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又到大儒巷
- 鴛鴦相抱何時了
- 沒有魚的魚
- 2451字
- 2021-05-06 09:17:08
即使錦州的地理位置靠近南方一點,但是冬天也還是冷的。
比如剛進入了十一月就下了兩次小雪。
天一冷,集鎮上的蔬菜和新鮮瓜果就很難再看到了。古代沒有大棚種植技術,除了應季的東西,再就是利用溫室種出來的綠色蔬菜了。
那些大戶人家家里冬天養花就是利用的溫室,至于菜有些能種出來,而有些菜不是有溫度就能行的,還得有陽光。
而施蓮要做的就是利用溫室有機肥,種一些不需要光合作用的反季節蔬菜。
施蓮拿著筐子在自家的溫室的苗床里采收著綠油油的各種芽菜。
其實種植芽菜非常簡單,而且高產高效率。
首先第一步就是浸種,先剔除種子中的特小粒、破損、霉爛及雜質,然后將清選后的種子放在木盆或大桶中,浸泡上幾個時辰,當種子吸足水后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在高一點的溫度環境下催芽,種芽露出時播種,也可在浸種后將種子直接播在牙床牙盤上。
育苗盤要放到通風良好,得有適當避光的地方,這種植物就很適合沒有陽光的溫室。
其次就是溫度和水分的管理,要保持室內的高溫,每日還需噴灑2至3次得水分。
施蓮就選中了黃豆,綠豆,蘿卜,香椿各種種子。
而芽苗菜從浸種到采收,時間也很短,一般七八天就成熟了。
這 其中就屬蘿卜苗、香椿苗外形細嫩,口感清香。別說賣給別人了,就是施蓮自己都特別喜歡吃。
另外施蓮還在苗床里種了黃瓜,韭菜,香菜,蒜黃,這些蔬菜都是不用陽光也能活的。
而室內種植黃瓜,就涉及到了人工授粉技術。在異世里,自家是標準的小康家庭,她是沒種過地的,不過很多生活和農業知識她卻是知道的。
比如這室內黃瓜,雖然沒有太陽也能長起來,花朵沒授粉是不會結果的。
其實授粉很簡單,而在進行人工授粉之前,需要弄清楚哪些花是雌花哪些花是雄花,黃瓜的雌花和雄花其實是非常好分辨的,花朵中心的柱頭比較大的就是它的雌花,雄花的柱頭是比較小的,兩者的區別比較明顯,用棉簽先在雄花上面涂抹一下,然后沾到雌花上面即可完成授粉了。
這些知識落后的古代人哪里會知道呢,所以施蓮就多種了不少黃瓜種子,每天都過來照料。
它的生長周期是三個月到四個月不等,施蓮算了下,等黃瓜能夠豐收的時候估計都得到正月里去了。
不過眼下,這一茬茬的芽菜,施蓮可是不打算放過這么大好的賺錢機會。
采收了好幾大筐,施蓮就讓杜大栓把筐子都搬到牛車上,上面用厚厚的破舊被褥給蓋上,防止被外面寒冷的天氣凍傷凍壞了。
杜大栓套好了車,就問施蓮“娘,咱是送鎮上酒樓里去?”
