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士族之新地位【東漢門第之興起】

在東漢政治上占有地位的,一面是代表“王室”的外戚和宦官;另一面則是代表“政府”的新興與士族,便是當時之所謂“名士”。

一、士族政治勢力之逐步膨脹

士人在政治上占有地位,自西漢武、宣以來,已逐步顯著,而到東漢益甚,這里有幾層因緣。

一、朝廷帝王之極端提倡。

光武天鳳中至長安受尚書,略通大義,其自身本為王莽時代之太學生,故在軍中猶“投戈講藝,息馬論道”。【樊準語?!科湟怀Τ?,亦多屬儒生。鄧禹為光武同學,寇恂、馮異、馬援、賈復、祭遵、耿弇諸人,大半皆通儒。光武子明帝及其同母弟東平王蒼皆深受儒學之陶冶。明帝為太子時,師桓榮,【榮亦習尚書。】止宿宮中五年,薦門人胡憲侍講,始得出入。永平二年臨辟雍,引師桓榮及其弟子升堂,明帝自講說,諸儒執經問難,園撟門聽講者萬數。章帝師張酺,【酺亦習尚書,其祖先充,光武同學也。酺又師事桓榮。光武、明、章一家三代尚書之學,蓋深受王莽時代之影響?!吭投陽|巡,張酺為東郡太守進謁,先備弟子禮,使張酺講尚書一篇,然后再修君臣禮。當時王室外戚、功臣子弟,下及期門、羽林之士,莫不受學?!拘倥噙M子入學。】朝廷對儒術之極端提倡,較之西漢遠過。

二、民間儒業之普遍發展。

陳留劉昆治易,王莽世,教授弟子恒五百余人。南陽洼丹傳易,王莽時,避世教授,徒眾數百人。樂安歐陽歙,八世為博士,傳尚書,光武時為汝南太守。在郡教授數百人,征為大司徒。發覺在汝南贓罪千余萬,下獄。諸生為求哀者千余人,至有自髡剔者。平原禮震年十七,自系求代死。書奏,歙已死獄中?!沮E罪至千余萬,而為之求哀者尚多至千余人,可見當時儒生在社會地位之崇高?!繚幉懿僭鴱撵ㄊ苌袝?,門徒三千人。樂安牟長,少習歐陽尚書,諸生講學者常千余人,著錄前后萬人。山陽丁恭習公羊嚴氏舂秋,教授常數百人,建武時為少府,諸生自遠方至,著錄數千人。北海甄宇習嚴氏春秋,教授常數百人。沛桓榮,少學長安,習歐陽尚書,事博士九江朱普,王莽篡位乃歸。會朱普卒,榮奔喪九江,因留教授,徒眾數百人,后復客授江、淮間。【以上桓榮見本傳、余見后漢書儒林傳。晉陽劉茂習禮經,教授常數百人,哀帝時察孝廉。東郡索盧放以尚書教授千余人,更始時、以敢言顯名。(見獨行傳。)趙翼陔余業考有“兩漢時受學者皆赴京師”條,謂:“及東漢中業以后,學成而歸者各教授門徒,每一宿儒,門下著錄者至千百人,由是學遍天下。”今以劉茂、劉昆、洼丹、索盧放之事觀之,可知民間學風,自西漢哀、平下迄王莽時已大盛,光武、明、章亦自受此等風氣之熏染也。其它又如范升、鄭興、(從劉歆讓講正左氏大義。)陳元、(父欽為王莽左氏師。)賈逵、(父徽從劉歆受左氏春秋。鄭、賈學行數百年,為諸儒宗。)杜林、(從張竦受學。)衛宏,(從謝曼卿受毛詩。)此等皆東漢初年大儒,皆成學在王莽世。】

三、博士弟子額之日益增添。

博士弟子武帝初設僅五十人;昭帝時百人;宣帝末二百人;元帝好儒,增至千人;成帝末至三千人,歲余復如故。王莽秉政,奏起明堂、辟雍、靈臺,為學者筑舍萬區。五經博士領弟子員三百六十人,六經三十博士,弟子一萬八百人,主事高弟侍講各二十四人。學士同舍,行無遠近皆隨檐,雨不涂足,暑不暴首。

