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異域見聞
- 故園與遠方
- 尉天驕 金科 任啟亮
- 17763字
- 2021-05-08 10:21:09
訪《飄》作者的故居
到美國佐治亞州,聽很多人介紹首府亞特蘭大時,都要說到這個城市有可口可樂、達美航空、UPS快遞、CNN(美國有線新聞)等大企業(yè)的總部,但我更感興趣的是小說《飄》誕生在這里,老想著要去看看。旅游網(wǎng)站介紹亞城名人,總會提到《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以及美國前總統(tǒng)吉米·卡特等。
米切爾故居就在亞特蘭大的桃樹大街(Peach Tree Street)與第十街交叉處990號。作家畢竟是一個城市的驕傲,桃樹大街邊上就有指示牌,第三行寫著“瑪格麗特·米切爾故居”。
來到這里實地看了才發(fā)現(xiàn),之前在網(wǎng)上讀到的一些游覽文章,普遍出現(xiàn)兩點錯誤,也許是以訛傳訛:其一,說故居在郊區(qū)一個幽靜的小鎮(zhèn)上,其實故居所在的那一片地方叫MidTown(中城),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心區(qū)。其二,說故居是一棟兩層小樓,其實房子是建在一個斜坡上,從后門(不開放)看是兩層樓,從前門看是三層。
故居是一座獨立的紅磚小樓,起初是一處公寓,曾被焚毀,后來修建成故居兼米切爾博物館,準備于1996年奧運會期間開放,但突然又被焚毀。而后德國奔馳公司出資450萬美元重修,1999年12月15日重新開館。中國觀眾熟知的是根據(jù)小說《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它曾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重新開館那天,正好是《亂世佳人》在亞特蘭大舉行首映式60周年紀念日。現(xiàn)在米切爾故居門口的招貼畫上,以小紅樓為襯底,還印著電影中郝思嘉與白瑞德相擁的鏡頭,上方是一行大字:“《飄》的誕生地。”
從一樓進門,不太大的廳里,售票兼賣紀念品。門票13美元一張,紀念品主要是書和文化衫、鑰匙扣之類。只有門票是我需要的,把門票作為紀念品就夠了。
從賣紀念品處后面繞過去就是博物館,其實說“博照館”更準確,因為其中主要就是照片。西方作家不像中國作家留下很多手稿,算是實物,他們很早就使用打字機了。墻上掛著米切爾不同時期的照片,其中一張黑白肖像照,梳短發(fā),很精神。還有很多《飄》的不同文字譯本的照片,其中有傅東華先生的中譯本,大約是這部小說最早在中國面世的中譯本。有一幅照片鑲在小鏡框里,照片上,米切爾坐在打字機前,下面有一句她的話:“在虛弱的時候,我寫了一本書。”左側(cè)墻上是一張巨幅照片,那是當年《亂世佳人》亞特蘭大首映式上,米切爾和制片人塞爾茲尼克、女主角的扮演者費雯麗、男主角的扮演者克拉克的合影。
印象最深的是一張照片上作者1915年說的一段話:“我希望通過一些途徑出名:演說、藝術、寫作、士兵、斗士、國家的管理者以及其他。”
旅游指南上說,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來故居參觀。我去的那天,人不多,一起進來的有一撥大約是歐洲的游客,高個子白人講解員滔滔不絕,聽者也很專注。可惜我聽不懂,主要靠自己看。
別的地方也有少量實物。一間很小的隔間,放著兩臺打字機,一臺對著窗戶,一臺對著墻。據(jù)說這是米切爾歷經(jīng)10年寫作《飄》用過的打字機。房子都燒毀過,打字機是否為原物,不免令人懷疑。不妨把它們作為文化符號來看吧,就像中國作家的故居,展品中的那支筆真是作家當年使用過的?打字機標志作家的身份嘛,何必認真!
