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量: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
- 張榮臣 蔣成會主編
- 4535字
- 2021-05-21 15:12:18
二、在新時代弘揚紅船精神
紅船精神是不忘初心的精神,承載了建黨初心、革命初心和赤子之心,反映了黨的來源、本源和根源。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史,宣示了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為全黨上了一堂生動深刻、直抵靈魂的黨課。總書記在瞻仰紅船時指出,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
進入新時代,黨擘畫了新的開天辟地偉業(yè),我們要不忘初心,繼續(xù)弘揚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今天,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世界正經(jīng)歷新一輪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當前,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fā)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大變局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的重大機遇,在大變局時代繼續(xù)開拓發(fā)展新空間,邁向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場偉大社會革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刻,面對著錯綜復雜的形勢和成千上萬的困難與挑戰(zhàn),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如在深化改革的問題上,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阻力。在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中,會有突發(fā)事件,也會有自然災害。在這些危急時刻,中國共產黨人就要發(fā)揚弘揚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要敢打攻堅戰(zhàn)、敢蹚深水區(qū),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要帶領人民群眾戰(zhàn)風險、渡難關。要關鍵時刻豁得出來、頂?shù)蒙先ァR谖<鼻闆r、大災大難、突發(fā)事件時臨危不懼、靠前指揮。真正成為帶領人民群眾戰(zhàn)風險、渡難關的主心骨。弘揚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國內外環(huán)境都在發(fā)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中國要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實現(xiàn)奮斗目標還會遭遇困難和問題,但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矛盾,我們都會在黨的領導下,在新時代弘揚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不懼各種風霜、烈火考驗,以堅韌的毅力迎接困難和挑戰(zhàn)。在困難和矛盾面前,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共產黨迎難而上,敢啃“硬骨頭”的精神,找準“突破口”,認真去做、用心去做、努力去做,必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再大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我們要經(jīng)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壯筋骨,保持斗爭精神,從解決具體問題做起,勇當新時代的勁草真金,直面問題和矛盾,義無反顧地承擔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面對新時代的長征路,要繼續(xù)弘揚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習近平強調:“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jīng)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
首先是要正確看待社會主義運動的曲折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事物的發(fā)展和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社會的發(fā)展如此,科學社會主義運動也是如此,因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xiàn)后,就一直經(jīng)受著各種挫折。尤其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出現(xiàn),更為資本主義所敵視,從各個方面進行封鎖、圍剿、阻礙社會主義的存在和發(fā)展。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正如鄧小平所說:“社會主義經(jīng)歷一個長過程發(fā)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fā)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充滿荊棘和風險挑戰(zhàn)的。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遇低谷,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更加說明社會主義的發(fā)展不是平坦大道,資本主義從未放棄對社會主義的顛覆。但人類進步的歷史潮流是不可阻擋的。新時代,從世界范圍看,社會主義運動仍然處于低潮。但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是成功的,尤其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越走越穩(wěn),令世界對我們刮目相看,我們要對社會主義有信心,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為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其次要把最高理想與現(xiàn)階段的任務緊密結合起來。既然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一定會實現(xiàn),那么就應該在實際中把遠大理想落實。實現(xiàn)偉大的理想信念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無數(shù)共產黨人不懈的努力。為了實現(xiàn)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共產黨人將遠大理想分為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任務都是為了實現(xiàn)共產主義理想的組成部分,這就把最高理想與現(xiàn)階段的任務緊密結合起來。在一定時期內,我們黨肩負的具體任務是不同的,但都是為了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扎實的一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現(xiàn)階段的共產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xiàn)遠大理想的必經(jīng)階段。當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也有艱難,我們必須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看到改革開放后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我國主要矛盾的變化,正是因為這些成就和變化,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大地顯示出極大的優(yōu)越性和適應性。在前進的道路上,需要攻艱克難,因為會有干擾和困難,但不能因為這些而背離社會主義。我們要把遠大理想和現(xiàn)實任務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努力完成現(xiàn)階段的歷史任務,不斷朝實現(xiàn)共產主義前進。
