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仙姑尋親記
- 奪祿
- 幸運的仲馬
- 3530字
- 2022-07-02 23:55:49
乘輿黃赤綬,四采,黃赤縹紺,淳黃圭,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諸侯王赤綬,四采,赤黃縹紺,淳赤圭,長二丈一尺,三百首。太皇太后、皇太后,其綬皆與乘輿同,皇后亦如之。長公主、天子貴人與諸侯王同綬者,加特也。諸國貴人、相國皆綠綬,三采,綠紫紺,淳綠圭,長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公、侯、將軍紫綬,二采,紫白、淳紫圭,長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君服紫綬。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三采,青白紅,淳青圭,長丈七尺,百二十首。自青綬以上,縌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采而首半之。縌者,古佩璲也。佩綬相迎受,故曰縌。紫綬以上,縌綬之間得施玉環鐍云。千石、六百石黑綬,三采,青赤紺,淳青圭,長丈六尺,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長同。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綬,一采,淳黃圭,長丈五尺,六十首。自黑綬以下,縌綬皆長三尺,與綬同采而首半之。百石青紺綬,一采,宛轉繆織圭,長丈二尺。——《后漢書·輿服志》
-------------------------------
熹平三年(174年)是個不同尋常的年份,因為這是劉宏第一個兒子劉辯的誕辰,更是拉開之后數年愈演愈烈的宋何后宮之主爭奪戰,不,更準確的說是挑戰賽。
這一年也是對曾今的屠夫何進來說,不同尋常的一年。
因為在這一年秋天,他因為外甥劉辯的出生,不僅得了封賞,還被拜為郎中。
這一年,何進正式開始官宦生涯,以外戚的身份參與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帝國的政治游戲當中。
何家說是屠夫,其實跟后世理解不太一樣,更類似香江那邊豬肉大王這樣的產業商人。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富商巨賈或者豪強,這兩者往往是可以相互轉換,甚至是兼而有之。
在靠近皇城的達官顯貴聚居街區,一處不夠顯眼的宅邸,何進一家子正居住在這里。
這座何府自然是皇帝御賜的,畢竟有些地段不是你有錢就能買到的。
郎中這個官職也很有講究。
這官職原先是漢朝繼承秦國的軍爵制度的衍生產物,是用來安置那些立功但暫時沒位置安排的功臣將士。郎中充當皇帝近衛與隨從,一有空缺,就會外放為官,由于郎官往往能跟皇帝混個臉熟,所以外放后升職很快,可以用簡在帝心來形容。
但到了東漢,郎中逐漸演變為尚書臺里的屬吏。隨著尚書臺規章制度的成熟,到漢末已經形成固有的人事晉升制度,即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而尚書臺,了解過另一個時間線的三省六部制存在的,都明白尚書臺的重要性。雖然不如后世,但如今尚書臺也掌握了中央相當大的人事任命權。其實看宦官掌沒掌權,就看他有沒有掌握人事任命權,而尚書令這一職位無疑是重要的指標。
劉宏安排小舅子出任這個職位,也是在鋪路。若是日后宋皇后還是無子,即使宋家在士族中再是根深蒂固,恐怕也少不得悲劇下場。而到時何貴人上位,何進這個國舅爺可就依照慣例要擔任大將軍的,早早在這種要害部門任職,也可以早早積攢人脈,彌補何家缺乏家族底蘊這一痼疾。
何進也正在頭疼這件事,畢竟誰都知道治理國家要靠士族。但漢朝的士族雖然比起另一時空連李唐皇室都瞧不上的五姓七宗遠遠不如,但也絕不會主動攀附外戚,尤其是在皇子繼承還未清晰地時期對如此敏感的事件提前下注。
以至于何進在聯姻無果之下,只能將庶出的妹妹嫁給宦官新貴張讓的養子張奉,以獲取宦官的支持。
漢朝五日一休,這一天又輪到休沐,正在家中休息的何進卻意外被閽者稟告,尚書臺的上司少府海丞(管理魚稅的官職,比千石),領尚書右丞(比六百石)隗燁隗景焱來訪。
接過竹函端詳片刻,何進還是決定親自去大門迎接。
畢竟這位新貴,可是馬融的徒孫,鄭玄的高足,由高颎舉薦(古代默認雙方在政治上有從屬關系),現在身邊還有一個表面官職是博士(六百石)卻加了侍中(比兩千石)及尚書右仆射(六百石)的紅人盧植罩著,前途遠大。他雖是外戚,但能不得罪還是不要得罪這種背景深厚的人物。何況他們如今在同一個部門干活,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沒必要搞僵,尤其在某種意義上,隗燁還是自己的上司。
