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黃帝擒殺蚩尤
- 世界文學名著經典神話故事
- 李劍橋主編
- 3088字
- 2021-05-31 09:38:56
傳說黃帝打敗炎帝后,炎帝的子孫并不甘心向黃帝稱臣,于是就先后起來為炎帝報仇。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蚩(chi)尤伐黃帝了。
蚩尤姓姜,是炎帝的孫子。據說蚩尤非常殘暴,肆虐人民。他長得像個怪物,是人身牛蹄子,有四只眼、六只手,耳朵兩旁長的鬢發,豎起來好像劍戟一樣。有的說蚩尤是天神,他有八十一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猛獸,一個個銅頭鐵額,用石頭鐵塊當飯吃。炎帝戰敗后,蚩尤在廬山偶然發現了銅礦,他把這些銅采來進行冶煉,制成劍、鎧、矛、戟、大弩等兵器,使得軍威大振,便不甘心臣服于黃帝了。開始,蚩尤在南方煽動苗民跟他造反,苗民不愿服從他,蚩尤就制作了種種殘酷的刑罰來逼迫苗民。久而久之,苗民受不了這種酷刑,被脅迫著跟他作起亂來。蚩尤又聯合了風伯、雨師和夸父部族的人,一同前來攻伐黃帝,要為炎帝報仇。
黃帝生性愛民,不想戰伐,一直想勸蚩尤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勸告,率兵攻城陷地,使得邊界警報頻頻傳來。黃帝嘆息著說:“照這樣下去,如果連我都感覺到了危險,下面的老百姓更會感到不安了。我如果失去了天下,那我的臣民都要變成他人的臣民,我如果姑息蚩尤,那就是養虎為患了。現在蚩尤不行仁義,一味前來侵犯,真是欺人太甚!”于是黃帝親自帶兵出征,與蚩尤對陣。
黃帝首先派大將應龍出戰。應龍長著兩個翅膀,能夠從口中噴出大量的水,他一上陣,就居高臨下向蚩尤陣中噴水。剎那間,大水洶涌,波濤直向蚩尤沖去。蚩尤慌了手腳,忙命風伯雨師上陣。風伯和雨師上了陣,一個刮起滿天狂風,一個把應龍噴的水收集起來。反過來兩人又施出神威,一個刮風,一個下雨,把狂風暴雨向黃帝打來。那應龍只會噴水,不會收水,于是大敗而逃。黃帝敗了一仗。
不久,黃帝整好軍隊,再次與蚩尤對陣。黃帝領兵奮勇當先,沖入蚩尤陣中。這一仗,蚩尤沒有直接跟黃帝交仗,而是施展法力,噴煙吐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黃帝率軍在大霧中東奔西突,四面里只聽見殺聲陣陣,可就是看不見蚩尤的兵在哪里。黃帝迷失了方向,整整三天突不出重圍,軍心大亂。
黃帝心中很著急,他想著有個啥東西,如能始終指著一個方向,就能突圍了。他想啊想,猛然想起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轉動而斗始終不動,于是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指南車。這樣,不論黃帝領兵沖到哪里,指南車上的磁人的手指,始終指著一個方向。靠著這種指南車,黃帝才沖出了重圍。
就這樣,黃帝與蚩尤打了七十一仗,勝少敗多。黃帝只好暫時休戰,回泰山休整軍隊。這一天,黃帝心中悶悶不樂,不覺昏然睡去,夢見一個金甲神人前來請他。他飄飄然跟著那個人來到一個地方,原來是西天王母的住所。王母在門口把黃帝迎進去,問他為何悶悶不樂,黃帝回答:“蚩尤勢大,久戰不下,有些心中煩惱。”王母說:“不必愁悶,我命九天玄女授你兵法。”于是王母命九天玄女給黃帝教授兵法《陰符經》三百言。九天玄女領命,交給黃帝一部兵書,說:“帝回去把兵符熟記于心,戰必克敵!”黃帝打開一看,只見滿目恍惚,書上一個字也沒有,他大吃一驚,猛然醒來,竟沒有聽清玄女教授的用法。
黃帝醒來,睜眼一看,只見玄女授的《陰符經》還在手里,忙把大臣風后召來,給他說了這件事。風后高興地說:“這是天意!”兩人觀看兵符,看了一百多天,仍然不能全然領悟。于是,黃帝命令在盛水旁邊筑起高臺,祈禱天地。這時,有一只黑色的大龜從河里慢慢爬出來,這黑龜口里含著一張符,這符說是皮子又不是皮子,像一種粗厚光滑的絲織品而又不是絲織品。符長有三尺,寬一尺。黃帝再次拜受,命人接過一看,只見上面畫著幾個象形文字,寫的是“天一在前,太乙在后”。黃帝頓然領悟,于是按照玄女兵法設九陣,置八門,陣內布置三奇六儀,制陰陽二遁,演習變化,成為一千八百陣,名叫“天一遁甲”陣。黃帝演練熟悉后,重新率兵與蚩尤決戰。
這一次蚩尤從山林中驅趕來一群怪物,名叫魑(chi)魅(mei)、魍(wang)魎(liang),向黃帝的兵撲來。那魑魅長著人的臉、野獸的身子,叫起來凄慘怕人;魍魎個子矮小,紅眼睛,散頭發,紅皮膚,人一見它,就會被它迷住吃掉。黃帝這次一點也不慌亂,等那些鬼怪沖入陣地,黃帝一聲令下,他手下的兵一齊吹起號角,那號角模仿著龍吼的聲音,猶如在軍中埋伏著幾千條巨龍。魑魅鬼怪一聽,嚇得屁滾尿流,渾身軟癱。黃帝領軍上前,把他們全部消滅了。
