面溝通無法起到預期作用時,尤其是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倔強的人時,與其費盡口舌地說服他,不如潛移默化地把自己的觀點移植給他,這樣一來,彼此都不會覺得尷尬,又達到了目的,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