相連的臥室不開放,從門上方的玻璃看過去,很小的空間,堪稱蝸居,一張床,床尾對著窗戶,窗下擺一張桌子。竊以為,這間臥室可能才是當年作家的寫作之處,打字機是后來搬到那個小隔間的。臥室連著廚房,廚房大約4平方米,局促到只能容納兩個人,一個小灶臺,一個洗碗池,上面掛著一些勺、鏟之類,全然沒有現(xiàn)在美國廚房的寬敞大氣。只能從一塊小玻璃看進去,實在不好拍照。20世紀20年代,美國居住條件不如現(xiàn)在,作家一般都是清貧的,這樣的環(huán)境應當是真實狀況。
回到售票的廳里,從樓梯走上二樓,有三個小的空房間。看到網(wǎng)友以前參觀拍的照片,展示了很多內(nèi)容,我去看時,里面除了幾張照片掛在墻上,幾把椅子擺在像前,可謂空空如也。還有一個很小的洗手間,連著一個鍋爐房。三樓不開放,也不必去了。這里不是米切爾的私人住宅,當年這里是一座公寓,小小的空間,住了10戶人家。從1925到1932年,米切爾一直住在這幢樓一層的1號房間。二樓、三樓本來就不是她住的。
小樓對面,院子另一邊,有一個小房間,里面有幾排椅子,一臺電視機在放《亂世佳人》的碟片。進去時一個人也沒有,看了一眼就離開了。
瑪格麗特·米切爾一生只寫了一本《飄》,卻讓她名揚天下。從1936年出版之日起,這部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背景的浪漫史,打破當時所有出版紀錄,1937年獲得普利策獎。小說被翻譯成數(shù)十種文字,暢銷不衰。有人說,在美國,《飄》的閱讀量僅次于《圣經(jīng)》。
南北戰(zhàn)爭期間,亞特蘭大是南軍的大本營。有人說,如果在那場戰(zhàn)爭中南方獲勝,美國的首都也許就不是華盛頓了。《飄》中描寫的南方種植園一派和平安然的景象,黑奴幸福,莊園主悠然自樂,但這些內(nèi)容放在種族問題背景下自然引起爭論。這也就注定了《飄》的作者與黑人脫不了“緣分”,以至于死亡和死后都與黑人相連。其一是,米切爾就是在門口這條桃樹街上,被一名黑人出租車司機撞倒不治而亡的,但這位黑人“的哥”聽說后悔恨不已,后來抱著一本《飄》自殺。其二是,故居第二次被焚燒,據(jù)說是黑人縱的火,至今沒有破案,也許永遠成為懸案。前者被解釋為文學可以超越種族,受到對立陣營的熱愛;后者被認為是體現(xiàn)了黑人對《飄》所宣揚的南方莊園生活和蓄奴制度的不滿。兩種解釋,也許各有道理。
其實,一般人(尤其是外國讀者)看《飄》時并不特別關注種族對立問題,我當年就是這樣的。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聽說學校圖書館新進了《飄》,趕快跑去搶來。一個親戚聽說了,希望能夠先睹為快,要我用掛號信寄去,他看完后再用掛號信寄給我,可見這部小說當時的誘人魅力。看小說時,印象最深的是郝思嘉那股拼死奮斗、不肯認輸?shù)木瘢踔劣悬c不擇手段。很多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就直言特別喜歡郝思嘉,我聽到不止一個人這么說。我想主要是個人奮斗的精神感染人,讓人受到鼓舞。米切爾生前曾對友人說:“我經(jīng)常在想,為什么讀者會喜歡這本書。或許因為它寫的是一個象征勇敢的故事,才引起讀者的共鳴吧。我相信,這個世界,只要有勇氣,就不會毀滅。”體現(xiàn)在小說中,就是郝思嘉說的那句廣為傳誦的名言:“無論如何,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對生活永遠充滿希望,永遠不放棄奮斗,這也許是《飄》打動廣大讀者的最重要的情感力量。
今天的人們再看《飄》及其作者,已經(jīng)有了更為超然的態(tài)度。米切爾故居基金會主席瑪麗·羅斯·泰勒為拯救故居做出了最多的努力。她認為,圍繞米切爾故居的去留所產(chǎn)生的辯論是亞特蘭大不能正視歷史的象征。她主張用歷史來激勵人們以更真誠的態(tài)度看待戰(zhàn)前種族關系,而不是贊美南北戰(zhàn)爭之前南方的榮耀。就是她說服德國奔馳公司出資重修了故居。