而尤要者則在當時之地方察舉以及公府征辟制。

二、東漢之察舉與征辟制度

地方察舉與公府征辟,為東漢士人入仕之兩途。此兩制皆起于西漢。

兩漢的察舉制,大體可分為在先的“賢良”與后起的“孝廉”兩大項。

漢廷每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簡稱則曰“賢良”。其制初意,似仿戰國招賢,于世胄貲選外別開一格。【高帝十一年詔“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即此詔最先之濫觴也。文帝十五年始親策試。】此制無一定之斯限,所舉大抵為現任官,漢士頗慕應其選,一時號得人,如晁錯、董仲舒、嚴助、公孫弘,皆賢良也。漢詔又有舉“明當世之務、習先圣之術”、【武元光五年。】“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域者”、【元封五年。】“文學高第”、【昭始元五年?!俊懊麝庩枮漠愓摺薄ⅰ驹踉辍!俊翱沙洳┦课徽摺?、【成陽朔二年?!俊坝旅椭ㄕ摺薄驹釉?。】等,皆可與“賢良”歸入一類,皆為朝廷特意延訪此類人才也。“孝廉”為孝子廉吏之簡稱,【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是為漢室令舉孝廉之始。元朔元年詔:“朕深詔執事,舉孝,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是化不下究,其議不舉者罪。”可見舉孝、興廉,系屬兩事?!磕擞沙⒃O意獎進此項風氣,與延訪人才咨詢政事之意各別。【宣帝地節三年詔:“朕既并舉賢良方正,而俗化闕焉,其令郡國舉孝弟有行義者各一人”,亦可證此議。】其先文帝十二年,已詔:“孝悌、力田、廉吏,朕甚嘉此。今萬家之縣,云無應令,豈實人情?”于“孝廉”外復有“力田”一項。是年【文十二年?!坎⒃t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蓋“孝廉”出于鄉官小吏,非有才學,恐不足以應天子之詔,故郡縣率不樂舉,而求應此選者亦少。【宣帝黃龍元年詔:“舉廉吏,誠欲得其真,吏六百石,位大夫,毋得舉?!笨梢姖h廷意在獎進小吏,而郡國乃以大吏充數。而當時舉廉吏若已成例事,亦可于此詔中體味得之?!?

至東漢初,則“茂材”、“孝廉”定為歲舉。

光武建武十二年,詔三公舉茂材各一人,廉吏各二人。光祿歲舉茂材四行【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經明行修,能任博士。三曰明曉法律,足以決疑,能案草覆問,才任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照奸,勇足決斷,才任三輔令?!扛饕蝗?,察廉吏三人。中二千石歲察廉吏各一人。廷尉、大司農各二人。將兵將軍歲察廉吏各二人。監察御史、司隸、州牧歲舉茂材各一人。【按:詔中無孝,惟明帝時樊鰷上疏,已有“郡國舉孝簾,率取年少能報恩者”之語,則似孝、廉并舉,成為例事,明帝時已然。】

循至歲以百數。

章帝建初元年詔:“刺史守相,不明真偽,茂材孝廉,歲以百數?!倍辏骸瓣愂抡叨嘌钥暸e率非功次。”則知其時郡國察舉,頗已多弊。

嗣后“孝廉”遂為察舉惟一項目,遂至勒為定額。

和帝時,大郡口五、六十萬舉孝廉二人,小郡口二十萬并有蠻夷者亦舉二人。帝以為小均,丁鴻、劉方上言,“郡國率二十萬口歲舉孝廉一人,【本為孝子、廉吏,此則“孝廉”特為貢舉之一目矣?!克氖f二人,上至百二十萬六人,不滿二十萬,二歲一人,不滿十萬,三歲一人。”

又繼之以限年,并別標行能,加以考試。

順帝陽嘉元年,初令郡國舉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諸生通章句,文吏能箋奏,乃得應選,其有茂才異行,不拘年齒?!薄景矗褐潦莿t儒生、文吏、茂材、異行全與孝廉混并不分矣。又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箋奏,則變薦舉為課試,與舉孝興廉原意全遠矣。】蓋其先以茂材異能訪入才,以孝子廉吏獎風俗。及孝廉漸成例舉,郎官雖無員,亦自有限,郡國各舉孝廉一人,歲已二百許人。自是孝廉獨行,諸科漸廢。又社會文風日開,郡縣吏亦多彬彬儒雅,雖孝廉之選,其實無異于茂材,人競趨之,惟求出路耳,不問其為孝廉、茂材也。遂至有請托舞弊,而朝廷亦以種種條件限之,亦惟求人才耳,不限于得孝廉也。限年之議始自尚書左雄,雖與舉孝興廉原意不合,亦整頓選法之不獲已也。

逐步漸近于后世之科舉。

當時反對者有黃瓊、胡廣、崔瑗等。然雄在尚書,天下不敢妄選,十余年間號為得人。其后黃瓊為尚書令,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選,專用“儒學”、“文吏”,于取士之義猶有所遺,乃奏增“孝悌”及“能從政者”為四科。至是則前漢賢良、孝廉兩項目,已同歸入歲舉中,而不過統以“孝廉”目之而已。

此項制度之演進,一面使布衣下吏皆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獎拔人才,鼓舞風氣;一面使全國各郡縣常得平均參加中央政局,對大一統政府之維系,尤為有效。而更要的,則在朝廷用人,漸漸走上一個客觀的標準,使政府性質確然超出乎王室私關系之上而獨立。

與察舉制相輔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兩漢二千石長吏皆可以自辟曹掾,而東漢公卿尤以辟士為高。

選舉多循資格,辟召則每以高才重名躐等而升,故當時尤以辟召為榮。崔實政論【北堂書鈔六十八引?!恐^:“三府掾屬,位卑職重,及其取官,又多超卓,或期月而長州郡,或數年而至公卿?!薄敬拚Z止此。】于是名士養望,有被命不遽出,至五府俱辟如黃瓊,四府并命如陳紀者?!疽酝馄荼鼨嗾咴淮髮④姡岳铣间浬袝邽樘?,并外朝三公稱四府、五府?!?