施蓮微笑搖頭“不,咱們先送到大儒巷那邊的貢生老爺家里去。”
這些大戶人家都是不差錢的主,這帶綠色的蔬菜在冬天里可是有價無市,他們再有錢也不是那么好買到的。
施蓮覺得她可以去那邊碰碰運氣,沒準可以賣到高價。
杜大栓聽老娘這么說,就知她心里有了打算和主意,也沒多問,就趕了車拉著老娘一起到了鎮子上。
這大儒巷只有施蓮來過一次,杜大栓是從來沒往這邊來過得。
因為這里住的都是有錢人,而且個個非富即貴,時家的幾位老爺都在朝中做大官,這里是他們的原居祖宅,尋常老百姓可是不敢隨便進來的。
牛車緩慢的走在巷子中的青石板上,與兩邊朱漆大門和白墻紅瓦行成鮮明對比,是如此的不協調與突兀。
正對大儒巷的頭一家高大府門的門房里,有好幾個門房小廝在守門,遠遠的看見這么一輛鄉村牛車往里行走,他們也顧不上外面天寒地凍了,都飛奔著跑了出來。
有個領頭的門房非常不客氣的老遠就對著趕車的杜大栓呵斥“你們不要命了?這里是大儒巷,不是你們趕集趕會的地方,快點走,尋常百姓不得進。”
杜大栓有些害怕和局促,就跳下了牛車,不知道如何是好的用眼神去詢問老娘。
施蓮也下了車,態度非常好的跟那門房套近乎“小哥,我們是去貢生老爺家里送新鮮蔬菜的,以前我來過的,那貢生老爺家里的管事姓馮來著。你們就放我們進去,我這里承你們的情了,或者能不能勞駕您去送個信,請馮管事出來也行啊。”
那門房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婦人,穿的雖然很樸素,那臉上和脖頸處的皮膚卻白的晃眼,如果忽略眼角的細紋還以為是個年輕少婦呢!
見她真的說對了時貢生家的管事名字,他就緩和了神色“新鮮蔬菜?這個季節恐怕只有儲存的白菜和蘿卜了吧?以往貢生老爺家采買東西都是有專人負責的,你們怎么是自己送來的呢?”
這大戶人家,沒有人領你進去,當然是不好接近的,這門房一來問了好幾個問題,施蓮也沒惱,人家負責任的盤問幾句也是應該的。
施蓮沒過多解釋,而且掀開牛車上的被褥,露出下面幾筐新鮮采摘的芽菜苗來。
那幾個門房看了都驚訝不已“還真是綠色的青菜!”
施蓮笑著介紹“這芽菜口感細膩水嫩,可是我們家利用溫室花了大力氣才種出來的呢!貴府上不知道要不要呢?”
這寒冬里,哪有什么綠色的蔬菜可買可吃,老百姓家里儲存的一般就是白菜和蘿卜或者紅薯土豆。
他們儲存的方法就是挖地窖,剛入冬就把東西放進去,上面蓋上厚厚的谷草保溫,而像施蓮家里竟然打造了溫室來種菜,在老百姓家里是少見的。
那門房終是露出一點笑容“我去跟我們管家的說一聲,讓他來看看。”
說著他就跑回了身后的大門里,去不多時又回來了,身后跟來了個留著小胡子的中年管事。
到了近前仔細看了東西,時安是喜出望外“哎呦,這可是稀罕東西啊,自入冬以來,可就沒見過這么翠綠的蔬菜了。”
他仔細看了一眼賣菜的母子,普通的農家人打扮,如果非要說有什么不同的話,可能就是這位自稱是那壯漢男子母親的婦人,實在是年輕。容貌上不見得多美艷,只算得上是清秀有余,通身氣度卻很不凡,一點也沒有鄉下農村婆子的粗鄙。
“這樣吧,你們家的這一車菜我們府上都要了。”他毫不猶豫的就說道。
府里上上下下人口眾多,這么幾筐菜也吃不了兩頓就消滅完了。
施蓮早有預料,卻故作為難的道“可是我們是打算送到貢生老爺家里的。”
時安笑了笑“無妨,你們家里應該還有吧,回頭再送他們那邊去吧,先緊著我們府上來吧。”
說著他就吩咐身邊的幾個小廝仆從搬牛車上的筐子,也不給他們拒絕的機會。
“啊,你們跟我進來一起去看賬房稱重,多少錢一斤你們只管提。”
這富貴人家的管事說話就是豪氣,施蓮要的就是這句話,也就跟著這位時管家進入了這座大宅子。
門上同樣掛的“時府”字樣,只是門口的臺階卻是高出左右房子一大截,也不知道這家的主人又是何方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