米切爾故居北邊,隔一條街,美聯(lián)儲分行高高的大樓赫然屹立,街東邊矗立著一家玻璃幕墻的五星級賓館。那天陽光燦爛,在故居外面拍照時,藍天背景下的紅色樓房很是上鏡,同時不免擔心這座小樓還能存在多久。也許是我多慮,回頭想想看,在寸土寸金的市區(qū)中心,這座孤零零的小樓還沒被“開發(fā)”推倒;被人燒毀之后,外國大企業(yè)還愿意捐款重建,這些已經(jīng)表明了《飄》在亞城乃至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聽說最近的三任市長都支持保護這座故居。希望這座小紅樓能夠永遠給亞城的文化留下一個親切的紀念,它雖然孤單,但并不寒磣,作為一道風景,我感覺絲毫不遜色于四周的高樓大廈。
發(fā)表于2015年5月25日法國《歐洲時報》
美國人的理由
通常我們做或者不做某件事,要向別人說明時,總得有個理由。中國古話“一把尺子量到底”,意味著衡量事情的尺度應當是一樣的,無論到哪里,大家都認可。來到美國后發(fā)現(xiàn),這里不光衡量長度的尺子跟我們不一樣(我們習慣用公制,他們通用英制),就連衡量事情的標準也和我們有些差別。
住處廚房的水管出水不暢,本來約好了人來修。快到時間了,那人突然一個電話說不來了,理由是:“天氣異常,孩子不能去上學,要在家里照看孩子。”乍一聽真是匪夷所思,這理由也太個人化了吧,誰不能編出這樣的借口來搪塞?兒子說,這個理由非常充分,因為這里的法律規(guī)定,未成年人(尤其是幼兒)不能單獨待在家里。而天氣異常是大家都看到的,遇到這種情況,學校會通知學生不要來上學,大人就需要在家監(jiān)護孩子。國內(nèi)媒體不是常有孩子被鎖在家里自己玩火、爬陽臺、爬窗口出事的報道嗎?在美國,要出這樣的事情,大人就要吃官司了。
早些日子,亞特蘭大下了一場雪,這在美國南方不常見。四望白雪皚皚,但路上積雪不是太厚。天一亮,兒子他們就在網(wǎng)上看到大學停課的通知,其實準確地說是學校“關門”,不僅課停了,連辦公室、實驗室、圖書館……都不開門了,這消息自然引起一片歡騰。后來聽說,除了醫(yī)院,市內(nèi)的超市、商店、麥當勞之類的餐館,統(tǒng)統(tǒng)關門大吉。問:“這點雪為何造成服務癱瘓?”答曰:“理由主要就一個——不能開車。”按照我們的標準,這場雪不至于不能開車啊!馬路上不是還有車在跑嗎?再問:“超市、餐館關門,老板豈不是受到損失嗎?”知情者告知:“老板不傻,他們心里有本賬的。這里的法律規(guī)定,員工在上班路上出了事,老板要負責任。萬一哪個員工雪后開車上班出了事,老板的損失比停業(yè)要大多了。所以,老板寧肯選擇關門。”
當然,這里雪天不上班有個基本出發(fā)點是,美國南方下雪少,市政部門沒有鏟雪車之類的除雪器械,偶遇下雪天,“不能開車”就成了不上班的響當當?shù)睦碛伞H绻诮?jīng)常下雪的美國北部、東北部,一下雪就出動鏟雪車清理道路,情況就另當別論了。
大熱天的,家里空調(diào)壞了。大人還可以湊合,小孩子睡不好覺就要吵鬧。下午4點,修空調(diào)的人來了,拉美裔的男人,干活挺麻利,半個多小時修好,開始制冷了。和國內(nèi)修空調(diào)、熱水器的工人很相似,都是抓緊干完就走,可能是計件工資制的刺激。他對兒子說,這幾天特別忙,有時要到晚上10點才干完。前天兒子與他們公司聯(lián)系,問可不可以快點派人來修,可以多給點錢。結果“被咆哮了”,回答是:“你把存折給我也不行,把房子給我也不行,我們就是這樣做生意的,人少,派不過來,只有等。”這也是美國人的道理。從好處說,是不讓“加塞”,不收“小費”;從壞處說,是人少,缺乏技工。
吃快餐時又聽說了一個狀告麥當勞的事。某人向法院狀告麥當勞讓他得了肥胖癥、高血壓、高血脂……要向麥當勞索賠。理由是:麥當勞快餐比別的快餐便宜,所以吸引他更多到麥當勞消費;而且店鋪開到家門口,讓他不需選擇,一出門就能買到,自然吃麥當勞就最多,所以麥當勞要對他目前的健康狀況負責……這可真是太新鮮了!物價便宜,店鋪普及,我們都把它看作商業(yè)經(jīng)營的成功,在這里居然成了被控告的理由,這不有點像“刁民講歪理”嗎?據(jù)說這個官司現(xiàn)在還沒有結果(美國法院審理程序繁雜,進度很慢),但法院受理了,至少表明他的理由還是能夠被接受的。
還聽說一個白人學生狀告大學的事,是大學課堂上老師講的一個典型案例。這里很多大學(特別是公立大學)為了顯示種族多樣性,招生時往往留出一定名額用于招收拉美裔、非洲裔的學生。有一個白人學生,論成績本可以申請到一所較好的大學,但因為預留名額的原因,只能在白人的圈子里競爭,結果沒有進入,只好退而求其次,到了另一所學校。這樣,他內(nèi)心就不平衡了:學校照顧了拉美裔、非洲裔學生,實際結果是對白人學生不公平,所以要狀告學校。現(xiàn)在這位學生快要畢業(yè)了,跟上面的那件事情一樣,官司還沒有結果。不過法院受理了,表明他提出的也是一個可以拿出手的理由,至于這理歪不歪,那就是見仁見智的事了。