休沐日,隗燁自然沒有穿上衣下裳的朱紅官服,而是穿著一身淺綠圓領長袍深衣。但見他頭上是諸葛同款的綸巾,還插著一只白玉筆簪,手里握著一把檀木為骨的紙扇。他腰間還掛著皮革制成的鞶囊,里面裝著兩個銅制鼻鈕印,都系著青赤紺三采一丈六尺的黑色綬帶,與綴有青色上尖下方玉石的且與綬帶同色的三尺絲帶相交。
官印因為極其重要,所以要求官員隨身佩帶,并非全是為了炫耀。當然也有真的為了炫耀的,例如前漢朱買臣發達之后就故意露出綬帶向親友炫耀自己一躍成為會稽郡守,順帶一提吳郡四大姓的朱姓就是從這開始發家的。
何進出到門口,就看到門口一輛馬車旁,站著一襲白色長袍的隗燁,果是皎如玉樹臨風前,心下就先高看幾分。
要說他們雖然都是在尚書臺兼職(郎中還有皇帝近侍警衛人員的職責),但還是第一次見面。
隗燁剛剛接手海丞的職位,光是梳理過往全國魚稅的賬簿,理順部門職責事項,就花了九日,就這還是他天賦異稟。這幾天忙的昏天黑地,就連上次休沐都主動跑部門去加班去了,哪有時間跟何進套近乎。
但其實去了也見不到何進。尚書臺除了宦官安插進去的人手,都是孝廉或者博士之流,各個飽讀詩書,學問深厚,哪里看得起何進這樣的靠妹妹幸進的。何進其實隱隱有所察覺,尤其是聯姻不順之后,再加上皇帝時時召見其陪駕,何進也就樂得像前漢的郎中一樣,陪侍皇帝兩側。
更何況如今尚書臺內部暗流涌動。因為尚書令廉忠徹底倒向宦官,更是帶頭陷害渤海王劉悝,已經自絕于士族以及宗室。尚書臺如此重要,無論是士族還是宗室都不會容忍宦官把持。將因為同鄉而備受劉宏信賴的盧植安插進去作為二把手尚書右仆射,包括隗燁的兼職,都是欲一步步架空廉忠,甚至將其逐出尚書臺。
何進將隗燁迎進大堂,安排仆役準備酒宴,準備與隗燁好好暢談一番。難得有士族俊彥愿意主動與他打交道,他暗自欣喜。至于隗燁仆人三寶等人送上的禮物,他看都沒看,禮物如何不重要,態度最重要。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自然就要進入正題。
隗燁讓本來在下人那桌吃飯的何瓊過來,取下緇撮,何瓊的一頭長發隨之落下。
一個女仔,難道是要送我一個歌姬?女扮男裝,有點意思,不愧是士族,確實比我這個屠夫會玩!
隗燁自然不會想到何進這個腦子竟然會想這么多事!他只是有條不紊地將整件事和盤托出,然后等待他做出決定。
成年人的世界,有時候就是這么簡單,將情況講明,他們自然會衡量利弊。刻意隱瞞或者欺騙,都是不可取的,當別人了解真相的時刻,就是雙方信任崩塌的開始,而且很難補救。當然,一些誘導還是要的,這就要考驗一方語言的藝術了。
還是那句話,別把別人當傻瓜!除了極少數人是真蠢,很多人失敗其實還是源于性格的缺陷、能力的不足、或者信息的不透明,而這三者都不能等同于智商。
這些日子,隗燁雖然沒見過何進,但其實一直在調查觀察何進的言行。而調查結果促使隗燁絕對相信,何進是個聰明人。
一個父母早亡的孤兒仔,能一個人支撐起何家,還成為壟斷當地屠宰市場的豪商,自然不是一個簡單的人。而抓住妹妹進宮得寵誕下皇子這一天賜良機,欲將家族從富戶豪強轉變為權貴之家,這是一個有野心的人。而在聯結世家無果的狀況下,他沒有猶豫,選擇聯姻宦官新貴,鞏固何家現在最大的靠山何貴人和劉辯在后宮的地位。這是一個不在乎名聲的實用家,甚至可以說不擇手段。這樣一個人,每一步都是他在自己格局下,所能做出的最佳選擇。
戴家已經沒落,而隗家正冉冉升起,人脈極廣,這很好選擇。戴家的后臺是如今官居少府侍中的鮑丹(鮑信之父),但鮑昱都是鮑丹九世祖了,這情分還剩多少可想而知。何況如今鮑家也已經從公卿士族跌落為兩千石士族,不復當初,再加上鮑丹看不慣戴家如今的作風,兩家已經漸漸不相往來。后漢版的OLD MONEY自然不會只有鮑家一家人脈可以使用,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沒人愿意為這種事強出頭。
唯一的問題,就是退婚之后,戴家丟了面子,不同意鬧到上面來,大家面上都不好看。但這其實也好解決,何貴人正得寵,讓皇帝下一道賜婚的圣旨很容易的事,何進不信戴家還能連皇命也敢反對。不過,也不能太得罪戴家。何家發達之后還是有一些親戚來歸附,挑選一個年齡身份合適的嫁去戴家就是,對一些外人也足以糊弄過去,不至于丟了面子。再為這位嫡長子安排一個錦繡前程,多退些聘禮(古代退婚要雙倍返還聘禮),多給些嫁妝,戴家應該也就滿意了。
何進計較一番,便認下這個親侄女,許了這場婚事。
隔日便帶何瓊進宮,與姑母何貴人相認,兄妹兩個暗自合計一番不說。
十日之后,隗燁便接到小黃門來賜婚,這件事也終于要落下帷幕。
至于感情,看來只能以后慢慢培養了。
生活里,哪來那么多山盟海誓,不正是因為罕見,所以才珍貴,才令人向往嘛!
至于何瓊父母,也已經趕到了洛陽,對于正式跟本家接上線,很滿意。至于女兒嫁誰,反倒不重要了,畢竟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他們更在乎兒子的前程,如今女兒也覓得如意郎君自然更是歡喜。
只是這樣一對迫于世俗禮法而湊在一起的夫妻,未來能否相敬如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