亦有朝廷聞高名,直接辟召。

如樊英被征初至,“朝廷設壇席,待若神明。”【李固語?!筷悓仭旧購姆⒂??!抗賰H太邱長,家居后,朝廷每三公缺,議者多歸之。太尉楊賜、司徒陳耽,每以寔未登大位而身先之自愧。鄭康成公交車征為大司農,給安車一乘,所過長吏送迎。董卓征荀爽,初拜平原相;途次又拜光祿勛;視事三日,策拜司空。自布衣至三公,凡九十五日。

此等制度,使在野的聲名,隱然有以凌駕于在朝的爵位之上,而政府亦得挾此自重,以與王室相頡頑。

在太乎冶安之世,而有此等情形者,惟東漢及兩宋為然。戰國列強紛爭,事當別論。秦漢創建大一統政府以下,王室高高在上,民眾遠隔在野,封建世臣之勢力取消,民間起布衣為公卿,朝進暮退;所由得與數百年遞襌之王室為抗衡者,魏晉南北朝以迄隋唐為門第,東漢、兩宋為士風,元、明、清三代,皆汲宋儒遺脈,而所得淺深不同。

自有此項制度之存在,而士人在政治上遂能占有其地位。

三、太學淸議

士人在政治、社會上勢力之表現,最先則為一種“清議”。

此種清議之力量,影響及于郡國之察舉與中央之征辟,隱隱操握到士人進退之標準。

東漢自光武、明、章,雖云崇獎儒業,然光武勤治,明帝好吏事,風聲相勸,俗頗苛刻。明帝永平七年,以東海相宗均為尚書令,均謂人曰:“國家喜文法廉吏,以為足以止奸,然文吏習為欺謾,廉吏清在一己,無益百姓流亡,盜賊為害也。均欲叩頭爭之,時未可改也。久將自苦之,乃可言耳。”章帝時,陳寵上疏,【建初元年。】主改前世苛俗。第五倫上疏,【建初二年?!恳嘀^光武“承王莽后,加嚴猛為政,因以成俗,是以郡國所舉,多辦職俗吏,不應寬博之選”。王充論衡亦極辨世俗常高“文吏”,賤下“儒生”之非。【程材篇?!可院罂炫e,淅移趨向。言事者謂郡國貢舉不以功次,【功次即朝廷法令標準也?!筐B虛名者【名即社會清議之所歸許也。】累進,故守職者益懈,而吏事陵遲。韋彪議曰:“國以賢為本,賢以孝為行?!景矗罕雮髦^其“孝行純至,父母卒,哀毀三年不出廬寢。建武末,舉孝廉”。彼謂“賢以孝為行”,直將西漢求賢一路并入獎孝之中,東漢“孝廉”獨盛,“賢良”浙廢,亦此等議論有以助成之也?!恐倚⒅耍涡慕瘢诲憻捴?,治心近薄。故士雖不磨吏職,有行美材高者,不可純以閥閱取?!薄臼酚洠骸懊髌涞仍婚y,積日曰閱?!遍y閱即吏治成績也。韋彪此事在建初七年。】自是以往,東漢士風,競以名行相高,而郡國之察舉,中央之征辟,亦隨一時清議為轉移,直至東漢末葉,此風弗衰。

而清議勢力之成熟,尤其由于太學生之群聚京師。

東漢自明帝雖宏獎儒教,然至安帝而儒風寖衰。其時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玩,學舍頹敝。

順帝更修黌舍,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至桓帝時太學生三萬人。然漢武立五經博士,本為通經致用。至宣帝時,博士之學已漸流于“章句”?!緷h初治經,有“訓詁”,而無“章句”,學者常兼通,務求大義?!罢戮洹敝d,始于小夏侯(建)尚書。自有章句,乃有分經專治之“家法”。家法之起已晚,若早各恪守家法,則歐陽尚書之傳統下何來有大、小夏侯?】至東漢而益甚,此即所謂今文學“家法”也?!疚鳚h所謂“古文”,如史記言“詩書古文”之類,蓋通指五經,以別于后起之“百家言”,故謂之“古文”,其意猶云“舊書”也。劉飲爭立古文尚書、毛詩、左傳、逸禮諸經,移書讓太常博士,曰:“其為古文舊書,皆有征驗。”此亦爭其同,非故翹其異。正以非古文舊書,(即為后起“百家言”。)即不得在朝廷立博土。故劉歆言此諸書亦皆古文可征驗也。迨王莽敗,光武興,劉歆所爭立諸經仍罷博士不立,于是乃指遵朝廷功令守博士家法者(即當時所立十四博士)為“今學”,而以自相傳習、兼治未立博士諸經者(即劉歆所爭諸種)為“古學”。故今學皆有“家法”,守朝廷博士章句,古學則多云“不守章句”也。此兩漢“今、古學”真分別,清儒張皇其說而多誤。】章句繁瑣比傳,殊不足以饜賢俊之望,故博士至于倚席不講,學者或自遍謁名師,會通群經,治求大義,如馬融、鄭玄輩,則所謂“古文家”也?!尽肮盼募摇敝疄閷W,大體上欲復反宣帝以前舊門路,即務兼通、求大義是也。馬、鄭則再從此工夫下創為新章句,以簡當易舊章句之繁瑣比傳。】然大多數居京師,目系世事之黑暗污濁,轉移其興趣于政治、社會實際問題,放言高論,則為清議。

此輩太學生與朝廷大臣聲氣相通。

桓帝時,太學諸生三萬余人,而郭林宗、賈偉節為其冠,并與李膺、王暢更相褒重。學中語曰:“天下??钤Y,【膺?!坎晃窂娪愔倥e,【蕃?!繜o不俊秀王叔茂。【暢?!俊薄景矗簴|漢行察舉、征辟之制,故重人倫品鑒,如“天下楷?!?、“不畏強御”等語,皆襲當時品藻人物之格套也?!?