我們習慣的邏輯是:小道理服從大道理。大道理注重一般規(guī)律(如,要拿工資就得上班,是學生就得按時上學),用的是“大尺度”;小道理注重人的價值,體現(xiàn)人情、人性,是具體性的“小尺寸”。中國古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大尺度”是否也有衡量不準確、不細致、不到位的時候?“小尺寸”是否也有它合理的邏輯呢?看起來,社會對于個人的“小理由”“小尺寸”不能簡單一刀切,而是需要給予應有的理解和尊重。
寫于2014年
能占的便宜與不能占的便宜
美國很多超市,買東西可以自己結賬(self checkout)。把買的東西在電腦前一一掃描,然后刷卡付錢,付現(xiàn)金也可以,投幣進去,還能找錢,然后打印發(fā)票。結賬臺的指示牌上明白地寫著步驟:掃描—付款—離開,照此辦理即可。掃描時如果出現(xiàn)酒類商品,就會有人過來查看,要求出示駕駛證(以示是成年人),此舉是為了防止未成年人買酒。
一般超市都有兩種柜臺,一種自己結賬,一種由收銀員結賬,后者主要是照顧不會掃描的顧客(如老年人、外國游客等)。設置自己結賬的理由很好理解:超市使用機器比使用人便宜,可以節(jié)約經(jīng)營成本。但也不是所有超市都如此,有些超市就是一律由收銀員結賬。有一次,兒子在一家家居超市買了一塊長木板和一些工具,順便買了幾顆木螺絲,不能放在購物車里,就裝在了口袋里。木板又重又長,不好搬上收銀臺,就請超市服務人員來掃描,然后自己掃描要買的工具等,最后把那幾顆木螺絲也掏出來掃描。這時聽到超市服務人員對兒子說:“感謝你的誠實。”我問兒子:“如果買的東西沒掃描(不論是故意還是疏忽),出門時是否像中國超市一樣會發(fā)出報警聲?”答曰:“不會,特別是這種小東西,根本無人知道。”問:“那會不會有人借此占便宜?”答曰:“在美國,想這樣占便宜,處處都有機會。”聽說,平時的確也有人想辦法鉆空子。有人要去面試,沒有像樣的西服,就到服裝店里買一套,穿一次,然后去退貨,只要有發(fā)票,原價退還。聚會時缺少幾個蠟燭臺,到超市買幾個,用完后,擦干凈去退掉,等于一分錢沒花白用了。但誠實的人不會這么做。美國社會非常重視誠信,一旦發(fā)現(xiàn)作假,誠信記錄上就會留下污點,以后租房、辦卡、貸款、求職、辦護照、辦簽證等都會有影響。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外國留學生,乘地鐵出站時,幾次都是緊隨前面的人沖過去,不用刷卡。但不知怎么被記錄下了,到求職時被翻出老賬,屢遭拒絕。因此,一般人都明白,貪圖一點小便宜,代價會很昂貴的。
我又問:“原價退貨就那么容易嗎?不問你理由嗎?不檢查嗎?”答曰:“不需要理由,一般也不檢查。”沒幾天,我就親身經(jīng)歷了一次。兒子買了一臺剪草坪的機器,用蓄電池的,回來一用,發(fā)現(xiàn)才剪了一半電池就沒有電了,要再充電,顯然,這臺機器不適合大的草坪。于是到店里要求換一個帶長線插電源的。原來那臺已經(jīng)用過,盡管擦了,還是不免帶有草屑之類的東西,但店家看也沒看就收下了。計算差價后,付賬,搬了臺新的,走人。大約前提是相信你沒有把機器搞壞,也沒有留下什么零配件。
也有些便宜是明明白白送給你的,商家各種各樣的優(yōu)惠,可以名正言順地去“占”。比如購物刷卡可以積分,積的分不像國內(nèi)的一些商家,到頭來給你換兩瓶礦泉水、一袋洗衣粉之類,而是實實在在的錢。有一次,兒子在一家超市買的東西多,應當付160多美元,結賬時他的一張什么卡的積分換成錢抵銷了絕大部分,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最后只付了5美元!我們當然是喜出望外。其他方面比如音樂會、體育比賽,通常門票價格不菲,但一般會有少量優(yōu)惠票或干脆就是贈送票在大學網(wǎng)站上公布,先到先得。很多留學生熟悉了門路,常常用這樣的辦法得到門票。聽幾位留學生說,他們有位同學在這方面特別有經(jīng)驗,其父母來美國兩次往返,都是通過優(yōu)惠的方式拿到超低價機票和免費機票。他們說,這叫作“合理合法地把美國的優(yōu)惠政策用足”。
寫于2014年
訪宋氏三姐妹的母校
