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農忙那會

  • 我的農村爺爺
  • 臨江哪個仙
  • 1343字
  • 2021-05-05 23:41:38

七月份,又到了割谷子的季節。

那時候還沒有機械化,田是牛犁的,谷子是人割的。

金燦燦的谷子是一年來最滿意的時候。

矯情的絞谷機得要人來踩著踏板才肯動起來。

谷子時不時甩在大人的臉上。只見爺爺悶著臉不說話,神色凝重,雙手握著稻谷桿放進絞谷機里面,勢必要與不聽話的谷子斗爭到底。

“吱呀吱呀”的聲音承包了整個夏季的汗水和快樂。

“刺啦刺啦”的雪條,成為了農忙最受歡迎的東西。

讀小學那會,我是多么希望可以多上一下課的,可,那是暑假,沒給我機會——偷懶的機會。

老爸老媽說,爺爺奶奶六七十歲的人在這里,你好意思偷懶嗎?

我不好意思,可是那會我并不覺得爺爺奶奶有多老,那時候的爺爺奶奶還有一些黑絲。我還經常拔奶奶的白頭發,以為拔了就不長了,就沒了。

我是不相信爺爺奶奶有多老的。

一到了買水啊冰淇淋的時候,我是最歡快的,爭先恐后地嚷嚷著要去,生怕這灼熱的天氣和谷子舍不得我走。

老一輩的人總是喜歡把稻草搭起來,搭成糧倉那般的模樣,祈求來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

插秧的時候,我是喜歡站在田埂上亂扔的,甭管扔的準不準,只要手里的秧苗沒了流行。

爺爺和奶奶是直接下田,一根一根地插上,生怕亂了陣型。

那時候年紀小,大人不讓下去,我自己害怕螞蝗,也不敢下去。

稻田之上依舊可以看見整齊的足印,印在了這片土地之上,見證過存在的痕跡,也留下來那時候的人氣。

種花生那會,爺爺已經七十二歲了。

長長的土溝壑分成一段段含上了一兩顆花生后就被掩埋上了,有時是用腳,有時是用铦子。

當然,我懶得用铦子來推土,就把白帆布鞋給弄臟了。

爺爺有次去趕集了,我和奶奶就在地里種花生,三塊地每年可以收獲一袋這樣。

到了收花生的時候,輕輕一拔,先嘗幾顆,再收。

顆粒算不上飽滿,也是辛苦勞作得來的。再加上地里鬧老鼠,收成就不盡得人意了。

大布一開,板凳一坐,爺爺奶奶就開始了收花生了。這時候的花生還帶著泥土的香味,實際上我并不想承認這泥土是香的,我更想說它是腥的。

爺爺奶奶都是老實本分的人,秉承著一分辛苦一分收獲,過了一輩子。

收的辛苦,最后收得這塊地的花生只有半袋不到。

當時還是烈日炎炎,把我曬黑了不說,還讓汗水粘在了爺爺奶奶的衣服上。烈日伏暑,爺爺推著獨輪車,上面有花生有大布有凳子。我和奶奶走著。

花生帶回去,鋪平曬著,下雨就收,曬夠三四天,天氣好的話兩天就可以了。奶奶還會留一些花生燉來吃,對于嘴饞的我來說,無疑是個滿足禮物,好似所有辛勞都是值得的。

奶奶和爺爺時不時談論著村子里發生的一些趣事,談談家常,談談過去是怎么走過來的。

我偶爾也問問爺爺奶奶過去的事情。奶奶說,他們出生那會,日本鬼還沒有投降,他們是真的進村了,好多人都躲了起來,她的媽媽跟著大家伙躲到了山里。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日本侵略者走了,他們才敢出來。

現在的生活太來之不易了,翻山越嶺的人不是我們,東躲XZ的人也不是我們。那個心驚膽顫的年代是多少人的噩夢啊!又是多少人用生命換來的和平!

爺爺是個平凡的人,也平凡地走完一生。

臨走之前,爺爺就坐在田埂上,坐了三個多小時,看著我爸用機器耕田。

約莫黃昏的時候,爺爺步履蹣跚地走著,三分鐘的路,爺爺走了三十分鐘。

爺爺很懂事,走的時候是五一小長假前一天,他怕麻煩子女親戚,撐到了四月底。

那天,驕陽正好,正如他走的那天,晴空萬里。

人活著,人走了,活在了記憶里,走在了輪回里。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岚皋县| 台北县| 贵溪市| 南澳县| 驻马店市| 缙云县| 青河县| 大英县| 沂水县| 永和县| 日土县| 阿拉善左旗| 北京市| 东宁县| 葵青区| 阳新县| 禹州市| 徐闻县| 康乐县| 偏关县| 临江市| 星子县| 阿尔山市| 内乡县| 南靖县| 太湖县| 舟山市| 芦溪县| 包头市| 介休市| 五家渠市| 勐海县| 鄢陵县| 调兵山市| 应用必备| 新田县| 金华市| 邵阳县| 绍兴县| 德格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