其言論意氣,往往足以轉移實際政治之推移。

苻融游太學,師事少府李膺。【膺夙性高簡,得通謁者稱為“登龍門”。】膺每見融,輒絕他賓客,聽其言論。融幅巾袖,談辭如云,膺每捧手嘆息。郭林宗始入京師,時人莫識,融介于李膺,由是知名?!景矗菏芬喾Q林宗:“善談論,美音制?!奔壬腥宋锲吩?,又學者群集,不亊編簡,則必因而尚談論。既尚談論,必牽連及于考究談吐之音節,又牽連而及于體貌之修飾。如李固,已見識為“胡粉飾貌,搔頭弄姿,盤旋俯仰,從容冶步”為后來曹植、何晏輩之先聳。如是則譏評政俗之清議失敗后,極易轉而為玄虛之清談。蓋一為積極,一為消極,其它全相似也。如孔融父孔公緒,即以“清談高論,噓枯吹生”見稱。(鄭太傳。)而青州剌史焦和,亦見稱為“能清談”。(臧洪傳。)其它如馬融、崔璦之徒,亦開魏晉王衍一流之奢風。大抵三國以下人物風流,全已于東漢啟之?!科鋾r漢中晉文經、梁國黃子艾,并恃才智,臥詑養疾,洛中士大夫,承聲坐門,猶不得見。三公辟召,輒以詢訪,隨其臧否以為予奪。融到太學,并見李膺,曰:“二子行業無聞,特宜察焉?!扁呷恢6俗允敲摑u衰,賓徒稍省,旬日之間,慚嘆逃去?!窘癜矗很奕?、郭泰之與晉、黃兩人,雖智愚、賢不肖有別,其以名士傾動天下,上足以與朝廷之祿位相抗衡,則一也。大抵東漢至桓、靈之際,朝廷祿位已不如處七虛聲,社舍重心在下不在上,此亦自秦統一以來世運一大轉變也?!?

朝廷有大議,例亦得預。

桓帝時,【永壽三年?!炕蜓愿蔫T大錢,事下四府郡僚,及太學能言之士,劉陶議云云。是其時太學生得與議朝政,乃與前漢博士同。

因此清議在當時政治下有其不可侮之勢力,從此促成黨錮之獄。

四、黨錮之獄

黨錮由于朝士與宦官之沖突,而在黨錮獄以前,朝士與外戚沖突早已循環發生過好幾次。

外戚依附于王室,外朝士人地位不親接,正議徒招禍殃。往往一帝即位,必袒外戚誅鋤朝士。逮朝士喪氣,外戚益橫,而舊帝崩,新帝立,與舊帝之外戚關系轉疏,乃自謀之宦官。此幾為東漢前半段政治上一種循環狀態。如和帝時有郅壽、樂恢、【皆以疏彈竇憲致死?!吭?、任隗、韓棱、丁鴻、何敞、張酺。【皆以劾竇氏得罪。惟班固、傅毅黨竇氏?!堪驳蹠r有杜根、【以上書請鄧太后還政,盛以縑囊,于殿上撲殺,載出城外得蘇,逃為宜城山中酒家保。積十五年、后鄧氏廢,杜根始起用?!織钫稹⒌葬T、陳忠。【皆諫楊氏擅權,不納,楊震為之自殺。】順帝時有張綱、朱穆、皇甫規、【皆諫梁氏擅權?!筷愞⒀雍V?!疽詺⒘杭劫e客遷免。惟馬融為冀作表,崔瑗亦黨冀?!看说冉圆晃窂娪⒐⒅抑?,以正氣大義與黑喑勢力相斗爭,雖屢受摧挫,然士人勢力之逐步成長,實胥賴之,當時士大夫自有一段不可磨滅之精神,亦不可純由外面事態說之也。

及宦官勢盛,朝士爭彈對象,乃始轉向。

順帝時,孫程等徙遠縣,司徒掾周舉謂司徒朱倀:“朝廷非程等豈立?如道路夭折,使上有殺功臣議”,倀遂諫止之。時稱“五經縱橫周宣光”,周亦名儒。自此以前,朝士尚有袒宦官者。及梁冀敗,宦官勢盛,朝士鋒芒,乃轉向宦官。

惟東漢宦官勢力,不僅盤踞內廷,其子弟親黨布散州郡,亦得夤緣察舉,進身仕宦?!纠罟添樀坳柤纬鯇Γ骸霸t書禁侍中、尚書中臣子弟,不得為吏察孝廉,以其秉威權,容請托故也。而中常侍在日月之側,聲勢振天下,子弟祿仕,曾無限極。雖外托謙默,不干州郡,而諂偽之徒,望風進舉?!薄?

從此遞相擎引,根枝纏結,日益繁滋。故士族清流與宦人沖突,不限于中央而遍及州郡。

如濟北相滕延,捕殺侯覽、段珪賓客,征詣廷尉免。左悺兄滕為河東太守,皮氏長趙岐即棄官歸。唐衡兄珪為京兆尹,將岐家屬宗親陷以重法盡殺之,岐逃難四方?!敬司诨傅垩屿淙辍!?