中國古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套用到大學上,可以說,校不在大,出了名校友則廣為人知。美國南方佐治亞州的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就是這樣,至少在中國人心目中是赫赫有名的,因為它是宋氏三姐妹(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的母校。
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在佐治亞州的梅肯(Macon)市,跟澳門的英語拼寫Macao很相似。梅肯市是梅肯縣的縣治。美國的地名,不光跟英國有很多雷同,本國之內(nèi)也多有重復的,叫“梅肯”的縣,在美國就不止一個,除了佐治亞州之外,田納西州、北卡羅來納州、伊利諾伊州都有梅肯縣,大概是以當年的一個議員的名字命名的,反正你用我也用。佐治亞州的梅肯在州首府亞特蘭大以南81英里(約130公里)。這里被稱為“世界櫻花之都”,據(jù)說有30萬株櫻花!華盛頓的櫻花夠有名吧,才幾千株。每年的三、四月間,梅肯都要舉辦櫻花節(jié)。我們?nèi)サ臅r候時節(jié)已過,此行也不是為了看櫻花,主要想去看看宋氏三姐妹的母校,順便觀訪其他大學。
沿75號公路一路南下,一個多小時就到了。百年以前,美國南方是重要的棉花產(chǎn)地,梅肯的紡織業(yè)曾經(jīng)興盛一時,但現(xiàn)在勝景不再。市區(qū)人口30萬,只能算是一個小城。有一些現(xiàn)代工業(yè),但比不上亞特蘭大這樣的大都市。俗話說,“富不富,看房屋”,中外一樣。在梅肯看到的民居,大多是一層的平房,散落在樹林中、草坪上,兩層的獨立別墅較少,比亞特蘭大的民居明顯陳舊一些,如同南方農(nóng)民,樸實,帶點滄桑。市區(qū)街道的格局大概相當于中國北方縣城的樣子,多為雙向兩車道,車流不太擁擠。
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英文名稱Wesleyan College,并不帶“女子”字樣。坐落在梅肯市北郊,緊靠一條馬路,沒有圍墻,也沒有欄桿,靠草坪與外面隔開。學校沒有巍峨的大門,光看到的一邊就有好幾個門,其中一個可能算是正門,兩邊各一個兩米左右的門垛,兩扇不高的鐵欄桿門八字形開著,其余的校門就是一個個入口。當然更沒有門衛(wèi),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出入。也沒有校牌,只在門垛上的大理石上刻著校名“WesleyanCollege”。總之,貌不驚人,甚至走到跟前還不知道。
學院歷史還是有點長度的。學院創(chuàng)立于1836年,據(jù)說是全球第一家專門向女生頒發(fā)學位的高等學府。原名為佐治亞女子學院,1843年改名為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附屬于聯(lián)合衛(wèi)理公會教堂。網(wǎng)上說,衛(wèi)斯理安學院“位于美國一座環(huán)境優(yōu)美且歷史悠久的南方小城,當?shù)貧夂蚯逅巳恕薄Hチ瞬庞辛藢嵉伢w驗,“環(huán)境優(yōu)美”,主要是樹木多,幽靜嫻雅,很多大樹冠蓋龐大,草坪一片連一片。不僅衛(wèi)斯理安校園,梅肯市也如此,這是美國南部的普遍特點。至于說氣候清爽,我們這次在盛夏季節(jié)來,沒有體會到。亞特蘭大被人戲稱為“hotland”(熱地),梅肯也一樣,夏日時節(jié)艷陽似火。下午4點了,一出汽車,熱浪還是撲面而來。好在滿校園都是大樹,一到綠蔭下頓感涼爽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條道路兩旁站立著很多高大的中國特色樹種——銀杏,不知何年所植,今已亭亭如蓋,估計有近百年的歷史,讓我有著海外逢故人的親切感。
看學校介紹和導游圖,校園占地200英畝(約80萬9371平方米),格局大約相當于我國一個中專學校,四周綠茵環(huán)繞,建筑是維多利亞風格,據(jù)說已被列入美國國家歷史遺跡名錄。美國建國不到300年,100多年的東西歸入文化遺產(chǎn),并不奇怪。當初學院規(guī)模不大,僅有一幢主樓,學生自然不多,一般都是南美富裕人家的小姐。后來才增建了配套建筑。20世紀初,主樓由希臘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筑風格改為維多利亞風格,又增蓋了雙層斜坡式樓頂,使之成為“教育用房之最完美的大廈”。1900年,學院又建了一座附屬建筑,為新入學的學生提供住處。校園內(nèi)環(huán)境清靜、舒適,為來此讀書的女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
