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鱗部
[名詞解釋]也稱南蛇、埋頭蛇。李時珍說,劉恂《嶺表錄異》載,大的蚺蛇長達五六丈,圍長有四五尺;小的也可達三四丈。身上有斑紋,如舊的絲織品。它常在春夏的山林中伺機捕食野鹿,羸瘦的蛇將鹿消化后才變得肥壯。有的說它一年才吃一只鹿。《海槎錄》載,蚺蛇吞食野鹿及山馬時,總是先從后腳開始,噴出毒氣,則角自然脫落。當地人捕蚺蛇時,先用葛藤塞入蛇洞中,將蛇麻木,然后挖開洞穴捕捉,肉極腴美,...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第六篇 鱗部
[名詞解釋]也稱南蛇、埋頭蛇。李時珍說,劉恂《嶺表錄異》載,大的蚺蛇長達五六丈,圍長有四五尺;小的也可達三四丈。身上有斑紋,如舊的絲織品。它常在春夏的山林中伺機捕食野鹿,羸瘦的蛇將鹿消化后才變得肥壯。有的說它一年才吃一只鹿。《海槎錄》載,蚺蛇吞食野鹿及山馬時,總是先從后腳開始,噴出毒氣,則角自然脫落。當地人捕蚺蛇時,先用葛藤塞入蛇洞中,將蛇麻木,然后挖開洞穴捕捉,肉極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