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與欣桐的出逃計劃:DAY 02.大佛古寺以外
- 二零二一閑人手帳
- 棗安宅女
- 5055字
- 2021-10-11 15:45:57
我和欣桐是10點左右化妝出門的,愛理和她男朋友在旅館里睡得很晚。
因為上次和湯素的不歡而散,我對那座素未謀面的古寺還是抱有一種特殊的好奇感,我在假日前就纏著欣桐去古寺上香。提要求時我還有些忐忑,沒想到欣桐還是爽快地答應了,說她自己最喜歡去寺廟了,顯得我的要求也不是那么過分。
一路上,欣桐還是拿著缺德地圖導航,換地鐵線路,過了地下通道后,路癡的我就在她一旁撐起了遮陽傘。
我們對來來往往的中國紅口罩投去欣羨的目光,覺得這個設計與國慶節日的氛圍搭配得異常和諧。
詭異的是這天天氣的變化:我們出門前還驕陽似火,下了地鐵后就風云驟變,刮起了傾盆大雨,還是太陽雨。
“心靖你千萬要小心這種太陽雨啊,我小時候淋過,頭上就長癩痢了,要剃頭的。”
“啊、這……怎么回事?”我當即懵了。
欣桐突然停下腳步,轉頭看向我:“你說,該不會是愛理和她男朋友在這個點出門了吧?”
“……”看來愛理是“女版蕭敬騰”這個梗是過不去了,我一下子沒憋住笑,“噗”了一聲。
欣桐還真的拿微信艾特了愛理:“你實話告訴我,你們是不是這個點出的門?”
電話那頭的愛理解釋說,她和男友出門換了旅館,不過是換好旅館后下的雨。
欣桐和我這才罷休。
1.第一站:藥洲遺址
“心靖,你看那邊!——”欣桐突然拉著我袖子,另一只手指向不遠處的一隅古建筑。
我看到牌匾上寫的是繁體字“藥洲遺址”:“哇,靠門的那棵樹好大呀——”
“是啊,好像是很古老的樹了,長這么高,這么枝繁葉茂,見證了多少春秋冬夏呀……”欣桐挽著我的胳膊,“走,當作是額外的驚喜,bonus!一起去前面探探路,把古寺周圍的地方打卡留念一下。”
我去樹木的介紹牌里,看到那棵樹的簡介:細葉榕,種植于1745年,屬于二級古樹。
“哦,這大概是清朝時期的樹呢。你看啊,也就是說,它比我們所有活著的人都要老,經歷過極其悠長的歲月的沉淀……你說,說在戰爭年代,怎么沒被摧毀呢?多難得呀,可能抗日時期的一把軍火就能把它燒干凈了,而它活下來,本身就是就是一個奇跡吧。”欣桐的眼睛一下子撲閃起來,繪聲繪色道。
我被她用的“奇跡”這個詞打動了,也就靜靜地陪她看起了古樹。
遺址的環境十分清幽,有小潭碧湖,有圍墻修竹,和鐫刻的石碑。這個庭院好像一個私家花園,設計稍稍體現了原主人審美的意趣。
藥洲遺址原名西湖或仙湖,后來被改稱藥洲的緣由,是五代十國時期被人在此煉丹求藥,故命名藥洲。
石碑上記錄了一些遷居的古人,比如浙江平湖人徐士芬,以及其他。我原本以為廣東只是個蠻越之地,沒想到我們也有自己的歷史文化。
短暫的合影留念后,我對欣桐喚道:“走吧,我們一起去下一站。”
2.第二站:廣州書院文化街、嶺南金融博物館
路上有各式各樣的冷飲店,童年的“娃哈哈”乳飲料也變成了奶茶界的新晉網紅。走著走著,我也覺得嘴巴寂寞了,到一家茶百道買了杯楊枝甘露。
“你下次也可以嘗試一下豆乳米麻薯,口感很豐富的。”欣桐看著我手里的楊枝甘露,提議道。
