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所有的“套路”,正在被踏平成一條路

羅伯特·B. 西奧迪尼(Robert B. Cialdini)在其著作《影響力》的開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一位朋友開了家印度珠寶店,店里的綠寶石首飾一直不大好賣。一天,這位朋友要出城采購,她給售貨員寫了一張字條:“本柜的所有物品,價格乘以1/2。”

幾天后,這位朋友回來了,她發現所有的東西都已銷售一空。讓她無比驚訝的是,由于自己的字跡太過潦草,售貨員把“1/2”誤當成了“2”。

所有的首飾都是按原價的兩倍賣出去的!

這個故事經典地詮釋了“一分錢一分貨,價格貴就等于東西好”的顧客心理。但如果把這個故事放在當下的時代環境中,還能有如此結局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影響力》一書出版并風靡全球時,互聯網尚不發達。故事之所以如此結尾,是因為買賣雙方之間信息不對稱。而今,萬物互聯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費者只要打開手機,就可以對商品的真實情況一目了然,怎么可能輕易為原本半價出售的滯銷商品付出雙倍的價格呢?

但如何才能按原價的溢價賣出去呢?

除非你是——品牌,或者與品牌有關。

也就是說,互聯網蕩平了信息不對稱的舊有壁壘,讓諸多傳統營銷套路紛紛失靈,唯有品牌尤其是超級品牌,才能贏得強大的市場溢價和消費忠誠。

例如,許多超級品牌越是漲價消費者越排隊購買。而許多非品牌產品,哪怕價格“脫了底褲”,銷售員心計用盡,也依舊無人問津。

又如,同樣是賣筆,某企業將自己與超級文化品牌——孔廟連接,推出孔廟祈福考試專用筆,頓時銷量爆棚……

世界,真的變了。

有人曾問計算機科學家、圖靈獎獲得者艾倫·凱:“計算機會接管世界嗎?”艾倫·凱說:“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計算機已經接管了他們的世界。”

品牌化,亦正在全面接管我們的商業世界。

其背后,是一場深徹的消費演變和時代變革。

1. 消費“精”化

以前,人們普遍滿足于“能用就行”。現在,人們追求的不再只是對產品功能層面需求的滿足,而是對精選、精品和精神層面需求的品牌滿足。

2. 競爭“常”化

以前,商家可以“關門做生意”。現在,生產過剩、產品同質、信息過載……競爭白熱化已成為商業常態。唯有品牌,才能殺出重圍。

3. 世界“平”化

以前,信息不對稱、信用不傳遞、物流不便捷、法規不健全,商家沒有“套路”,就可能沒有路可走。現在,世界是“平”的,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零距離”接觸全球品牌。所有“套路”,正在被踏平成一條路——品牌。

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全球化=品牌化、信息化=品牌化。品牌,不僅成企業持續生存之必需,亦成國家商業力量之先鋒。

4. 品牌“+”化

有了品牌,才有可能“+”;有了超級品牌,還在不斷“+”:+折扣,+資源,+海量用戶,+生態圈……“馬太效應”愈演愈烈。

尤其面對不斷出現的“黑天鵝”,品牌特別是超級品牌的強大確定性,更使其成為整個社會的寵兒,對非品牌形成了掃蕩式絞殺……

要么品牌,要么退場。

未來的商業世界,或許就是如此簡單而又酷烈。

可口可樂前董事長羅伯特·伍德魯夫曾說:“假如我的工廠一夜間被大火燒光,但只要可口可樂品牌還在,第二天我就能東山再起。”

談起品牌,很多人常常引用這一名言。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可口可樂這一暢行世界的棕褐色飲料,原本并非棕褐色,而是綠色。其本是一款減輕頭痛的藥劑,通過品牌化演變而來。

可口可樂在剛進入中國市場時,也不叫可口可樂,叫蝌蝌啃蠟,銷量始終不見起色。后名字一變,效果斐然。

如今紅衣紅帽的圣誕老人形象,原本也花花綠綠,高矮胖廋不等。是可口可樂以自己的品牌色重新創作了圣誕老人形象,并以此為代言。這一形象,慢慢演變成全民共識,沉淀成經典符號。

所以,重要的不僅是品牌,更是品牌背后的邏輯、思維與方法。

遺憾的是,面對已經完全變化的品牌生態,很多人對品牌的認知,依舊停留在“品牌只是一個牌子”的階段。

品牌到底是什么?

名稱?商標?名氣?產品質量?廣告形象?市場溢價?

