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不見底的學海里,想試著上岸,那就得學會自救。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踏入初三的歷程,學業的擔子更重的壓在我身上,伏在書桌前的腰不再直起,大量的計算演繹在我腦海中,詩詞篇幅印在我腦子里,我感到我的前途是光明的,是充滿希望的。
常常聽別人說“泉五”“泉七”,那得是多少人的夢想,我也不例外。我有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在我小小的抽屜里,一本本書填擠在其中。我知道那些書將會成為我夢想的重量,但在其中見不得光的一隅角落里貼著一張小紙條,那上面寫著我不為人知的理想高中。
一分耕耘換得一分收獲,于是我想著,一份努力一分成績。我將自己浸泡在題海,一是個洗滌我的靈魂,將我的人生道路公式化。可時間一長,我開始迷茫,尋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前面就好像是一片廣闊無垠的荒漠,雖廣,卻讓人迷失方向。
努力卻達不到目標,精神開始日漸頹靡,狀態也大不如從前。我在想是不是哪兒出了差錯,還是我不夠努力?又或者……
后來,我想了想勞逸結合才是根本,成績這東西就像一盤松散的細沙,你越是將它攥緊,你越是想將它攥緊,它就從你指縫中漏的越快,結果反倒未能如你所愿。
那為什么不嘗試著放下一切,擱淺一切呢?我思考著。于是我去實踐。清醒的大腦是我的利刃,我以它為自己斬開一路芳華。
少年時代的我就是這樣,一路磕磕碰碰,也未嘗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廢寢忘食的結果也未必有勞逸結合的結果來得好,有人追求高速度,但我永遠追求高質量。
學海無底,學識永無止境,但溺水的人相比于掙扎,不妨試著擱淺一切,讓身體上浮,得以上岸自救。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