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月球坑的形成過程
- 中國青少年百科全書(上)
- 劉力編著
- 698字
- 2021-05-27 15:20:39
月面上山嶺起伏,峰巒密布,沒有水,大氣極其稀薄,沒有火山活動,也沒有生命,是一個平靜的世界。那么,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坑呢?原來是因為月球誕生后,它的表面很快生成一層薄薄的外殼,隨著較重元素向月心方向聚集下沉,外殼層逐漸加厚。經過化學分異后的外殼層,被大的隕星或彗星撞擊,使月球表面成了巨大的盆地。
隨著時間推移,外來天體物質對月球表面的撞擊逐漸減少。被熔巖流填充的許多大盆地,形成了現在的月海。例如,月球正面的雨海,科學家們認為是被一顆直徑為96千米的小行星撞擊以后形成的。這些小行星等天體對月球表面的撞擊,經歷了相當長的時期。39億年至40億年前,是月球表面遭受撞擊最劇烈的時期。其實,月亮上并沒有嫦娥,也沒有玉兔,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大坑小洼,那是隕石流星撞擊所造成的。
月球上的坑通常又稱為隕石坑,較大的隕石坑稱為環形山,它是月面上最明顯的特征。月球上的坑都是小行星撞擊留下的,而地球上就沒有那么多坑,這是為什么呢?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們居住的地球有大氣層,而月球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沒有。許多小行星在撞擊地球的過程中,因為和大氣摩擦而燒毀,所以就對地球造不成傷害。
另外,因為地球有了空氣,再加上地殼的運動,所以地球表面有了風力、地形和水流等的不同。雖然這些因素沒有地殼運動、行星撞擊那么強烈,但它們卻無時無刻在作用著地球表面,這就是外力作用。經過長年日久的風蝕與水沖,它們使地表趨于平坦。而月球上沒有大氣,自然就沒有風,也沒有雨,更不會有水流的沖擊。別說一個行星撞擊的坑,就是一個小隕石也會砸一個大坑。隕石坑的中心往往會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隕石坑內常常會充水,形成撞擊湖,湖心有一座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