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

所謂“感恩”,就是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5饋他人。所謂“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情感教育,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是在心靈深處不斷培育強大學習動力的自我教育。

隨著時代的前進、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已達到較高的水平,但是學生的感恩意識缺失,不懂感恩、不會報恩、拒絕感恩的現象時有發生,暴露出基礎道德滑坡、理想信念缺位、價值觀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嚴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究其原因:

一是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他們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個大人圍著他們轉,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了。由于家長過于溺愛,忽略了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致使孩子們以為向長輩們索取是天經地義的事,養成了只想索取、不思回報的習慣。

二是由于分數成為唯一評價標準已有多年。“不考則不教,不考則不學”成了學校的普遍現象,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了。

三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門打開了,空氣新鮮了,但是一些蒼蠅和蚊子也進來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進來了,嚴重地影響了青少年的價值觀,他們樸素美好的情感被淹沒,感恩情愫缺失。

感恩是人類最美的品德之一,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心態,是人性的高貴靈魂,是道德的良性互動,是孕育學習動力的潤滑劑。感恩能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保持我們積極、健康、陽光的良好心態。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從成長的角度來看,有這么一個規律,即心的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的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感恩的心改變我們態度,態度帶動我們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升華我們的性格,健康的性格收獲我們美麗的人生。然而,在我們的校園里,感恩缺失是一大頑疾,它腐蝕良心、傷害愛心、趕走善心,如任其蔓延,校園將成為感情的荒漠,學習將失去動力之源,教育將會失去根基。使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會對家庭充滿眷戀,對生活寄予希望,對別人施以愛心,對學校懷有敬意,對社會予以回報。

呼喚感恩的回歸,加強學生的感恩教育,成為目前德育領域最為迫切的一項任務。作為學校,要把感恩教育作為突破口,全面提升學生道德素質,從而進一步提升素質教育質量和效率。

(1)教育學生感恩父母。父母給予孩子生命,撫養孩子成人,用畢生精力為孩子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學校要充分利用升旗、班會、板報、宣傳欄、廣播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感恩父母教育,教育學生要以實際行動感謝父母,要做到“六心孝敬”,即講禮貌、常問好,讓父母舒心;少空談,多幫忙,讓父母省心。

學生要自主自強地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做。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務,積極參加公益活動,讓父母少一些辛勞;求上進,走正道,修身養性,言談舉止上養成良好習慣讓父母寬心;勤學習,刻苦鉆研,讓父母放心。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是中學生對父母孝心的突出表現,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具有真才實學;遇難事,多商量,讓父母稱心。

學生不管遇到什么樣的煩心事、難事,都要和父母心平氣和地交流溝通,最終找到妥善的解決方案,讓父母少一份煩惱,多一份稱心;遇矛盾,能寬容,讓父母順心。學生和父母產生矛盾時要多從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盡量寬容父母過分的愛心,在寬容中學會感恩,讓父母順心。

(2)教育學生感恩學校、老師和同學。學校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搖籃,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學生應對學校充滿感情,熱愛學校,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要具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樹立校榮我榮、校衰我恥的思想觀念。“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作為學生要感謝老師為人師表、行為世范;感謝老師諄諄教導、循循善誘;感謝老師辛勤勞動、無私奉獻,讓教師的情感始終和學生處在同一感情線上,形成共鳴,使學生學有榜樣,逐步形成學習進步的內驅力。感謝同學,同學之間親如兄弟姐妹,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促進,共同進步,彼此感謝,關系和諧,感情融洽,更有利于各自健康愉快地成長。

(3)教育學生感恩社會。家庭幸福、學校發展、個人健康成長都是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學校要充分利用報告會、座談會、講座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樹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讀書的雄心壯志。

(4)學校要營造感恩教育的文化氛圍。感恩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著學校感恩教育的理念、內涵和特色,學校德育與智育相統一的精神文化的總和,對全校師生起著導向、凝聚、激勵和約束的作用,利于教學相長,有利于學生形成能動積極的學習動力機制。為此學校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中:

一是強化感恩文化氛圍的營造,在校園廣播、宣傳欄、板報、校刊中開設感恩教育板塊,充分利用校園的每面墻、每處景點、每一個宣傳欄、每一塊黑板,充分展示偉人、名家的成功足跡和感恩方面的名言警句等,讓校園處處時時都能育人;

二是通過班會、課外活動、閱讀課等途徑向學生講述為什么要感恩、怎樣感恩的道理,使學生知道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知恩與圖報是每個人應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使學生懂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生活、親人、師友、社會、祖國、人類、自然心存感激,使學生學會用恰當的方式給予報答;

三是感恩教育要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感恩,并回歸現實生活,從滴點做起。在生活中實踐感恩,同時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自我完善,最終回報生活,回報社會,回報父母、學校、老師和同學。

總之,感恩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緊緊抓住感恩教育不放松,長抓不懈,卓有成效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效果明顯的感恩教育,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美德而努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市| 马公市| 陈巴尔虎旗| 丹阳市| 渭南市| 平度市| 广元市| 北流市| 酒泉市| 手机| 运城市| 阜新市| 建平县| 综艺| 西昌市| 湖南省| 岑溪市| 南雄市| 耒阳市| 双鸭山市| 深州市| 大足县| 闸北区| 温宿县| 合山市| 乐业县| 惠水县| 洞头县| 海晏县| 仙居县| 蓬溪县| 若羌县| 饶河县| 濮阳市| 天祝| 南康市| 开阳县| 浑源县| 峡江县| 万盛区|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