而中朝、外朝之別,又使宦官與外戚同樣得蔭附王室,為外朝權法所不及。

太尉楊秉奏誅侯參,【覽兄。】并奏免覽官。書奏,尚書召對秉掾屬,詰之曰:“設官分職,各有司存,三公統外,御史察內;今越奏近官,經典、漢制,何所依據?”【秉以“申屠嘉召詰鄧通”為對,桓帝不得已,為免覽官。然此乃西漢文帝時故事,東漢自光武改制,公府外職,固不得問內廷事,帝自為優容也。又按:楊秉此次劾奏宦官仕人及子弟為外官貪淫者,刺史、郡守以下凡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可見當時宦官之惡遍天下矣?!?

因此宦官之勢,乃非外朝士人之力所能摧陷廓清,名士不得不內結外戚,【如陳蕃之與竇武,袁紹之與何進?!慷馄莸降滓酁橐环N腐敗的因襲體,名士遂終與之兩敗。

竇武傳謂武:“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惡,禮賂不通,妻子衣食裁足,得兩宮賞賜,悉散與太學諸生?!薄敬颂匾姼]武之與名士相結納耳?!慷愞瑐鲃t記王甫讓蕃語,謂,“先帝【桓?!啃聴壧煜?,山陵未成,竇武何功,兄弟父子,一門三侯。又多取掖庭宮人,作樂飲宴。旬月之間,貲財億計。公為棟梁,枉撓阿黨?!薄敬丝梢姼]家仍不脫外戚腐敗氣味。】恐所言非盡無據。陳薦處士徐稚、姜弘、李曇、魏桓,皆不至。韋之言曰:“后宮千數,其可損乎?廄馬萬匹,其可減乎?左右權豪,其可去乎?”是其時王室腐敗已極,固非朝士所能彌縫。至何進不可依恃,更屬一時共知。

且名士對付宦官,態度亦自有過激處。

桓帝延熹八年,李膺復拜司隸校尉。中常侍張讓弟朔,為野王令,貪殘,畏罪,逃匿讓家合柱中。膺率吏破柱取朔殺之?;傅墼懸圆幌日埍慵诱D之意,此下遂有第一次之黨錮獄?!臼略谘屿渚拍?,張成以方技交通宦官,推占有赦令,教其子殺人,果遇赦,李膺竟殺之。成弟子牢脩誣告膺養太學游士,交結生徒,誹訕朝廷。此兩事一則未請先誅、一則遇赦仍殺,于膺皆不為無失之過激也。】此為宦官與名±直接沖突之頭銳化。蓋至此名士已成團體,與以前零零碎碎出頭反對外戚者不同。而宦官亦借部黨之名,【部黨始于甘陵南、北部?;傅蹘煾柿曛芨樯袝?,而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當朝,郷人為之謠曰:“天下規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倍屹e客互相譏揣,各樹朋徒,由是甘陵有南、北部、而黨人之議自此始?!繝窟B逮捕至二百余人。翌年,以竇武等表請赦歸,猶禁錮終身。靈帝即位,竇武、陳蕃謀殺宦官不成,【此為外戚與名士同謀宦官之第一次?!哭D為曹節、王甫所殺。【事在建寧元年,去第一次黨錮獄三年?!恳钅辏窘▽幎??!克煊械诙吸h錮之獄?!臼率忌疥枛|部督郵張儉,舉劾中常侍侯覽,上書,為覽遮截,卒不得上。儉行部逢覽母,呵不避路,競使吏卒收殺之,追擒覽家屬、賓客,死者百余人,皆僵尸道路;伐其園宅,雞犬無狳。張儉此事更為非理。靈帝以儉郡吏,不先請擅殺無辜,詔收儉。儉亡命,逃竄,所經歷皆伏誅?!克觳⒉肚包h李膺、杜密、范滂等百余人,皆死獄中,附從者錮及五族。建寧四年,又捕太學諸生千余人,并詔黨人門生故吏、父兄子弟在位者,皆免官禁錮。直至黃巾賊起,始得赦?!驹谥衅皆?。】又五年,【中平六年?!亢芜M與袁紹等謀盡誅宦官,而董卓人京。【此為外戚與名士同謀宦官之第二次,而漢亦亡矣。】

而漢代上下用法,本亦有過酷之弊。

漢襲秦舊,用法太嚴,以殊死為輕典,獄吏以深竟黨與為能事。西漢時,義縱為定襄太守,獄中重罪二百余人,及賓客、昆弟私入相視者,亦二百余人,縱一切捕鞫,曰“為死罪解脫”,是日皆報殺,四百余人。此雖極端之例,可見漢代刑法之一斑矣。故成瑨為南陽太守,宛富賈張汎倚恃后宮中官之勢,功曹岑晊等勸瑨收捕。既而遇赦,瑨竟誅之,并收其宗族、賓客,殺二百余人,后乃奏聞。此較之張儉之誅侯覽一家,同為慘酷非人道。【在當時不自知也。】在名士正義一面者如此,在宦官惡勢力一面者可想。故張儉亡命所經歷,伏重誅者數十家,至于宗親殲殄,郡縣殘破?!疚鳚h亦每輕用族誅,如晁錯、主父偃、郭解諸人皆是?!侩p方相激相蕩,皆受用法不平之禍也?!居职矗簴|漢刑訊之酷,亦可駭人。獨行傳載楚王英坐反誅,其所疏天下名士,有會稽太守尹興,乃征詣廷尉獄。其門下掾陸續、主簿梁宏、功曹史駟勛,及掾吏五百余人,詣洛陽詔獄就拷。諸吏不堪楚痛,死者大半。惟續、宏、勛拷掠五毒,肌肉消爛,終無異辭。又,戴就仕郡倉曹掾,刺史歐陽參奏太守成公浮臧罪。遺部從事按之,收就于錢塘縣獄,幽囚拷掠,五毒慘至。又燒斧使就挾于肘腋。每上彭考,肉焦毀墮地,掇而食之。又令臥覆船下,以馬矢薰之,一夜二日不死。又復燒地,以大針刺指爪中,使以把土,爪悉墮落。迄明公浮之誣,乃舍之。崔寔政論猶病漢治之寬,豈為知病者?其后曹操父子頗欲以法治革漢弊,竟不永祚。及東晉以下,刑典始寬。就唐、宋言,則唐重而宋輕,大體視士權之消長為進退?!?

