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
- 袁世碩主編
- 1677字
- 2021-05-21 17:00:17
三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積極主張改革,在守衛西北邊疆時也有突出業績。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正。其文學成就亦可觀,散文、詞皆有名作傳世。有《范文正公集》。
漁家傲[1]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2]。四面邊聲連角起[3],千嶂里[4],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5]。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彊村叢書》本《范文正公詩馀》
岳陽樓記[6]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8],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9]。屬余作文以記之[10]。
予觀夫巴陵勝狀[11],在洞庭一湖[12]。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13],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14],前人之述備矣[15]。然則北通巫峽[16],南極瀟湘[17],遷客騷人[18],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19],連月不開,陰風怒吼,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20],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21],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22],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23],岸芷汀蘭[24],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躍金[25],靜影沉璧[26],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榮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27]。何哉?不以物喜[28],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29],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30],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31],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中華書局影印宋本《范文正公集》卷八
[1] 此詞作于作者任陜西經略副使、鎮守西北邊關期間(1040—1043),據魏泰《東軒筆錄》載:“范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爆F存僅此一首。作品境界開闊,風格蒼涼悲壯,在宋初詞壇上別開生面。
[2] 衡陽雁去:塞下的雁向衡陽飛去。湖南衡陽有回雁峰,傳說雁飛至此不再南下。無留意:以雁無留意表現邊塞的荒寒。
[3] 連角起:軍中的號角聲與邊境上的各種聲音,如馬鳴、笳笛聲等連成一片。
[4] 千嶂:如屏障般重疊的山峰。
[5] 燕然未勒:指功業未建。東漢大將竇憲曾大破匈奴,北上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見《后漢書·竇憲傳》)
[6] 這篇文章作于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作者貶知鄧州時。全文通過描寫洞庭湖壯美之景色引發感慨,繼而托出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和抱負,文章層層展開,匠心獨運,表現出作者難能可貴的精神境界。文章駢散兼行,鏗鏘朗煉,精彩紛呈,是難得的名篇。
[7] 滕子京:名宗諒,字子京,與范仲淹為同年進士,原任慶州知州,被人誣告,貶知岳州。岳州,古稱巴陵郡。
[8] 增其舊制:擴大了原來的規模。
[9] “刻唐賢”句:滕宗諒在給范仲淹的求記信中提到:“乃分命僚屬,于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二張(張說、張九齡)、二杜(杜甫、杜牧)逮諸大人集中,摘出登臨寄詠,或古或律,歌詠并賦七十八首,暨本朝大筆如太師呂公(端)、侍郎丁公(謂)、尚書夏公(竦)之眾作,榜于梁棟間。”(見《全宋文》卷三九六)
[10] 屬:同“囑”。
[11] 勝狀:最出色的景致。
[12] 洞庭一湖:即洞庭湖。湖在岳陽城西,中有君山,登岳陽樓,可盡覽其勝景。
[13] 浩浩湯(shānɡ傷)湯:水勢盛大之貌。
[14] 大觀:壯闊宏偉的景象。
[15] 前人之述:指上文的唐賢、今人詩賦。
[16]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在湖北巴東縣西南。
[17] 瀟湘:瀟水和湘江,二水合流后注入洞庭湖。
[18] 遷客:受貶謫的官員。騷人:指失意的詩人,因屈原作《離騷》而得名。
[19] 霪(yín銀)雨:連綿不停的雨。
[20] 檣傾楫摧:指航船被摧毀。檣,桅桿。楫,船槳。
[21] 去國:離開國都,也即離開朝廷。
[22] 景:陽光。
[23] 錦鱗:彩色的魚鱗,指游魚。
[24] 岸芷汀蘭:岸上的香草和水邊的蘭花。
[25] 浮光躍金:月光映在波動的水面上泛出金光。
[26] 靜影沉璧:月亮映在平靜的水面上像圓形的玉璧。
[27] 二者:指上述悲喜兩種態度。
[28] 物:指外在的景物、環境。
[29] 廟堂:指朝廷。
[30] 江湖:指貶謫在邊遠地區,或閑居鄉間。
[31] 微:非。斯人:此人,也即古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