這些,均只是品牌這只“大象”身上的某一部位,而非“大象”之本身。簡單地將它們等同于品牌,就會陷入片面主義和短期主義的泥沼。

例如,中國市場上曾一度流行“名牌”概念,許多企業以為有名就是品牌,紛紛砸鍋賣鐵爭當央視“標王”。結果,在危機來臨時,企業說沒就沒了。

品牌的本質,其實是一種關系,即消費者—品牌關系,其他均只是建立這種關系的媒介而已。

羅伯特·伍德魯夫之所以有如此底氣,就是因為可口可樂通過品牌與消費者建立起了緊密而穩固的關系。若與消費者的關系“起火”,縱有再好的工廠、再響的名氣、再美的商標,也是枉然。

諾基亞、柯達品牌大廈的轟然倒塌,不正是典型案例嗎?

“不要告訴我世界是怎么樣的,要告訴我如何創造世界。”

這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嬉皮士思潮誕生出的一句醒世之言。

那么,到底該如何進行品牌創建和管理呢?

1. 一個中心

一個中心即以建立、發展和維護與消費者的持續、緊密關系為中心。

借用中國傳統文化里的太極圖,它可以這樣表達(見圖0-1):

圖0-1 消費者—品牌關系

品牌與消費者相生相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企業通過品牌創建和價值創造,直擊消費痛點,滿足了消費者對美好消費生活的向往。消費者通過購買行為和消費忠誠,推動了品牌的進一步發展。

所有品牌,都是從與消費者建立關系開始的。超級品牌,就是超級關系的約定和象征。

2. 兩個基本點

兩個基本點即以消費需求、競爭對手為基本點,推動品牌的持續發展與壯大。

如果把品牌比作一個人,它可以這樣表達(見圖0-2):

圖0-2 人本品牌發展模型

消費者—品牌關系,并不是溫室里的花朵,而是市場風雨的產物。在這個過程中,消費需求屬于動力,競爭對手屬于阻力。

一般來說,當競爭對手產生的阻力大于消費需求產生的動力時,品牌就會退步;當競爭對手產生的阻力小于消費需求產生的動力時,品牌就會進步。品牌必須“死磕”這兩個基本點,不斷放大動力,消除阻力,方能不斷前進。

當然,這里的競爭對手不只是企業同行之間的競爭者,也可能是跨界競爭者,甚至就是品牌自身,抑或是時代變革的風雨。

3. 八大系統

八大系統即通過構建品牌戰略、形象、內容、流量、交付、口碑、競爭、公關八大系統,進行系統的品牌建設與管理。

借用中國傳統文化里的八陣圖,它可以這樣表達(見圖0-3):

圖0-3 品牌系統管理“八陣圖”

八大系統,猶如八大作戰方陣,具體而詳細地對“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進行了深度呼應——

到底如何才能打造穩固、強大的品牌關系?

到底如何才能持續有效地“放大動力,消除阻力”,構建起自己的超級品牌力?

4. 九大金字塔

九大金字塔即通過打造品牌鑄魂、品牌符號、品牌生情、品牌流量、品牌爆單、品牌活粉、品牌勢能、品牌響應、品牌關系九大金字塔,對“八大系統”和“一個中心”進行具體建設和深度推進。

例如,品牌戰略的核心是鑄魂,如何鑄魂呢?借用金字塔模型,它可以這樣表達(見圖0-4):

圖0-4 品牌鑄魂金字塔

這些,正是本書在具體章節里將一一解密的內容。

這些,既源于筆者在長期品牌策略工作中的實踐總結,亦源于對上千家中外品牌案例的深度研究。

在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上,最長壽的企業,是已經355歲的圣戈班。

圣戈班給自己的定位是——“每個人幸福生活的源泉,人類美好未來的基石”。

很多人可能認為這“好虛”,可恰恰是這份“務虛”,令其創新不止,愈老彌堅。

在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上,最年輕的企業,是剛剛10歲的小米。

小米一直奉行“輕資產”——不建工廠,不壓庫存。很多人一度質疑:這不是“皮包公司”嗎?

事實上,小米的逆襲,正是緣于對品牌本質規律的透徹把握——借力移動互聯網,其快速完成了對用戶關系的創新耕耘和超級獲取。強大的“用戶重資產”,才是其笑傲江湖的絕殺武器。

這兩個相差300多歲的企業,雖然身上沐浴著不同的歲月風雨,但綻放著一種同樣的底層邏輯光芒——超級品牌思維。

秉持這樣的邏輯,本書從上千個中外知名品牌中,燭照出100余個超級品牌經典案例,并通過剝絲抽繭式的“解剖”,以日志的形式,將它們獨有的智慧、經驗和背后的普適規律,一一奉獻給大家。

雀巢如何“把咖啡賣給不喝咖啡的人”?