積此數因,造成慘毒的黨錮之禍,“人之云亡,邦國殄瘁”,黑暗腐敗的漢王室,終于傾覆,依附于王室的外戚與宦官,亦同歸于盡。而名士勢力到底還可存在,便成此后之門第。大一統政府不能再建,【因無共戴之王室。】遂成士族多頭之局面。

五、門第之造成

士人在政治社會上勢力之表現,“清議”之外,更要的則為“門第”。

門第在東漢時已漸形成。

第一是因學術環境之不普遍,學術授受有限,往往限于少數私家,而有所謂“累世經學”。

其最著者莫如孔子一家之后,自伯魚、子思以下,再五世孔順為魏相。順子鮒,為陳涉博士。鮒弟子襄,漢惠時博士,為長沙太傅。襄孫武及安國。武子延年。安國、延年皆武帝時博士;安國至臨淮太守。延年子霸,昭帝時博士,宣帝時為大中大夫。霸子光,歷成、哀、平三帝,官至御史大夬、丞相。自霸至七世孫昱,卿相牧守五十三人,列侯七人。安國后亦世傳古文尚書、毛詩有名。其次西漢大儒伏生,世傳經學,歷兩漢四百年?!驹敄|漢伏湛傳?!坑执稳鐤|漢桓氏,自桓榮以下,一家三代為五帝師?!緲s授明帝,郁授章、和,焉授安、順,又焉兄孫彬,亦有名。】

經學既為入仕之條件,于是又有所謂“累世公卿”。

累世公卿亦始西漢。如韋、平再世宰相,【韋賢、玄成,父子相宣、元。平當、平宴,亦父子相繼?!坑谑蠟閮墒廊靖付▏鵀樨┫?,其子永為御史大夫?!繒r為僅事。東漢則有四世三公者為楊氏,【楊震為太尉,子秉、子賜(司徒)、子彪凡四世皆為三公?!坑炙氖牢骞邽樵?,【袁安為司空,又為司徒,子敞及京,京子湯,湯子逢,逢弟隗,四世五公,比楊氏更多一公?!渴献逯ⅲ鳚h較之蔑如矣。

“累世經學”與“累世公卿”,便造成士族傳襲的勢力,積久遂成門第。

門第造成之另一原因,則由于察舉制度之舞弊。

地方察舉權任太守,無客觀的標準,因此亦于營私。一面是權門請托,一面是故舊報恩。兩者遞為因果,使天下仕途,漸漸走入一個特殊階級的手里去。

明帝中元二年詔,已云:“選舉不實,權門請托?!狈嵣涎?,則謂:“郡國舉孝廉,率取年少能報恩者。耆宿大賢,多見棄廢。”順帝時,河南尹田歆謂:“今當舉六孝廉,多得貴戚書命,不宜相違。欲自用一名士,以報國家。”遂舉種暠(hào)。風俗通記南陽五世公為廣漢太守,與司徒長史段遼叔同歲。遼叔大子名舊,小子髡,到謂郡吏曰:“太守與遼叔同歲,幸來臨郡,當舉其子。如得至后歲,貫魚之次,敬不有違。”主簿柳對曰:“舊不如髡。”世公厲聲曰:“丈夫相臨,兒女尚欲舉之,何謂高下之間”竟舉舊。世公轉南陽,與東萊太守蔡伯起同歲,欲舉其子,伯起自乞子瓚尚弱,第琰幸已成人。是歲舉琰,明年復舉瓚。瓚十四未可見眾,常稱病,到十八始出治劇平春長,上書:“臣甫弱冠,未任宰御,乞留宿衛?!鄙袝雷啵骸霸瞿晔苓x,減年避劇,請免瓚官?!贝艘皇掠瓤梢姰敃r察舉情況也。

及門第勢力已成,遂變成變相的貴族。自東漢統一政府傾覆,遂變成變相之封建。長期的分崩離析,而中國史開始走上衰運。

六、東漢士族之風尙

東漢士大夫風習,為后世所推美。他們實有盡多優點。但細為分析,似乎東士大夫常見的幾許美德高行,不外如下列,其間都和當時的察舉制度有關系。

一久喪?!敬藶樾⑿?。西漢重孝,尚少行三年喪者。東漢則“謂他人父”,對舉主、故將亦多行孝三年,而父母之喪有加倍服孝者?!?

