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了,我有登錄寫日記了。
我上班了。
最近就是有一些工作,要做科研課題,要做專題課,別的就是日常性的。
然后我就是想,打字啊,看書啊,寫東西啊,這個按照我的職業來看是會要做30多年了,所以我要不要把讀書寫東西變成一個日常習慣,變成我喜歡的,我享受的,我覺得很nice的事情。
今天刷抖音就是看到一個說法,為什么會寫日記,為什么會創作,就是生活中過得太悲慘了,所以要喋喋不休的說出來。
我真的太贊同了。其實說白了就是人得分享,我把我的話說出去我才舒服。就像一個彈簧,一直緊繃著就會繃斷,得不時的松松勁兒。
然后之前覺得在家里拿著電腦寫課稿是一個主動加班的事情,主動加班有不討好。但是我又不一樣,我加班不是給領導加的,因為我的課不涉及到盈利,我的課做的好不好只是和我自己有關系,和別人沒關系。如果我的課做得好,講的好,那其實最有利的人是我。就像包老師,他自己課講的好,就會有很多人請他去講,自己也能在這個其中得到很多。但是為什么我經常不愿意去做呢,因為這個事情的回報很慢,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不是說我今天在家里看了半個小時的書,就會有一個人喜歡我的課,學習都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是一個讓自己愉悅的過程。就是不會直接變成錢來愉悅我。
但是人就是這樣,在一件事情上花費時間經歷,總是圖點什么。都不是隨便做的。就比如我們刷抖音,我們出去吃飯,那是尋求快樂,滿足口腹之欲。我想看書,想學習,是想把課講好,想以后成為名師,賺更多錢。說錢一點也不羞恥,人活著沒有錢不行啊。只不過是學習這件事給我們的回報太慢了,這是個漫長的投資。不像刷抖音,打開我就得到了快樂。吃飯,吃上了就滿足了。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事情,或許有一天我成為副教授,才能感覺到,原來這就是學習帶給我的快樂。
現在來說,學習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了。只要自己想學習,網絡上什么都有。所以沒有什么借口了。學習也要生活化。不要把學習規定在某個場所。只能在教室嗎?只能在辦公室嗎?只能在上班的八小時之內嗎?不一定吧。學習可以以任何形式任何方式出現在任何時間。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發生。而不是為了學習做多少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