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
- 袁世碩主編
- 2403字
- 2021-05-21 17:00:16
宋代文學
一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因晚年貶居黃州,故人稱“王黃州”。家境貧寒,累代務農。太平興國八年中進士,歷任右拾遺、知制誥、翰林學士等職,因剛直敢諫,屢遭貶謫。在文學上他反對晚唐五代以來華靡頹唐的文風,主張改革。散文提倡學習韓愈、柳宗元,詩歌則學習杜甫、白居易。創作成就亦較為突出,詩文皆卓然可觀,風格簡淡洗練,平易有味。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對雪[1]
帝鄉歲云暮[2],衡門晝常閉[3]。五日免常參[4],三館無公事[5]。讀書夜臥遲,多成日高睡。睡起毛骨寒,窗牖瓊花墜。披衣出戶看,飄飄滿天地。豈敢患貧居,聊將賀豐歲。月俸雖無馀,晨炊且相繼。薪芻未缺供[6],酒肴亦能備。數杯奉親老,一酌均兄弟[7]。妻子不饑寒,相聚歌時瑞[8]。因思河朔民[9],輸挽供邊鄙[10]。車重數十斛,路遙幾百里。羸蹄凍不行[11],死轍冰難曳[12]。夜來何處宿,闃寂荒陂里[13]。又思邊塞兵,荷戈御胡騎。城上卓旌旗[14],樓中望烽燧。弓勁添氣力,甲寒侵骨髓。今日何處行,牢落窮沙際[15]。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為蒼生蠹[16],仍尸諫官位[17]。謇諤無一言[18],豈得為直士?褒貶無一詞,豈得為良史?不耕一畝田,不持一只矢,多慚富人術[19],且乏安邊議。空作對雪吟,勤勤謝知己[20]。
《四部叢刊》本《小畜集》卷四
村行[21]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22]。萬壑有聲含晚籟[23],數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24],蕎麥花開白雪香[25]。何事吟馀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26]。
《四部叢刊》本《小畜集》卷九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27]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28],用代陶瓦。比屋皆然[29],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30],雉堞圮毀[31],蓁莽荒穢[32]。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33]。遠吞山光,平挹江瀨[34],幽間遼[35],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36],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鶴氅,戴華陽巾[37],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彼齊云、落星[38],高則高矣,井斡、麗譙[39],華則華矣,止于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聞竹工云:“竹之為瓦僅十稔[40],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41],丙申移廣陵[42],丁酉又入西掖[43],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44],己亥閏三月到郡[45]。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46],庶斯樓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四部叢刊》本《小畜集》卷一七
[1] 此詩作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值遼軍大舉南下,宋北部邊境形勢緊張,軍民深受征戰之苦。時作者任右拾遺,直史館,適遇京師降雪,遙念邊地,躬自反省,深有愧意,作品表現出一個正直士大夫憂民律己的情懷。詩用語樸素,感情誠摯,句句發自肺腑,故足動人。
[2] 帝鄉:指汴京城(今河南開封市)。云:語助詞。
[3] 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衡,通“橫”。
[4] “五日”句:因大雪免去五日一上朝的禮節。
[5] 三館:宋以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為三館,此處指史館。
[6] 薪芻:柴草。
[7] “數杯”二句:描寫飲酒情況。
[8] 時瑞:當時的祥瑞,指這場冬雪。
[9] 河朔:泛指黃河以北地區。
[10] “輸挽”句:拉著車給邊防將士輸送給養。
[11] 羸(léi雷)蹄:瘦弱的牲口。
[12] 死轍:被冰雪凍住的車轍。
[13] 闃(qù去)寂:冷落寂靜。荒陂(bēi杯):荒涼的山坡。
[14] 卓:豎起。
[15] 牢落:遼遠空曠。
[16] 蠹:蛀蟲,引申為禍害。
[17] 尸諫官位:居諫官之位而不盡其職。尸,白白地占著。
[18] 謇諤(jiǎn’è簡扼):亦作“謇愕”。正直敢言貌。《后漢書·陳蕃傳》:“忠孝之美,德冠本朝,謇愕之操,華首彌固。”
[19] 富人術:使人民富裕起來的辦法。
[20] “勤勤”句:有愧于朋友們殷勤的期望。
[21] 詩作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秋,作者貶謫商州(今陜西商縣)時。作品通過對景物親切而充滿默契的描寫,表達去國懷鄉的深切感受。
[22] 信:任隨,聽憑。
[23] 晚籟:傍晚時分山間的各種聲響。
[24] 棠梨:落葉喬木,果實似梨而小,味酸甜,又稱杜梨。葉落:原本誤為“落葉”。
[25] 白雪:形容蕎麥花白成一片,像雪一樣。
[26] 原:郊野。
[27]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王禹偁被貶為黃州刺史,當年于城隅建了一座小竹樓,因作此文。文章借描寫小樓環境的清幽閑曠,表達了超逸高潔的情懷。此作駢散相間,聲韻并茂,富有意境之美,讀來耐人尋味。
[28] 刳(kū枯):剔除。
[29] 比屋:相鄰近的房屋。
[30] 子城:附屬于大城的小城,也即城外之城。
[31] 雉堞(dié蝶):城上的矮墻,成凹凸之形。圮(pǐ痞)毀:倒塌毀壞。
[32] 蓁莽:雜草叢生。荒穢:二字原脫,據《宋文鑒》卷七七補。
[33] 月波樓:在黃州城西北,即今漢川門樓。作者有《月波樓詠懷》詩。
[34] 江瀨(lài賴):湍急的江水。
[35] 幽間:深隔。:通“迥”。
[36] 投壺:古代宴飲時的一種游戲,眾人先后用矢投壺,以投中多少決勝負,負者當飲酒。
[37] 鶴氅:用鳥羽制成的披風。華陽巾:道士戴的頭巾。據《神仙傳》載,韋節,京兆人。卜居華山,號華陽子,名其巾為華陽巾。
[38] 齊云:齊云樓,一名月華樓。在蘇州市舊城內,唐朝恭王所建。落星:落星樓,在今南京市東北。《金陵地記》:“吳嘉禾元年(232),于桂林苑落星山起三重樓,名曰落星樓。”
[39] 井斡:井斡樓,在陜西長安。《史記·孝武本紀》:“乃立神明臺、井斡樓,度五十馀丈,輦道相屬焉。”麗譙:華麗壯大之樓。《白氏六帖事類集》卷三載:“魏武有麗譙樓。”
[40] 稔(rèn任):谷熟。一稔即一年。
[41] 至道乙未:宋太宗至道元年(995)。翰林:翰林院。滁上:即滁州。
[42] 丙申:至道二年(996)。廣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蘇揚州市。
[43] 丁酉:至道三年(997)。西掖:中書省的別稱。王禹偁曾三次入中書省為知制誥。
[44] “戊戌”二句:戊戌,宋真宗咸平元年(998)。齊安,即黃州。南齊時置齊安郡,故城在今黃州市西北。
[45] 己亥:咸平二年(999)。
[46] 嗣:接續,繼承。葺: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