Costco為何一開業就火爆無比?

不做廣告的海底撈,為何成了流量之王?

…………

本書的諸多案例,無不在極富戲劇性的思維沖突中,將強大的品牌智慧演繹得淋漓盡致。你既可以在此“一覽眾山小”,也可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或許有人會問,我只是一個小微企業的品牌工作者,這些大多是各個領域的“品牌之王”,對我有參照意義嗎?

其實,最好的參照,就是向標桿致敬。哪怕是街頭賣豆漿的老太太,若有著“品牌之王”的思維,她的豆漿,也會散發出令人心動的獨特芬芳。

雷軍在創辦小米前,就選擇了同仁堂、海底撈、沃爾瑪和Costco為研究標桿。正是在對這幾大“品牌之王”的學習和參悟中,找到了屬于小米的“王者心法”。

20世紀50年代,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去美國拓展市場,美國著名鐘表品牌寶路華表示可以一次性下10萬臺訂單,但條件是——產品要換成寶路華品牌。

這筆訂單金額甚至超過了當時索尼的總資產,以致索尼在東京的董事會強烈要求接受該條件。

但盛田昭夫毅然選擇了拒絕——

“50年前,你們同樣也是無名小卒。我現在就是要憑借我們的新產品,邁出締造50年輝煌的第一步。”

不到50年,索尼已如日中天,風頭遠蓋寶路華。

2004年,在中國珠江口岸的海濱之城,當地政府擬引進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收購格力,價格都談好了,對方還對總經理董明珠做出了8000萬元年薪的承諾。

但董明珠卻強烈反對——

“珠海應打造自己的世界500強,而不是依靠別人。”

多年之后,格力果然躋身世界500強,崛起為“中國制造”的品牌代言。

當我們越過歲月的塵埃,你是否發現——這兩個相隔半個世紀的故事,其畫風竟然沒有絲毫的違和?

這些年,風起云涌的變革大潮裹挾著每一個人,人們爭前恐后,生怕錯過每一個“風口”。但大潮散去,那些真正抓住了變革風口的人,恰恰是那些堅守“不變”品格的人。

如夢想、信念、遠見,如對真善美的孜孜以求、對匠心精神的鍥而不舍,如處低谷時的無畏從容、面誘惑時的初心不改、臨高峰時的如履薄冰……

這些,幾乎是所有偉大品牌背后的“不變密碼”。

所以,在本書里,你遇見的不僅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的案例,還有其背后一個個鮮活的人——

于地下車庫開啟了世界最大線上零售帝國之門的杰夫·貝佐斯。

從一個小小縣城西裝店起步的日本首富柳井正。

賣掉保單、抵押別墅打造“迪士尼樂園”的華特·迪士尼。

巧妙對萬寶路實施“變性手術”的李奧·貝納。

大膽將一場“反傾銷官司”打成“國際廣告”的曹德旺。

…………

亮一盞燈,與他們促膝而談,與偉大品牌格局者為伍,不亦樂乎?

“這個世界會好嗎?”

這是晚年梁漱溟先生振聾發聵的叩問。先生認為,人類面臨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

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后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

這三個問題,不正是每一個品牌面臨并需要回答的嗎?

你的品牌,如何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

你的品牌,如何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

你的品牌,如何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品牌學從來不是單純的商品學,而亦是社會學、人文學。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外品牌史正是對這三個問題的追問史、回答史和迭代史。原本冰冷的商業,也因此多了英雄與陽光,多了俠骨與柔情,多了詩與遠方。

所以,不管是已在路上,還是尚未出發,每一個品牌和品牌人,都需要清晰地問一問自己——

這個世界,會因我而更好嗎?

這個世界,會如何因我而更好呢?

本書,愿陪你一起去探尋屬于自己的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乡县| 香河县| 阿瓦提县| 广西| 泾川县| 芜湖县| 惠安县| 富蕴县| 阜康市| 敦煌市| 阳信县| 晋江市| 祥云县| 通海县| 盐亭县| 平湖市| 昭通市| 永川市| 巴林右旗| 巴南区| 日土县| 凉城县| 文山县| 论坛| 子洲县| 河源市| 皋兰县| 疏勒县| 扬州市| 自治县| 永靖县| 台北县| 东城区| 宕昌县| 景泰县| 买车| 察隅县| 自贡市| 泰兴市| 承德县| 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