為了振奮軍威,黃帝還決定用軍鼓來鼓舞士氣。他打聽到東海中七千里外有一座流波山,那山上住著一頭怪獸,長得像牛一樣,頭上沒有角,蒼灰色的皮,只長著一只蹄子。當它進出海水的時候,就伴隨有大風大雨。它的眼睛好像太陽、月亮一樣明亮,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這個怪物叫“夔”(kui)。黃帝派人去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面,聲音大得很。有了鼓還要有鼓槌。這天,黃帝正在犯愁,猛然聽到有什么東西發出“咚咚”的響聲,他循聲尋去,原來是雷澤中的雷獸,又在無憂無慮拍打自己的大肚子玩耍。黃帝頓時計上心來,命人捉住雷獸,把它殺了,從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傳說這夔牛鼓一敲,能震響五百里,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里。黃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軍威大振。
為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又把自己的女兒女魃(ba)召來助戰。這女魃是個旱神,專會收云息雨。她身上能散發出極大的熱量,每到一處,云散雨收,烈日當空,赤地千里,到哪兒就給哪兒的百姓造成災難。所以黃帝平時不讓她出來,讓她住在遙遠的昆侖山上,這次為了對付蚩尤,黃帝特意把她召來助戰了。
黃帝布好陣容,再次跟蚩尤決戰。兩軍對陣,黃帝下令擂起戰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響,聲音震天動地。黃帝的兵聽到鼓聲勇氣倍增,軍威大振;蚩尤的兵喪魂落魄,驚慌失措。蚩尤一看自己要敗,兩只手拿著戈矛和劍,兩只腳還蹬著弩和弓,兇悍勇猛地殺上前來。兩軍殺在一起,直打得山搖地動,日抖星墜。蚩尤施起神威,黃帝與他戰得難解難分。
黃帝見蚩尤這家伙果真厲害,沒人能抵擋住他,就命應龍噴水。應龍張開巨口,江河般的水流從上至下噴射而出,蚩尤沒有防備,被沖了個人仰馬翻。蚩尤也急忙命令風伯雨師,掀起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來,一剎那地面上洪水暴漲,波浪滔天。黃帝一看情況緊急,急忙命女魃迎戰。那女魃接到命令,迎上前去,施起神威,剎那間從她身上放射出滾滾的熱浪。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風停雨消,烈日當頭。風伯和雨師這下沒辦法了,慌忙敗走。黃帝率軍追上前去,大殺一陣,蚩尤大敗而逃。
蚩尤的頭跟銅鑄的一樣硬,平時用石頭當飯吃,還能在空中飛騰,在懸崖峭壁上行走就跟走平地一樣,黃帝率軍追趕,可就是逮不住他。追到冀州的中部,黃帝猛然想起仙人廣成子教他的辦法,忙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勁連擂九下。說也怪,蚩尤頓時魂喪魄散,既不能飛也不能走,這才被逮住了。黃帝命應龍給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殺了,又害怕他死后還作怪,就把他的身子和頭分別埋在兩個地方。蚩尤死了后,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來拋擲在荒山上,變成了一片楓樹林,那每一片楓葉,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跡。
在這場大戰中,女魃和應龍都立了大功,但因為用盡了神力,他倆不能再重新回到天上去了。女魃在世上,到了哪兒,哪兒就干旱,一滴雨都不下,給人民造成很大的旱災,人人都不歡迎她。女魃只好到處亂跑,沒有固定的住處。后來,黃帝的孫子叔均,向黃帝說了女魃在地上危害的情況,黃帝便讓她住在赤水以北的地方,再不準她到處亂跑了。但是女魃跑慣了,有時忍受不住約束,還是經常偷逃出來,自由自在地閑逛。應龍和女魃情況不一樣,他到哪兒,哪兒就一定發生澇災,人們也不歡迎他。黃帝就安排他住在遙遠的南極。后來,由于女魃經常偷偷跑出來,給人民造成災害,黃帝又派應龍去管教她,催著她回去。這樣,世上每當旱災之后,總會伴有澇災,這就是由于女魃和應龍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