三年之喪,自西漢中葉始漸推行?!竟珜O弘后母卒,服喪三年。哀帝時,河間王良喪太后三年,為宗室儀表,益封萬戶。原渉父死,行喪冢廬三年,由是顯名京師。薛宣后母死,弟修為臨淄令,去官持服。宣為丞相,謂弟:“三年服少能行者?!毙值芟囫g,修遂竟服。綏和二年,詔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寧三年。平帝時,王莽令吏六百石以上皆服喪三年。見此制始重,已在西漢末年?!繓|漢則行喪三年為常事,甚有加倍服喪者?!竟馕渥訓|海王臻,喪母服闋,又追念喪父時幼小,哀禮有闕,乃重行喪制。袁紹母死去官,三年禮畢,追感幼孤,又行父喪。】甚至有行服二十余年者?!厩嘀菝褛w宣,葬親不閉埏隧,居其中,行服二十余年,郷里稱孝;然五子皆服中生,陳蕃致其罪??兹跉⒏杆滥箍薏话д?。其變乃有阮藉臨喪食肉,上與戴良同風。(見范書逸民溥。)】

二讓爵?!靖赣畜{爵,長子應襲,逃避不受,以讓其弟?!?

此亦始始西漢,【韋賢卒,子玄成讓爵于庶兄弘。宣帝高其節,許之?!繓|漢更多見?!救玎嚤搿?、桓郁、丁鴻、郭賀、徐衡,皆是。】蓋時重孝廉,讓爵、推財,則孝與廉兼盡矣,故人爭慕為之。然讓者固髙,受者斯卑。臨深為峻,以人之污,形己之潔,實非平道?!痉段底诙▲檪饔庖炎R之。】

三、推財【兄弟異財析居,推多取少。讓爵、推財,同為推孝以及弟也?!?

其人如薛包、【建光(安)中,征拜侍中,稱疾,賜告歸,蓋恬退人也?!坷畛洹!炯邑殻值芰耍尺f衣。妻曰:“有私財,愿思分異。”充偽酬曰:“如欲別居,當醞酒具會。”婦信充,置酒宴客。充乃跪白母,遺斥其妻。延平(殤)時,詔舉隱士大懦,務取高行,以勸后進,特征為博士。充以異析為不義,何不開譬其妻?妻設不淑,亦小當偽許,借斥妻而博高名,似非中和之道?!慷氏喾凑哂性S武。【太守第五倫舉為孝廉。武以二弟晏、普末顯,欲令成名,于是分財三分,自取肥田廣宅、奴婢強者,二弟所得悉劣少。鄉人皆稱弟克讓,晏等以此并得選舉。武乃會宗親,泣白其事,所理產增三倍,悉以推二弟。今按:許武之為弟謀,賢矣;然當時自為謀而推財讓產者當亦不乏也。】

四、避聘?!颈芷覆痪停宰層H屬,則與讓爵、推財,跡異心同。】

如劉矩、【以叔父叔遼未得仕進,遂絕州郡之命。太尉朱寵、太傅桓焉嘉其志義,叔遼以此為諸公所辭,拜議郎;矩乃舉孝廉?!眶敼?,【亦憐弟丕小,欲先就其名,讬疾不仕,郡數以禮請,謝不肯應?!拷耘c讓爵、推財,跡異心同也。至其他卻聘為高者,不勝具舉。

五、報仇?!炯彝ビ谐鹪?,奮身圖報,此亦孝弟之激發也?!?

其事如崔瑗、【兄為人害,手刃報仇,亡去?!课豪省ⅰ拘譃槿撕?,朗白日操刀,殺其人于縣中。】蘇不韋【父謙為司隸校尉李暠按罪死獄中。不韋與賓客掘地道至暠寢室,值暠如廁,殺其妾與子;又疾馳至暠父墓,掘得其父頭以祭父?!康取9耪咝滩簧洗蠓?,故貴族階級相互有隙,不得直于法庭,則以私斗決之。墨家非禮亦非斗,儒家重禮故不非斗,【故荀子謂:“狗、彘尚有斗?!薄咳恢燎貪h以下,自可訴于官,不理于官而輒自仇殺,此為慕古而失其意矣。

六、借交報仇?!九笥延谐鹪?,亦許身代報,此推已孝弟以及人也?!?

其事如何容、【友有父仇未報,將死,泣訴于容,容即為復仇,以頭祭其父墓?!扣痢緪劣迅赋鹞磮螅⑺?,對惲欷歔。惲將賓客殺其人。以頭示友;友見而氣絕?!康取6Y有之:“父母存,不許友以死”,則父母而亡,固可以死許友。以死許友,即指借交報仇也。

七、報恩?!敬私怨世魧εe主,弟子對業師,移孝作忠,亦家庭道德之推擴也。】此又分兩類。

(一)急難【舉主、業師有患難,挺身護救?!?

其事如李固弟子郭亮、【固被戮,亮負斧锧上書,請收固尸?!慷艈坦兽驐羁铩ⅰ締瘫宦?、匡守護其尸不去。】第五種門下掾孫斌、【種劾宦官單超兄子匡,坐徒朔方,朔方太守董援,乃超外孫。斌知種往必遇害,格殺送吏,與種俱逃?!縿}郡吏王充,【瓆考殺小黃門趙津,下獄死。充為瓆郡吏,送喪運,終畢三年乃歸?!縿⒕艄珜O瓚;【詳下。】而廉范之于鄧融,尤為壯烈?!倦]西太守鄧融,在職不稱,廉范為功曹,知其必獲罪,乃謝去;融甚望之。范改姓名,求為廷尉卒。無何,融果征下獄,范衛侍異常,融曰:“卿何類我功曹?”范曰:“君誤耳,非也?!比谙党隼Р。峨S養視;及死,終不自言,身將車送喪至南陽,莽畢而去。今按:廉范尚在東漢早年。又前如沛人趙孝、彭城人劉平、北海淳于人淳于恭,此等皆在王莽時,信古而陷于愚,勵誠而幾于偽,正與王莽上下相應。此等立節敦行之風,蓋自王莽世已然,并不為受光武提俱。光武實亦自受當時風氣之影響也。自此演而愈烈,如廉范事僅難能,然終似非正辦?!?