正是暑假期間,天氣又炎熱,衛(wèi)斯理安校園內(nèi)很少遇到行人。只看到幾個中國面孔的女孩子,打著遮陽傘,向教學樓走去,也許是中國留學生暑期待在學校,也可能是來此地學習英語的短訓班學員。校園內(nèi)有一個小湖,水平如鏡,綠樹環(huán)繞。一群灰天鵝在湖邊草坪上悠閑散步,身材肥碩,步態(tài)優(yōu)雅儼若紳士,一點都不怕人,看來是喂養(yǎng)日久,早就以此為家,樂不思“遷”了,學生一放假,它們就是這里的主人。
該學院雖為女校,卻把馬術作為體育必修課程。校園邊上就有養(yǎng)馬場,幾匹馬在馬廄中悠閑地吃草,這在別的學校很少見到。
宋靄齡、宋慶齡和宋美齡,都曾在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讀書。這所女子學院也因培養(yǎng)了宋氏三姐妹而名聲大振。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大靄齡1904年來此讀書,1909年畢業(yè)回國;慶齡1908年來,1913年畢業(yè)回國;美齡是跟著二姐一起來的,當時年齡太小,無法在學校注冊,就在其父的友人家里學習,相當于“預習”。當時還是清光緒年間,從中國來美國,都是乘船先到西海岸,然后再來南部,對三位女子來說,留學之路可謂漫長。至于她們的父親為什么選擇這所學校,原因尚不清楚。宋氏三姐妹對母校很有感情,宋慶齡還為母校做過捐贈。
其實,宋氏三姐妹真正在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共同讀書的時光,就是1908—1909年間。后來,宋美齡在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就讀一年后,因為兩個姐姐都畢業(yè)回國了,為了跟當時在哈佛大學就讀的哥哥離得更近一些,就轉(zhuǎn)入美國東北部波士頓的韋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這所學院是由信奉天主教的人士創(chuàng)辦的,與美國基督教衛(wèi)斯理安各教派毫無關系。因為音譯接近,特別是宋美齡在這兩所學校都讀過書,所以,人們經(jīng)常會把兩個學校混為一談,以為宋氏三姐妹的母校是波士頓的韋爾斯利學院。網(wǎng)上有資料在介紹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時,說它與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等校入選最佳私立大學前10名,很可能是把梅肯的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與波士頓的韋爾斯利學院混為一談,張冠李戴了。
上述兩所女子學院都屬于文理學院,有的文理學院是男女同校,但它們?nèi)匀皇菃渭兊呐訉W校。美國的文理學院(college)與綜合性大學(university)、科技大學(institute)、社區(qū)學院(community college)不一樣,文理學院以通識教育為主,課程內(nèi)容主要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與藝術學科,沒有醫(yī)學、工程、財經(jīng)等應用學科。有的將其翻譯為“人文學院”,給人的印象是純粹文科教育,可能形成誤導。文理學院主要提供學士學位教育,一般不開設研究生課程。但不要因此小看它。很多綜合性大學的研究生院實力很強,但本科教育不受重視,本科生讀書期間很少能見到教授,特別是名教授。而文理學院的特點是精英化教育,小班教學,教授走進課堂,師生互動頻繁、聯(lián)系密切,因此保證了人才培養(yǎng)的質(zhì)量,很多畢業(yè)生進入重要崗位就業(yè)或升入名校的研究生院深造,像希拉里·克林頓就是從韋爾斯利學院畢業(yè)后進入耶魯大學讀研究生的。