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生苦短,塵世中的人們,苦苦追尋的無非是幸福這個終極目標。然而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坐擁億萬家財?幸福是名利雙收?事實上,幸福來自于我們的內心。美國一家把幸福作為研究目標的科研機構得出結論:幸福與年齡、性別和家庭背景無關,而是來自于輕松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態度。
有人說,人生的痛苦來自于計較。有些人為了利與人爭吵不休,有些人為了名和他人爭來奪去,也有一些人因為雞毛蒜皮的事與人拳頭相加……他們的生活充滿著怨氣、矛盾和糾葛,他們又怎么會感知到幸福呢?他們總是為難別人,也為難自己,他們常常問自己:為什么別人擁有那么多?為什么我會失去那么多?為什么我命運坎坷、別人的生活卻幸福美滿?為什么他不愛我?在計較和強求中,世界越來越浮躁,人們也越來越迷失本心。心理學家說,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保持快樂需要有平常的心境、淡然的氣質,順應自然的規律,接受現狀并能夠坦然享受當下的快樂,把握好自己的情緒。
在紛擾的塵世中,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風輕云淡、寵辱不驚。他們內心淡然、凡事隨緣,他們擁有駕馭內心的強大力量,他們能超然物外,坦然面對名利、誘惑、挫折、平淡。他們從不過多計較,更不強求,他們心寬如海,胸中裝得下萬事萬物,面對人生浮沉,能做到不急不躁、不溫不火、心平氣和、波瀾不驚。心不為世俗所擾,身不為物欲所驅。
可見,淡然不是淡漠,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站在更高層次來俯視生活,而是閱盡滄桑后的醒悟,是了然于胸的大度,是看淡榮辱得失的超脫,是坦然面對一切的平靜。
不得不承認,“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這份閑散與安逸,對于現代社會奔波于家庭和職場中的人們來說,或許真的是一種奢望。當然,要放下人生路途中的羈絆,還是需要我們有一顆淡然的心。對“花花綠綠”“流光溢彩”不生非分之心,不做越軌之事,不做虛幻之夢。面對外界種種變化與誘惑,心不癢,嘴不饞,手不伸,腳不動,榮辱不驚,去留淡然,白天知足常樂,夜晚睡眠安寧,走路步步穩健。總之,擁有一顆平常的心,能讓我們拿捏好分寸,把握住幸福。
人生一世,貧與富、貴與賤、榮與辱、得與失在所難免,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學會在生活中尋找一個平衡的坐標,讓自己不因得意而張揚,不因失意而沉淪,在面對生命的大喜大悲或者生死無常的時候,能以一種淡然和隨緣的心態來對待一切,而那些人生中的名韁利鎖和悲歡離合也自會紛紛落地成塵。
編著者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