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
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①,則變而凄厲矣。東坡賞其后二語②,猶為皮相③。
【注釋】
①見第三則注釋②。
②東坡,蘇軾,號東坡居士。“后二語”指的是“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引用惠洪的《冷齋夜話》說:“少游到郴州,作長短句。東坡絕愛其尾兩句,自書于扇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
③皮相,只看到表面現(xiàn)象;不透徹,不深入。
【賞析】
王國維深受叔本華悲觀主義的影響,加上自命清朝遺老而難以融入現(xiàn)實社會的苦悶,故常常對詞中凄慘之句多有會意。秦觀《踏莎行》詞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兩句的確寫盡凄厲之情。孤館春寒、杜鵑斜陽,正好契合王國維其時心境,所以會尤其得其賞識。而蘇軾為人曠達(dá)不羈,絕少悲觀厭世之情,喜歡“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兩句,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