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2章 效力

祁子驥主仆二人于辰時三刻策馬出城,曾秋明似乎已等待多時。

“請昭王殿下安。”

祁子驥抬抬手,“上路。”

藏青便袍的男子一拱手,翻身上了馬,與宋青一左一右在他身后隨行。

“曾大人是柳州人?”宋青狀似無意道。

“宋大人好記性,小人確是柳州人,”

“曾大人乃朝廷命官,宋青如何擔得起您一句‘大人’。”

曾秋明自嘲道:“我算什么朝廷命官,為民謀福的事沒做幾件,為虎作倀的活兒倒是干了不少。”

他在五年前的科舉考試中取得第四,那年的狀元與探花并不比他的學識見教出色,勝在有個好姓氏,生生將本屬于榜眼沈陸讓的狀元之位都奪了去。

看似一名之差,前三甲與四至二十名的進士得的品階相去卻遠。狀元留在京城任太學助教,榜眼和探花雖也都是七品官,卻得離京赴任。沈陸讓雖失了狀元之位,卻比他景況好些,在他父親汴州刺史沈旭平的轄區任錄事參軍事。

他雖說得以留在京中,任的卻是九品典議之職。去年行了好運,無意中行了貴人方便,得以調至京兆府任富平縣主簿。好容易熬上了八品官,他上京兆尹交案簿那日恰好遇上昭王殿下查處私鹽案。替京兆尹大人設宴接待諸縣主簿的京兆少尹連忙趕去了碧波湖,他與其中幾名同僚跟了去,無一例外受了牽連。

祁子驥并不知道短短一瞬,曾秋明心中已百轉千回。他僅憑記憶道:“本王記得你的法學,似是那屆考生中最出彩的一個。”

“是,”他恭敬道,“殿下好記性。”

本朝科舉共考察四科,分別是史學、算學、法學、文學。史學和法學是需得下苦功夫的,史學則需家底豐厚,讀過的史集越多,史學這門功課越好。

曾秋明寒窗十年,連上京趕考的銀錢都是兩個舅舅替他湊的,若不考察史學這一科,只怕連沈陸讓都并非他的對手。

“孟大人以為眼下何處適宜你施展拳腳?”祁子驥語氣松散,仿佛與人議論今日陽光是否充足一般隨意。

曾秋明思量片刻,誠實道:“微臣以為論才學自己并不輸一些同期學子,卻敗于權勢屈居第四。幾載沉浮,小人對科舉一事已然釋懷,對當日差事指派者甚感佩服。小人空讀圣賢書,待人處事之道實在還需歷練,豈敢高談闊論要施展拳腳。”

他擅文法,典議掌的是贊唱及殿中版位之次,狀似與他所長無關,卻磋磨他的耐性,逼著他體察官員好惡,甚至要員之間是否真心要好。

誠然,他乃平民出生,并沒有家中長輩對他進行提點。好在他勤勉,并未在任典議一職時出過大差錯。

“如此看來,柳大人知人善用,卻是對年輕后生有所裨益。”祁子驥話說出口自個兒都覺得有些別扭,考中進士的學者在及第時大多比他如今年長。

曾秋明眼下已近而立之年,祁子驥束冠不過兩年,如今才二十二歲。

“照理你擅文法,刑禮二部較為適宜。”

曾秋明一滯,無論如何他也沒想過,從貶謫出京到能入六部任職之間轉換不過月余。

“不過你既覺得柳大人知人善用,便去與他共事吧。”祁子驥其實早有考量,也心知曾秋明會對帶他回京之人感恩戴德。

不過既已施恩,何不輔以攻心?

曾秋明勒馬,作揖彎腰道:“多謝殿下施恩,他朝若有用得上小人之處,秋明定赴湯蹈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远县| 宁晋县| 稻城县| 武川县| 稻城县| 酉阳| 定结县| 镇坪县| 内丘县| 勃利县| 乌恰县| 武乡县| 唐河县| 佛山市| 华坪县| 霍城县| 庄浪县| 兴仁县| 罗甸县| 蓬莱市| 新巴尔虎右旗| 桂林市| 陵川县| 东源县| 建昌县| 浪卡子县| 惠州市| 临泉县| 奎屯市| 青阳县| 措勤县| 文化| 九江县| 陇川县| 敖汉旗| 建湖县| 双桥区| 望城县| 桃园县| 苏尼特右旗| 绥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