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翻天覆地
- 這個大宋有點弱
- 紀無咎
- 2081字
- 2022-08-20 21:53:49
“狼主說我們不會輸,那我們就一定要贏!現在秋汛到來,黃河暴漲!可有什么想法?”完顏希夷笑瞇瞇。
完顏宗干干巴巴的老臉上全是殺氣。
“黃河暴漲,那就來一個水攻!漢軍雖然強大,卻敗在數量太少!咱們來一個水淹七軍,看他如何防備!”
兩人對視一眼,都是哈哈大笑。
自從漢軍起兵之后,金國防備漢人猶如防賊。
不要說男人,就連趙玉盤等女子都防備得很。
這個消息,竟然沒有絲毫風聲傳出來。
此時,恰逢丁小娘有孕在身,洛陽竟然也不曾想到這一點。
九月底的時候,金國悍然決口,黃河傾瀉而下。
河北變成一片澤國。
梅二暴怒,召集五湖四海的江湖朋友,氣勢洶洶的朝著金國撲去,打算刺殺完顏宗干。
卻不防,向來中立的華山忽然出手,打了梅二等人一個措手不及。
梅二頂著敵人掩護自己人撤退,最終被斬殺當場。
洛陽聞訊,連夜叫來胡老三,吩咐道:“陳摶老祖和趙匡胤的故事,我一直以為是假的。現在看來是真的。既然華山膽敢違逆本王的意思,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你且帶上白灰和黑油,讓他們灰飛煙滅吧!”
胡老三得令,當即帶了手下三百七十二人,人人手持強弓硬弩,日夜趕路,來到華山腳下,也不問罪,只叫人準備了小型投石機四個,將黑油制成的泥彈點燃,射向華山。
一時間,華山濃煙滾滾,火焰四起。
華山上下大驚失色,取了財物,秘籍,紛紛四散而逃。
胡老三等人四處圍殺。
仿佛算計好一般。
胡老三被調出大名府,河北一片汪洋的時候,原本安分的趙構忽然找來張浚等人,頒布罪己詔,又發布招討令,指認洛陽上無君父,下背黎民,乃是國賊,命天下共討之!
而本該自盡身亡的楊再起,竟然舉兵十萬,自渝州出發,響應康王,矛頭直指洛陽。
洛陽那叫一個郁悶,整天悶悶不樂。
丁小娘見了,不由得氣悶不已。
“我身懷六甲,身體不便,要不然,偏要做一個英雄好漢給你瞧瞧。
當初你四面皆敵的時候,尚且有男兒風范,怎么如今卻做了女子模樣?”
洛陽慚愧道:“當初一無所有,自然敢,如今手握乾坤,倒是患得患失起來了。不為了其他,就算為了你們娘兩,我也不敢冒險啊!”
“你不去冒險,冒險就會來找你。這樣的道理難道還用我來說?”
丁小娘拍拍肚子:“為了他,咱們更應該勇猛直前才是!我不是那樣柔弱的婦人。若是失敗了,了不起你做項羽,我做虞姬就是。”
洛陽思之再三,留下兩千神兵護衛皇宮。又叫兩千人馬圍住大名府。
他自己本身,則是帶著五千人馬親自南下,朝著臨安撲去。
康王投降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握不住趙構,也不愿意傷了他的臉面,就沒有叫趙構來大名府。
現在看來,這特么都是婦人之仁啊!
五千人馬,看起來也就那樣。
可是,鐵蹄踏出大名府的一瞬間,就已經震動天下。
蒼山的六千亂民聞訊,立刻乖乖下山,投降做了順民。
可惜,這一次,洛陽絕不肯做婦人之仁,當即殺了兩千多人,殺雞儆猴。
然后再次啟程,殺氣騰騰直撲臨安。
李綱弟子臨危受命,和張浚一起領兵八萬,占據險要,想要攔下洛陽。
洛陽到了,卻不肯按照劇本來,他觀察山川走勢,冷笑一聲,竟然只用八百人強攻,將八萬人一步步引下山來,另外四千兩百人分成兩部分,從側后方突襲!
一戰之下,張浚戰死,李綱弟子奔逃。
洛陽看著死不瞑目的張浚嘆息一聲:“國君無能,害死三軍。”
這話不知道被誰傳了出去,最終傳到了趙構耳中。
趙構聞言,漠然許久,忽然流血不止,鼻血仿若噴泉,當夜駕崩。
養子趙昚繼位,尊趙構為高宗,又派遣使者延綿不絕請求金國援助。
完顏亶派遣完顏亮帶著精兵十六萬南下,企圖圍殺洛陽。
卻不料,洛陽一路凱歌,再加上民心降服,已經聚攏兵力十二萬。
兩人爭鋒于建康。
完顏亮旗開得勝,竟然勉強戰勝了洛陽。
完顏亮大喜過望,立刻全軍突擊。
卻沒有想到,這只是洛陽驕兵之計而已!
十六萬精兵猛然扎進了洛陽的口袋,被洛陽以五千神兵為首,十一萬新兵為輔,殺了一個潰不成軍。
可憐完顏亮,也算是一世英雄,竟然落了個單槍匹馬逃離的下場!
這一戰盡管只持續了三天,卻震驚了天下人。
人人為之側目。
金國默不吭聲,默默收回已經進入河北,河西的金兵。
大宋默默的將去金國的使者叫回來,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
只有可憐的楊再起,他根本不知道金國已經傷了元氣,大宋更是茍延殘喘,竟然一頭撞進了修整之后的洛陽手中。
建康城下,洛陽陣斬楊再起手下十三大將。
楊再起狼狽而逃。
洛陽念及楊再起昔日的情誼,放了他一馬。
只可惜,楊再起陽壽已盡,竟然轉而去了華山,恰好被凱旋歸來的胡老三遇見,一刀人頭落地。
從此,楊再起勢力煙消云散,再也沒有生出什么漣漪。
臨安城中,十幾個文武官員帶著趙昚以及太后等人連夜難逃,企圖去往福州出海。
卻被早就料到這一步的洛陽封鎖了道路。
展博、范仁等帶著三千禁軍突圍,被洛陽斬殺殆盡。
最終,趙昚越眾而出,跪在塵埃中。
“罪臣趙昚叩見陛下。請陛下念及中原血脈,饒恕我等。”
洛陽高高在上,仿若神靈。
“趙昚,本王還不是皇帝。不敢稱陛下。你的名字我也聽說過。若是你們造反,是為了天下百姓,是為了中原的出路。
本王其實是可以容忍的。很可惜,你和你的義父一樣,都是為了一個皇帝的寶座。
趙昚,你的家人,尤其是哪些女子。我一個也不會追究,但是你必須死。這些人,對你忠心耿耿,也必須死。至于其他的,本王酌情任用就是了。”
趙昚欣慰大笑,慷慨赴死,倒也算得上太祖的好兒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