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黃帝內針:和平的使者作者名: 楊真海 劉力紅本章字數: 9字更新時間: 2021-06-03 15:27:00
二、黃帝內針的傳承
1.我是如何學針的
現在傳講的這個針法叫黃帝內針,也許乍聽黃帝內針這個名字會認為起得太大,但,它是名副其實的。黃帝內針的傳承十分深遠,它不是憑空而來的一個針法,更不是我們創造的一個針法,而是一代一代地相傳下來。當然,代代相傳里面也蘊含著與時俱進,也蘊含著豐富發展。我是從父親楊運清先生那里接過這個傳承,而父親是從師爺胡家禹手中接過法脈。胡家禹師爺我自小見過,而家禹師爺以上有名可考的十多位,則只有在法卷中見到其名了。
我的家鄉位于湖北宜昌五峰縣仁和坪鄉,世代務農。有一天,鄉里來了一位老人,并在這里住了下來,老人的名字就叫胡家禹。老人孑然一身,加之年歲漸大,生活的諸多不便可想而知。父親對此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不時地噓寒問暖,周濟日用。時間久了,家禹老人也不免對父親另眼相看。也是時候到了,某日里老人突然對父親說:你這般如兒女一樣待我,我也沒什么可以報答,只有一身本事,不知你是否愿學?父親爽快地答道:愿學!接下來便是一段師徒密授的傳承往事。
家禹老人傳授的這個法脈屬于道家,法脈的內容很豐富,有祝由、有用針、有用藥。父親之前,代代皆為單傳秘授。家禹老人也就是我的師爺于1966年故去,享年80。師爺故去后,父親便獨擔法脈,苦苦支撐。那個歲月,這些東西都被當作封建糟粕,沒人敢學,也沒人有興趣學。因為掙不得工分,當不得飯吃。我因為運氣好,1976年趕上最后一班“工農兵”車,上了成都地質學院,學習區域地質調查及礦產普查。
大學畢業后,分配至核工業部東北地勘局二四七大隊工作。在地質江湖里經風歷雨了近二十載后,不由生起倦意。此時看到日漸衰老的父親眼里飽含的無奈與期待,一種說不出的自責頓時塞滿了整個心胸。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對這句話的理解,通常都只限于兒女的層面,認為沒有生個一兒半女,延續宗嗣,是為不孝。當然,子嗣為后,固無非議。而對于一個法脈、一門學問,如果沒有傳承,不也是無后嗎?!至少在我眼里,這應該是更嚴重的無后。想到這一幕,不禁冷汗濕襟!該如何去亡羊補牢呢?我選擇了跟我的地質專業多少有點兒瓜葛的針法(因為兩者都與金屬有關)切入。在已過不惑之年后,接續祖脈的新的人生就這樣正式地開始了。雖然,針法以外的其他東西此時已經無法顧及,但,畢竟在醒悟之后我為此盡了全力。
好事總是多磨,正當我全身心投入針道,需要父親更多地關照和引領時,老人卻在過完80歲生日后(2000年)棄我而去。離開了法脈的直接哺育,逼使我從上至《內經》下至百家針典中尋求滋養,如今回想起來,亦是一段充滿艱辛和喜悅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