這些年,國內(nèi)很多“學院”紛紛升格為“大學”,在本科教育基礎上追求碩士點,有了碩士點又想上博士點,讓學生和家長形成了固定印象,認為學院總是比大學低一個層次。其實在本科教育方面,著名的文理學院并不輸于綜合性大學。全美現(xiàn)有400多所文理學院,生存之道就是保持特色、錯位競爭。波士頓的韋爾斯利學院一直被認為是全美極棒的女子學院之一,多年來在全美文理學院一直名列前10位,中國老一輩作家冰心、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萊特和希拉里·克林頓等都是這所學校的畢業(yè)生。而梅肯的這所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排名在150名左右,算是中等偏上。100多年前,它也許是一所貴族學校,如今不再貴族,但仍有個性,雖為教會所辦,但對學生的宗教信仰沒有要求。它不追求規(guī)模,一直保持小而精的特色。
梅肯市有5所大學,要論歷史、規(guī)模,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都不是排在前面的。同一個市里的摩斯大學(Mercer University)也是私立學校,創(chuàng)建于1883年,比它早3年。摩斯大學現(xiàn)有學生8000多名(也說有9000名),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才600多人。摩斯大學授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是綜合性大學,而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只授予學士學位。前者建校比它早,規(guī)模比它大,學位比它高,但在中國的知名度遠不如它。除了著名校友的歷史影響,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現(xiàn)在也與中國聯(lián)系密切。它與廣州大學合作建立了孔子學院,一進校園,老遠就看到孔子學院大大的招牌。學院網(wǎng)站專門有中文視頻,由中國學生用中文介紹學校,這些是其他很多大學所沒有的。這所學校與中國的特殊淵源和密切關系已成為它的一個亮點,網(wǎng)上資料顯示,在近年來中國留學生較多選擇的學校中,衛(wèi)斯理安女子學院排名一直靠前。
發(fā)表于2015年9月20日法國《歐洲時報》
美國南方的“千島湖”
浙江省的千島湖中外聞名,到了美國才知道,南部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也有一個“千島湖”,就是拉尼爾湖(Lake Lanier)。這個湖跟浙江千島湖一樣,都是人工湖,形成于60年前——美國陸軍工程兵于1956年在查特胡奇河(Chattahoochee River)建造攔水壩而形成湖面,河邊很多小山包淹沒在水里,成為“千島”。亞特蘭大的宣傳材料喜歡將其稱為“城中湖”,其實它跟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揚州瘦西湖這樣的城中湖不完全一樣。這里所說的“城”,是包含了15個縣在內(nèi)的“大亞特蘭大”的概念,從這個意義上說,拉尼爾湖是在亞特蘭大“城內(nèi)”。浙江千島湖距離最近的城市杭州還有近200公里,而拉尼爾湖散布于亞特蘭大東北部五個縣之間,水壩坐落在亞特蘭大市東北郊的布福德(Buford),距亞特蘭大市中心不過80公里。湖水面積約150平方公里,當然比不上浙江千島湖580平方公里那樣浩瀚,但水域面積是杭州西湖的20多倍,是南京玄武湖的30多倍,也是一個巨大的湖面。湖水呈帶狀綿延展開,水面寬闊,清澈幽深。湖岸總長1114公里,曲曲彎彎的湖岸,星羅棋布的小島,若沒有導航儀,開船在湖上十有八九會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有人曾經(jīng)整整一天圍著拉尼爾湖轉(zhuǎn)悠,只看了它的十分之一還不到。
