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蓋志以澹泊明,而節從甘肥喪也。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后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食。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作人無甚高遠的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的功夫,減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新讀
醉心于粗茶淡飯的人像水一般清純、玉一般潔白;講究錦衣玉食的人甘愿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一個人的志氣往往在清心寡欲中表現出來,而一個人的節操常常在貪圖享受中喪失殆盡。
目光看得遠點,心地放得寬點,才能使別人沒有不平的感嘆;活著的時候多做好事,死后給人留下的恩惠德澤就會如水流不息,使人永遠懷念。
在道路狹窄的地方走路,要留一步給別人行走;當享受美味佳肴的時候,要分出三成給別人食用。這是人生在世得到最大快樂的一種好方法。
做人不一定都要做頂天立地的大事,如果擺脫了世俗的觀念,便可加入名士的行列;做學問也沒有什么增加才華智慧的辦法,心里到了不受外界誘惑的地步,便可以達到最高思想的境界。
交朋友要抱著患難與共、拔刀相助的俠義之心,為人處世要保留一顆樸素善良的赤子之心。
故事
張良巧計解危難
一天,劉邦在洛陽附近看見很多將軍聚在一起議論,便找張良詢問,張良如實說:“將軍們正在議論造反的事!”這句話讓劉邦吃了一驚。
張良分析說:“陛下全靠這些將士出生入死才奪取了天下??墒?,現在陛下分封的都是自己最親近的人,處分的都是和陛下有怨恨的人。現在,將軍們都在擔心此事。要是處理得不當,就會發生內亂?!?
“事到如今,該如何收拾呢?”劉邦忙問。
張良不慌不忙地說:“我有一計,可以對付這個局面。陛下請告訴我,平時您最恨的而且將軍們都知道的人是誰?”
劉邦說:“我最恨的人是雍齒。此人立過許多戰功,可是他說話不顧君臣之禮,我真想把他給殺了,以解我心頭這口惡氣。”
張良拍手笑道:“這就好了,陛下馬上封雍齒為侯,那些有戰功而擔心陛下為難他們的人,看到陛下分封了自己最恨的人,就會消除一切顧慮,再也不會造反了。”
劉邦采納了張良的計策,擺下酒宴,當著大臣和將軍們的面,封雍齒為什方侯,又讓丞相、御史加快定功封賞的進度。
在這之前還準備滋事的將軍們吃過酒宴,高高興興地說:“現在好了,什么都不用擔心了,我們就等著陛下的分封獎賞吧!”
張良的這一計策,平息了這場將要發生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