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針:和平的使者
- 楊真海 劉力紅
- 768字
- 2021-06-03 15:27:00
第一章 傳承概述
一、針貴明理
1.針道何以衰微
針刺在中醫的諸多治法里本來位列第一,我們從《內經》的整個篇幅可以看到,除了談理以外,針刺內容是最為豐富的。藥物可以養生、可以療疾,這個中的道理相對容易理解,因為不同藥物具有不同的性味、不同的成分,所以能夠醫治不同的疾病。那么針呢?以我們今天最常用的針具而言,盡管大小長短尺寸不一,但其“成分”都是不銹鋼。同一成分的針卻要醫治千千萬萬不同的疾病,這其中的道理何在呢?對于現代人來說,這恐怕是最困難也是最誘人的地方。
剛剛我們從《內經》篇幅的份額談到針刺是中醫諸多治法中最常用的治法,但是,反觀今天的中醫,看看每一家中醫院針灸科的規模,我們很清楚,現在的情況正好顛倒過來。從最常用淪為最不常用,是什么緣由導致?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回顧《靈樞》的“九針十二原”,這里面談到針刺的兩個特點:一個是“易用難忘”;一個是“猶拔刺也,猶雪污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前一個特點講的是針道的簡單性,必須容易操作、容易把握,并且一學就會,很難忘記。如果針道復雜了,變成難用易忘的東西,那么就很難成為常用的方法,不常用,自然就難以經久不衰。第二個特點講的是針的效用,用針來療疾治病,就像拔刺、雪污、解結、決閉那樣快捷,那么干脆利落,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那么爽!如果針道具備了這兩個特點,誰會不想學?!誰會不想用?!人人都想學,人人都想用,自然就能“傳于后世……終而不滅,久而不絕”了。因此,用上面的特點來對照今天的現實,我們就會發現,針道之所以衰微,之所以淪落為不常用的方法,其根本的原因還在于它缺失了這兩個特征。針已經不再是易用難忘的治法,而施之以病患,亦不再有拔刺、雪污、解結、決閉一樣的效果,人們自然就遠離它了。所以,我們要想重拾針道往日的隆盛,還是得從找回針道的這兩個特征出發,除此別無他途!
猶拔刺也猶雪污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靈樞九鍼十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