我“噫”了一聲,最終答應道:“啊,好。”
而后欣桐關了地圖導航,和我沿著書院文化街往小巷深處走去。
最外圍的牌坊上寫著“井水流”三字。導向欄的嶺南金融博物館簡介欄有漢、日、英三國語言。
“Let's get moving!——”我和欣桐喊起口號,互相挽著彼此胳膊,走進博物館。
不知道為什么,寫著寫著,反而沒有當天游玩的那種興致了。
博物館里面可以憑借游客的身份證免費領取門票。里頭展覽的實物確實很有料,有各式各樣的鑄幣,算盤和器物,進口的日本打印機,人民公社時期的海報和存款賬單。一些有學之士捐贈的經濟學書籍,專柜陳列著第一到第四套人民幣。
時過境遷,現在的我們大多都用微信和支付寶這些電子貨幣了,紙幣不再像過往那樣盛行。
恰巧以前也有一部劉濤、陳司翰、邱心志和葉童主演的電視劇,名字叫《原來就是你》(原名:《我的野蠻千金》),在此安利一下。時代背景就是近代中國人和洋人做絲織品交易的故事。故事錢莊老板的女兒杜暮雪出洋留學,而后遇見自己雙生姐妹錦兒,身份互換,意外逃婚,還有牽連出一連串糾紛……劉濤飾演的女主杜暮雪是個容易出彩的角色,有叛逆意味和晚清有獨立女性的色彩。這部劇片名雖然聽上去狗血,劇情梗概也好像也覺得能看到套路的設計,但節奏不拖沓,講得也絕不僅僅是男女主愛情,還有家族背后的興衰和一個時代的變遷。
墻上寫著八個大字:“幣制穩定,興國安邦。”不知為何,這寥寥幾字,帶給我震撼極大。但我的語言太蒼白,無法描述。
這里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浸潤過歲月的洗禮。slowchat軟件上的筆友濡君在跟我描述他們南京的風景時,我沒想到他的話可以同樣套用到博物館這里的景致。
我又用手機查了查農歷,今年是辛丑牛年,離八國聯軍那年簽訂的《辛丑條約》已經過了120年,整整兩個甲子。
我無意于在整篇游記里渲染愛國情懷,但此情此景,須臾間,游客的感觸也就是水到渠成了。高中學的《赤壁賦》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和《蘭亭集序》的“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都一并迸發出來。我們是多么幸運,處在歷史恒河平和與燦爛的一瞬,繼承了祖輩先烈們的福蔭,才有了這樣和平安穩的現代環境,而且這也是從子孫那里借來的。
我們稍作休息后,又走向下一站。
3.第三站:大佛古寺
很快就到了大佛古寺。
古寺的香火很盛,門外都是絡繹不絕的香客。
一看到古寺的門殿和牌匾上插的國旗,我的心就開始怦怦跳。明明是莊嚴肅穆的環境,我的思緒卻非常紛亂雜蕪。
我心里想的是,只要我來了古寺,我就算是把未完成的事都做了。上次起爭執,沒有答允湯素來這里,這次我和欣桐把事情都做完然后打個卡。聊天記錄清空了,聯系方式刪除了,最后來這座古寺的打卡,也像是一種儀式感。文藝一點來看,也可以說一場記憶的葬禮。
去到寺廟內時,反而覺得欣桐對神佛的態度更加虔誠和恭敬,她雙掌合十,低眉三叩首,不知是懺悔還是禱告。而我的遲至,僅是為了允一個已退的約會。
