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忍耐,終將成就非凡的自己
- 鄭一
- 2420字
- 2021-06-02 15:37:15
別急于求成,腳踏實地更穩妥
年輕人心高氣盛,多以為自己在學校里如臥龍一樣久居山中,一忍再忍,即便胸有治國韜略,但沒有一個平臺和機遇,無處施展、不受重視的苦楚只能壓抑,無法宣泄。“恰同學少年……書生意氣”,有多少人豪氣萬丈,為自己編織美好的未來,希冀自己或者小有所成,成為某個行業的精英;或者在未來某個機遇的承載下,擁有自己的事業,創立自己的企業等。當他們踏入社會,以新人的姿態面對不同工作時,擺在他們面前的首要問題是:從小事、雜事做起,需要忍耐;領導的不了解、不信任需要忍耐;同事的埋怨或輕視需要忍耐;待遇的微薄需要忍耐;等等。進入新的環境,步入新的崗位,你就是一個零,是一張白紙,在社會的浪潮中,唯有具有忍耐精神,踏實干事,不浮躁、不輕狂的人,才能正視自身的現實境遇,審時度勢,成就一番大事。
職場上流行這樣一句話:要肯干,更要能干。能干工作,能干好工作是職場生存的基本保障。任何人工作的前提條件都是能干,也就是說他的能力能夠勝任這項工作。肯干則是一種忍耐的態度,是一種踏實做事的作風。急于求成的人,即使具備再強的能力,如果把肯干的態度拋諸腦后,最終也難成大器。
面對真實的生活就是面對一場綜合的考驗,它不會對任何人網開一面。不管你求學于哪一所高校,掌握的理論知識有多少,并不能代表實際能力的強弱。真正能把人從饑餓、貧困和痛苦中拯救出來的,不僅是勞動、生存的技能,思想攀升的高度,更是忍耐的精神和踏實肯干的作風。
對于年輕人來說,想得遠不是錯誤,前提是你必須做得踏實。不可否認,浮躁的現象在年輕人中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事情剛做到一半,就覺得要大功告成,開始飄飄然起來。他們急功近利,只講速度,不講質量,看不起眼前的小事,認為它沒有什么意義。他們的興趣沒有被提升起來,挑戰自己和他人的欲望也被壓抑著。
在做一件事情時,讓自己沉下心來進入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越早進入就意味著越早地步入事業的正軌。每天都讓自己成熟一些,不急于眺望和摘取成功的果實,浮躁之氣自然會少下來。
曾聽一位教授講過這樣一位畢業生的經歷:
有一年,約瑟夫從大學畢業,他決定在紐約扎根并做出一番事業來。他學的是建筑設計,本來畢業時是和一家著名的建筑設計院簽了工作意向的,但由于那家設計院在外地,約瑟夫未經考慮就決定不去。如果去了,他會受到系統的專業訓練和鍛煉,并將一直沿著建筑設計的路子走下去。可是一想到將幾十年在一個不變的環境里工作,或許再怎么忍耐也不見得有出頭之日,這點讓約瑟夫徹底斷了去那里工作的念頭。
他在紐約找了幾家建筑公司,大公司不要沒有經驗的、剛出校門的學生,小公司約瑟夫又看不上,無奈他只好轉行,到一家貿易公司做市場銷售工作。一段時間后,由于業績得不到提升,身心疲憊的約瑟夫對工作產生了厭倦情緒。但心高氣傲的他覺得如果自己單干肯定會更好,于是便聯系了幾個朋友一起做建材生意。本以為自己是“專業人士”,做建材生意有優勢,可是建筑設計與建材銷售畢竟是兩碼事。不到一年,生意虧本了,朋友們也因利益關系鬧得不歡而散。
無奈之下的約瑟夫只好再換工作,掙錢還債。由于對工作環境總是不滿意,幾年下來,他又先后換了幾次工作,約瑟夫對前途徹底失去了信心。現在他的專業知識已經忘得差不多了,由于沒有實踐經驗,再想做幾乎是不可能了。約瑟夫雖然工作經驗豐富,跨了好幾個行業,可是沒有一段經歷能稱得上成功……現實的殘酷使約瑟夫陷入很尷尬的境地,這是他當初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的。
“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想法切不可有,如果你忽略了理想必須扎根于現實的土壤中的話,結果只能被理想和現實同時拋棄。一個人在人生路上會看到許多山峰,但你不可能將它們一一翻過,得到所有美好的東西。命運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當你為沒有得到而苦惱時,還是仔細想一下自己將會失去什么吧!
“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終會結出甘甜而柔軟的果實。”辛姆洛克的這句話給現今的年輕人以深刻的啟迪。哲人說,即使每個年輕人都是塊好鐵,總得經過鍛造才能成鋼,在這個忍耐的過程中,鍛煉了一切與理想相關的東西,如自信、尊嚴、才識和能力。沉重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享受生活的歡樂,也要接納生活的沉重,因為生命中有一些責任是你必須承擔的,你必須負重前行,腳步才不會太飄忽。
年輕人要勵志、要奮進,卻不可在一些激動人心的言辭中養成一種浮躁心態,急于求成,丟失腳踏實地的作風。
某衛視臺曾請了幾位聲名赫赫的企業家和社會學者做節目,現場氣氛非常熱烈,聽企業家們闡述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后,一位青年人站起來闡述自己的夢想:“我很快就要畢業,但我不愿意按部就班,出去找一份工作,為別人打工。我要自己創業做老板,你們的成功經驗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一位著名企業家為現場的氣氛所感染,很激動地發言:“我們現在遇到五千年以來最好的歷史時期,你們創業的機會比我們這一代更多,你們一定會成功,你們這一代一定比我們這一代強!”青年們聽了非常高興,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在座的一位經濟學家鐘先生實在忍不住了,告訴大家,現在的機會是不是比20世紀八九十年代多,要看怎么看,如做老板的機會就并不比以前多。大家應該少一點做老板的心思,多一點打工者的心態,做老板也得要有經驗準備的過程。但這大實話沒有引起多少掌聲,正陶醉在做老板的夢中的青年們是聽不進這等不中聽的話的。
在思想上有高度、有深度、有遠見的年輕人肯定會受到別人的稱贊,但他們更應該懂得隨時檢驗自己的行動是否與現實脫節,浮躁之氣是否更勝于忍耐之心。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在向理想努力的過程中,承受著忍耐的痛苦,是離開還是堅持的焦灼煎熬著他們的身心。理想和現實在他們的腦海中交織在一起,它們的關系如何,怎么也弄不清。這時,你不妨聽聽先賢的訓示:年輕人要志存高遠,堅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不可急于求成、浮躁冒進,要具有堅忍的精神,能夠忍他人所不能忍,最終成他人所不能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