再次是在實干中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否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馬克思主義信念,不是靠口頭承諾和呼喊,而是要看實際行動。信仰在實踐中得到磨煉,在實踐中得到深化、鞏固和提高。共產黨員,要把理想信念真正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每位黨員的工作都聯(lián)系著黨的事業(yè),都與黨現(xiàn)階段的任務密切相關,盡管職務高低不同,行業(yè)崗位不同,都是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所以,都要努力工作,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好。尤其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面對發(fā)展中的問題以及困難,不退縮、不氣餒,勇于承擔重任,投身到工作中去,克服各種發(fā)展的“瓶頸”。真抓實干,勇于拼搏,尤其是在各種考驗中,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同時,要做理想信念的支持者和維護者。由于各種思潮的涌入,面對背離馬克思主義的言行,要敢于發(fā)聲、敢于亮劍,堅決斗爭,堅定理想信念。在日常生活中,共產黨員要發(fā)揮模范作用,用通俗的語言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信仰走進千家萬戶;在工作上,主動承擔重任,尤其是到艱苦的工作崗位鍛煉自己,磨礪黨性,以實際行動做出示范。
紅船啟航的前夜,中國已經(jīng)產生了很多政黨和政治團體,但都沒有找到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核心領導力量。在中國向何處去的重大關頭,中國共產黨站在人民立場,代表群眾利益,號召黨員到群眾中去。由此,中華民族第一次實現(xiàn)了黨和人民的緊密結合、民族復興與社會主義復興的高度融合、國家獨立與人民解放的緊密結合。在新時代,發(fā)揚紅船精神,就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huán)節(jié),而要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各個環(huán)節(jié)。”鮮明地指出了共產黨員堅持政治立場的方向和方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在實踐中,共產黨員務必把以人民為中心貫徹到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不僅在思想上堅持,還要真正落實到日常的行動中。
首先是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是由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屬性決定的,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也是這一思想的堅持者和推動者。從建黨伊始,以人民為中心就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指針,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付諸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經(jīng)過幾十年的奮斗,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人民實現(xiàn)了當家作主。之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朝著新的目標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的最完美的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與人民同甘苦共命運。對共產黨員而言,在思想和感情深處要真正把人民群眾當主人,對待人民要有敬畏之心,深刻認識人民群眾是“歷史主體”“權力主體”,把自己當作人民的服務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當年我離開梁家河,人雖然走了,但是心還留在這里。那時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條件有機會從政,就要做一些為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領導干部,要明白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把權力用到為人民謀幸福上,否則人民群眾就會對黨失去信任和支持。”在新時代,我們黨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工作從人民的需要出發(fā),才能夠完成歷史使命,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其次是堅持一切工作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我們要不斷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堅持人民立場,就要堅持一切工作都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人民的幸福生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要把滿足人民群眾的期待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具體而言,黨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著人民群眾來開展,制定各種政策時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從服務于人民的幸福出發(fā),大力發(fā)展社會事業(y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不斷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在人民提出需求的時候,做出及時有效的回應。各級黨組織貫徹落實政策的時候,要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尤其是從人民的長遠利益出發(fā),急人民之所急,供人民之所需,做到對人民負責、尊重民意。密切聯(lián)系群眾,熱情服務群眾,維護群眾權益。全體黨員要做為人民服務的實踐者,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方向推進各項工作,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但在實踐中,也要堅決避免命令主義和尾巴主義,堅持和運用好群眾路線,實事求是地做到以人民為中心。
再次是充分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就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感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是決定我國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力量。要尊重人民的首創(chuàng)精神,尤其是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廣大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了許許多多的真知灼見,要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為改革提供眾志成城的民意支撐。使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成為人民廣泛參與、普遍受益的過程,真正把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
最后是在事業(yè)建設中緊緊地依靠人民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告誡全黨:“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只要我們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沒有一種力量,比來自群眾更強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目標更是離不開群眾的力量。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來謀劃和推動發(fā)展,讓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成敗的根本標準。從人民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要求中汲取前進動力,為事業(yè)的發(fā)展增添破浪前行的民眾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