第一次面對神佛,感覺自己如此不敬不潔,因為上香時還是被情執絆住。
志愿者不時會提醒我口罩脫落了,要重新戴上,也禁止我在殿內對佛像拍照。
我在“般若”和“解脫”的字下拍了照,文案早就出門前編寫好了:“希望絕望被救贖,罪過被寬恕,神靈能將妄念和執著洗滌。到此一游,不再回頭。也附上我部長早期寫的詩里,我最喜歡的一篇。”
順手附上了坤兄在部門里寫的最經典的《風在念經》:
風在念經
理清水/文
經幡在埡口的風里翻飛。
你聽啊你聽,
那是風在念經啊,
念了一遍又一遍。
穿過你的指尖,
撩起你的發絲,
包裹你的所有,
在這里一切都可以放下啊——
我在心里默默地說,再見了,湯素。回頭偷瞄你不知不覺已成了習慣,偷偷翻看你的朋友圈,像做閱讀理解題一樣剖析你歌單每首新添的歌,在云村里翻看其他寂寞的故事。
我知道的是,在拒絕和分開以后,湯素聽的都是佛樂,而官宣了新戀情后,他開始聽更多情歌。后來看到他歌單里出現古風曲《清平調》時,歌手那一欄出現一個“好妹妹”這樣的字樣,像針一般刺透我的心,那般敏銳。我突然就對湯素的網抑云ID取消了關注。
以前和奕聲終結感情時還會剪斷同心結,這次對湯素自始至終沒有釋懷的感覺,就是這樣很別扭在心里留個疙瘩。
我來到這座寺廟的目的到底又是什么呢?其實我是想要擁抱他的吧?他意亂情迷時說的話,就在我們兩人糊涂時有了一次突然咫尺之間的靠近,氣氛又忽然驟冷。
如果有那種幸運,我還是希望佛陀像我的朋友圈文案寫的那樣,能解開我的情執,洗滌我的妄念。我也說過,如果沒有調整好自己,就逃難似的投入下一段感情,只會一段比一段更糟心。縱使往事皆失望,情書難書情長悠,所以我不問姻緣,只求解脫。
我雙掌合十,低聲喃喃道:給我一個機會吧,一個放下執著的契機。
而欣桐的心境則明澄許多,她與異性的情愫最多來自于同學之間的曖昧。她說,她會耐心地等待緣分的到來,去相信那是最好的安排。
我們沒有去素食堂吃齋,只是在廟里多轉了幾圈就出去了。
4.第四站:廣州動物園
由于陪我去了大佛古寺,欣桐也要求我陪她逛動物園。我一看門票的成人單價才16塊一張,所以很爽快地答應了。
一入園,最外圍的三只黑猩猩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我第一反應就是拍微信小視頻,發給星星看:“星星,你看,你的伙伴大猩猩來啦——”
欣桐還在一旁蹦蹦跳跳的,還大叫著:“哇,心靖,你看你看,那只猩猩在耍帥啊,它在耍帥!”
確實如她所說的那樣,那只大騷猩猩每登一個臺階,都會擺個很浮夸的姿勢。
“是啊,猩猩騷起來就沒我們什么事了……哎,你說,那只猩猩有沒有可能是社恐啊?”我說。
而星星在微信回復我:“哇,真棒。你們那兒看上去還多人啊。”
走下去后,我還看到了金絲猴,于是都拍給星星看了。還看到有一個拿著單反的男生在專注地拍攝金絲猴,我手機的鏡頭也就不自覺地向那臺單反的顯示屏幕靠近了。
欣桐當即把入神的我拉扯住,小聲嗔怪道:“干嘛啦你?!——”
回過神的我才小心翼翼地解釋道:“我一看見有人在玩單反,就忍不住湊上前看看是怎么弄的。”
微信那頭的星星也突然問我道:“現在,外邊是不是開始下雨了?”
