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把穩政治方向之舵
政治方向反映著一個組織的政治屬性,是這個組織先進性要求的集中體現。毛澤東多次講過一件事:紅軍過草地的時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問今天有沒有米煮飯,卻先問向南還是向北走。這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引人注意的事情,但在毛澤東看來是件大事,即革命隊伍的前進方向比吃飯睡覺更重要。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我們黨從當初嘉興南湖的小小紅船,到現在領航滿載9000多萬共產黨員的世界巨輪,一路突圍、乘風破浪,創造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現代化發展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一個又一個偉大飛躍。究其原因,就是我們黨始終緊緊把準、把牢、把好了政治方向,才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巨輪,向著世界現代化強國目標劈波斬浪、奮勇前進。
回顧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許多仁人志士積極探尋救國富民之道,摸索振興中華之路,然而都由于缺少方向的“指南針”而長期在黑暗中徘徊。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黨領導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并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斗的正確方向,經過長期的艱辛奮斗終于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得出這一重要結論,是有深遠歷史和現實考量的。俗話說:“既要低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黨、一個國家,都要經常抬頭看路,不斷校正方向,避免走錯路、南轅北轍。
蘇聯共產黨由于在政治方向上出了偏差,最終導致亡黨亡國。從20世紀60年代起,蘇聯意識形態領域歷史虛無主義泛濫,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成為風潮,主張“新思維”,取消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動搖全黨理想信念,最后導致一夜之間改旗易幟。特別是在黨和軍隊的關系上,由于蘇共放棄對軍隊的領導權,導致危急關頭軍隊袖手旁觀,所謂“保持中立”,有的甚至直接投靠反對派。正如美國前國家安全局局長威廉?奧多姆在《蘇聯軍隊的瓦解》一書中所寫:“蘇共同它的將軍們手挽手、肩并肩地走向滅亡。”蘇聯解體、蘇共瓦解的深刻教訓告訴我們:無論是政黨還是軍隊,如果在政治方向上跑偏走歪、出了問題,將不可避免地犯顛覆性錯誤。
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在深刻總結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必須始終把準政治方向”,也多次在不同場合語重心長地強調“如果在方向問題上出現偏離,就會犯顛覆性錯誤”。因此,對堅守政治方向我們必須有十分清醒的認識。
政治方向體現著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共同意志,對黨生存發展起著力量的凝聚激勵作用。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這集中體現了9000多萬黨員和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的核心訴求和共同意志,激發人民群眾始終與黨同心同德,為實現自己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
政治方向是我們奮斗的理想和目標,對我們黨生存發展起著政治指南針作用。“只有旗子立起來了,目標確立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習近平總書記把政治方向比喻為“政治指南針”,就是要引導全黨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把全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來;就是要推動全黨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貫徹到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的實踐中去,經常對表對標,及時校準偏差,堅決糾正偏離和違背黨的政治方向的行為,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發展;就是要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守正確政治方向的堅強戰斗堡壘,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
當前,中華民族正處于走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草木蔓發,春山可望”。但同時也要看到,前進的道路上,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鑄就千秋偉業,需要全體黨員把穩方向之舵,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做到與黨思想上同心、政治上同向、行動上同步,從而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