(二)服喪【舉主、故將死,為之服喪?!?

如李恂、樂恢為郡將,荀爽為舉主,【袁逢舉爽,不應。逢卒,為服喪三年?!亢畎ⅠT胄為業師等。并有棄官行喪者。如吳匡、【風俗通:“弘農太守吳匡,為黃瓊所舉。班詔勸耕,道聞瓊薨,即發喪制服,上病,還府。論之曰:‘剖符守境,勸民耕桑,肆省寃疑,和解仇怨,國之大亊;而猥顧私恩,若宮車晏駕,何以過茲?論者不察,而歸之厚?!比舸祟愓叻且??!扛帝?、桓典等?!居执迣佉云趩嗜ス?。荀攸祖父曇卒,故吏求守墓,推問乃殺人亡命。】

八、清節?!疽唤椴蝗?,準財與人。東漢重廉吏,社會亦尚廉節?!?

如廉范、【父客死于蜀,范年十五,人蜀迎喪。其父故吏太守張目資送,不受;船觸石破沒幾死,穆追送前資,竟不受。范家入蜀,以良田百余頃屬故吏毛仲:范歸,仲子奉仲遺命以田歸范。范以物無常主,在人即有,悉推田與之。今按:范自守甚高,然推田與毛,似屬矯情,并非愛人以德也。肅宗崩,范奔赴。廬江郡掾嚴麟奉章吊國,乘小車,涂深馬死,不能自進。范命從騎下馬與之,不告而去。麟事畢,不知馬所歸,乃緣蹤訪之。或曰:“當是廉叔度?!摈爰礌狂R造門,謝而歸之。此見當時風尚已成,故人盡勉為而不自覺。】種暠、【父早亡,有財三千萬,暠以賑鄉里貧者,遂知名?!糠度??!臼軜I于樊英、馬融。史稱:“好違時絕俗,為激詭之行?!笨存⒉?,妹設食,冉留錢二百。此等良可詫笑。袁奉高不修異操而致名當時,為可貴矣?!?

其它高節異行不勝舉。大體論之,則東漢士風,亦自有其缺點:

一則在于過分看重道德。

道德自為人生不可缺少之要素,然亦只是人生中一端。過分看重,不免流弊。譬如健康,亦人生一要端,若其人惟一看重健康,即不免種種流弊也。過分看重道德之流弊,又可分兩端言之:

一則道德乃人人普遍所應有,并非可以爭高斗勝?!镜赖履似鸫a條件,非終極標準,人不應不道德,(此乃消極的嚴重性。)卻不能定要比人更道德。(積極的便成不自然性。)】若專以道德來分別人高下,便造成社會上種種過高非常不近人情的行為,而其弊且導人入于虛偽?!舅翁K軾謂:“上以孝取人,則勇者割股,怯者廬墓;上以廉取人,則弊車羸馬,惡衣菲食?!笔且?。】

二則道德乃事事各具的一種可循之軌轍。若做事太看重道德。便流于重形式虛名而忽略了內容與實際?!緦④娝澜?,亦是一種道德。若過重道德,或只重道德,即往往可以軍隊尚未徹底敗北,而早圖從容自殺,忘了最后的反斗。漢士人名列黨錮,束手就縛,自覺心安理得,亦是同樣心理。】

二則東漢士人的道德似嫌褊狹。

他們似乎只注重個人、家庭和朋友,而忽略了社會和國家?!疚鳚h儒生頌莽功德,要求漢室讓位,從君臣私人的友誼論為不道德,從對社會、國家全體論,未見其為不道德。即如王莽、劉歆,后人皆以不道德目之,皆受東漢人影響也。】“孝”與“廉”為東漢士人道德之大節目,然此二者全屬個人和家庭的,非國家和社會的?!玖皇窍麡O的。為吏不可不廉,不能僅廉而止?!坎恍?、不廉固然不夠做人和從政的標準,然只是孝、廉,亦不夠得做人和從政的條件。

因東漢士人只看重形式的道德,不看重事實的效果,所以名士勢力日大,而終不能鏟除宦官的惡勢力?!炯霸B盡誅宦官,而事已潰爛,不可收拾?!?

因東漢只看重私人和家庭的道德,故王室傾覆后,再不能重建一共戴的中央,而走入魏晉以下之衰運。

然東漢士人正還有一種共遵的道德,有一種足令后世敬仰的精神,所以王室雖傾,天下雖亂,而他們到底做了中流砥柱,個別的保存了他們門第的勢力和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江市| 资源县| 长治县| 禄劝| 宜宾县| 华亭县| 杨浦区| 武穴市| 南宁市| 孝感市| 武穴市| 绿春县| 武宣县| 确山县| 衡阳市| 耒阳市| 黄冈市| 卓资县| 精河县| 三明市| 象州县| 东至县| 海晏县| 湘西| 峡江县| 平原县| 新邵县| 福泉市| 太仓市| 新泰市| 高密市| 开化县| 宜城市| 平陆县| 仙居县| 西青区| 通河县| 古交市| 油尖旺区| 长泰县|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