我一看,果不其然,雨就開始淅瀝瀝地下起來。欣桐趕忙拉著我的手,跑到附近的小賣部遮蔽處避雨。
我大叫著:“救命啊,救命啊,蕭敬騰來啦——”也把這句話發給了星星。
星星:“……”
欣桐看了看我,也模仿著我的口吻喊道:“救命啊,救命啊,愛理出門啦——”
我:“……”
待到風煙俱凈時,我們才繼續在園里踱步。
一個稚氣未脫的志愿者,看到欣桐就很熱情地招呼起來,和她介紹自己負責的那群小猴子們。
“看啊,這些猴子也是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對待感情非常專一。”小志愿者興奮地抓著紙冊子比劃,“我們這里有一只非常有特點的小猴子,它叫‘小牙’,因為它的齙牙長到嘴外了,所以你能一眼認出它。”
另一個比她大一點的志愿者非常認同這個觀點:“我也覺得小牙是所有猴子里最好認的那個。”
等到小牙攀上橫桿時,我和欣桐的視線都集中在小牙的齙牙上:“哇,真的是誒——”
后來,我們還觀看了老虎、河馬、犀牛、火烈鳥和熊貓,每看到一個新的動物種類,欣桐就蹦蹦跳跳的,很像《桃花源記》描述漁人的那個詞“欲窮其林”。而我,逐漸開始不耐煩起來。
走到水族館時,欣桐除了看五彩繽紛的魚兒們,還饒有興趣地觀看兒童們畫沙畫:“咦?沙畫,怎么畫呀?”
當看到巨蜥和蟒蛇時,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興致全沒了,急忙拉著欣桐走人:“哎呀,走走走。”
“我還沒看完嘛——”欣桐像是受了委屈的孩子。
5.關于伙食和夜晚
我和欣桐一路上吃得都比較隨意,我因為阮囊羞澀,中午吃的是齋面和一杯檸樂,欣桐則是普通的單人套餐。
看到我的伙食實在太素了,欣桐把自己碗里的肉片和薯餅都勻了一點給我。我有些尷尬和感動地吃著她給這些東西。
“晚上那頓我們還是吃好點吧,這兩天我們吃的,都有些敷衍啊……”欣桐提議。
于是,晚上我們到了BJ路的廣御點。
——結果我們吃得也不是很多:就是紅米腸、牛仔骨和干炒牛河。茶是鐵觀音。分量很實在,僅僅三道菜就把我們撐死了。
“我覺得做得比點都德的好吃。”我評價道。
欣桐不住地喝茶解膩:“我也覺得還可以。原本以為只點三道菜會寒磣,沒想到分量和味道都很良心。”
我們打道回府,走回大洲村。
大洲村門口有一座像煙花一樣的夜燈塔,和變化的光亮也模仿著稍縱即逝的煙火。晚風輕柔得令人無可抱怨,路燈把一個個行人的影子拉長。
“心靖,你看——那個像煙花一樣的夜燈,是不是很漂亮呢?”欣桐伸手指著不遠處的夜燈。
我問:“煙花,不是絢爛后就要隕滅的嗎?”
“也是呢,這么一說,也有些傷感。”
我仰望著天空,對欣桐說:“我也知道,我才活了二十幾年,也肯定是沒有二十九歲釋迦摩尼那種看破人生的那種徹悟。但是,我很多時候還是很疑惑的……
“我們,好像就是反復在歡樂和煩惱中橫跳,周而復始的。假期結束后,我們又要返回到按部就班的生活,你回去后又要面對那群熊孩子,我會繼續回到家面對柴米油鹽。小時候覺得長大就自由了,長大后才發現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煩惱,好像是無止境的。有時候放眼皆悲,感覺就是以前寫的眾生皆苦——
“你說,人,為什么要被生下來?為什么一定要經歷貪、嗔、癡呢?”
欣桐沉思了片刻,忽然就笑了:“如果萬物皆有靈,你放眼皆悲,不妨把自己當作是一名謫仙,是上蒼非要你歷經一次人間的修行,家家戶戶的煙火氣才讓你知道什么是妄念,什么是苦果,什么是陽光抵達不到的陰影。你不曾從底處回望明月,就不知道皎潔無瑕的月光有多么難能可貴。
“塵世本就是很苦很苦的煉獄,是神仙們非要流傳只羨鴛鴦不羨仙這樣的佳話。
“走吧,沒準你在神仙大學里,修的是心理學學位,你要一個個地收集和剖析你你遇見的每個靈魂和心緒,等渡劫成功了,你要把這些記憶當作案例都帶回天庭呢。”
欣桐的話讓我想起某句歌詞:“跟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快走啦,回旅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