湖水對于任何一座城市都是珍貴財富,而且是能夠衍生出財富的“資本”。拉尼爾湖形成之后就成了著名風景區(qū),給亞特蘭大增添了一道美景,也為民眾的快樂生活提供了基礎條件。這里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通往市區(qū),80公里在家家有車的美國人眼里實在不算遠。臨水而居、戲水而樂歷來為人向往,湖邊豪宅連綿,一個比一個氣派,很多價值超過150萬美元,而在亞特蘭大市區(qū),一座普通的獨體別墅不過30萬美元左右。周邊還有19個公園、17個高爾夫球場,可知水上休閑和運動項目多么豐富!1996年亞特蘭大百年奧運會的皮劃艇等水上賽事就在這里舉辦。
游艇碼頭也沿湖岸排展開來。這樣的碼頭類似于“私家停車場”,是游艇上等玩家的專用停泊地。聽說美國玩劃艇、游艇的分幾個等級:最普通的是把劃艇放在汽車頂上,跟放輛自行車一樣,載到水邊就放下來,這種劃艇就是一兩個人玩玩,不可能太大。再高檔一點的是汽車后面掛一個平板拖車,船放在上面,拉來拉去。最高檔的就是擁有私家碼頭了,泊船靠岸,隨時等候主人解纜,可想而知,價格肯定不菲。
當然,1000多公里的湖岸不可能全被富豪占據(jù),絕大部分水面和濱水區(qū)域還是大眾游樂之地。湖里有觀光游船,可乘幾百人,摩托艇在滑過水面玩刺激,小帆船在湖面任意漂蕩,也有一人的小劃艇可供悠閑揮槳。湖邊樹木茂密,樹林里愛熱鬧的人結伙成群,燒烤、跳舞、野餐,有的帶著煤氣罐、桌子、食材、飲料,一大群人圍著燒烤、暢飲。也有人找個清靜地方安靜垂釣,或者躺在吊床上悠閑晃蕩。夏日的周末,這里更是游人如織。人造的細沙淺灘上,大人小孩快樂地戲水、沖涼,湖濱儼然一個游樂場。
湖邊還有一道特殊的風景——房車。很多房車停在湖邊一住幾個月,甚至半年,旁邊是自家小車。房車內(nèi)生活設施齊全,停車區(qū)域內(nèi),水、電、下水道一應俱全,來了就可以接上。采購生活用品則靠自家小車。臨水而居,湖邊垂釣,現(xiàn)捕現(xiàn)殺,自烹自享,其樂融融,比瓦爾登湖邊的梭羅更為愜意自在。
水危機是全球性問題,在缺水地區(qū)更有切身體會。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口增加都很快,水資源壓力更大,節(jié)約水資源的意識也強。在洛杉磯國際機場,我見到一個引人注目的節(jié)水廣告牌,上面寫著:“Water isn't angry about your 20 minutes shower,just dis appointed.Keep shower to 5 minutes or less to save 5,500 GA Layear.”(你淋浴20分鐘,水不是憤怒而是失望。淋浴5分鐘或更短,一年可以節(jié)水5500加侖。)下面還有“savethedrop”(節(jié)約每一滴水)。國際機場做這樣的廣告,可見節(jié)水成為彌漫在人們周圍的一種文化氛圍。
佐治亞州地處美國東南部,年降水量比加利福尼亞州多一些,但隨著城市擴張、經(jīng)濟發(fā)展,水當然也成為寶貴資源,拉尼爾湖也引發(fā)了水資源之爭。60年前準備在亞特蘭大建造大壩時,陸軍工程兵部隊提交的報告說,水壩應發(fā)揮四種功能:防洪、發(fā)電、確保下游航行、保證亞特蘭大獲得充足且日益增加的供水。大湖形成之后,已經(jīng)成為亞特蘭大地區(qū)的基本用水來源,充足的水源促進了城市的快速發(fā)展。有關資料顯示,1960—2008年的40多年間,亞特蘭大市區(qū)人口從100萬多一點,增長到約580萬,成為美國第十大城市群,拉尼爾湖成了亞特蘭大的“圣湖”。特別是,當年建造布福德大壩是聯(lián)邦政府埋的單,亞特蘭大市一分錢未花,卻從水壩和水庫中獲益最多,也沒有人監(jiān)督亞特蘭大地區(qū)的擴張,這當然讓附近的州很難心理平衡。
佐治亞州要求美國陸軍工程兵部隊減少對下游的放水量,引起了別的州的不滿。反對者對此質(zhì)問:“難道會吵的孩子就一定有糖吃嗎?”他們說,即使不討論下游的生存問題,仍然允許亞特蘭大揮霍更多的水,也是不明智的。有人比喻說,就如同你把信用卡借給別人,他對你承諾只用一次,但實際上他已經(jīng)刷卡上癮。尤其是佐治亞州的近鄰阿拉巴馬州與佛羅里達州,它們與佐治亞州一樣地處美國南部,氣候炎熱,對水的需求不亞于佐治亞州,查特胡奇河又是佐治亞州與阿拉巴馬州的界河,因此三個州圍繞拉尼爾湖的水資源之爭一直沒有停止,有人將其喻為“三個胖子在一場盛宴上爭奪一串葡萄”。目前,佐治亞州和其他幾個州的水資源談判還在進行中,甚至將官司打到聯(lián)邦法院,但至今還沒有解決問題的良策。
2007年,美國東南部大旱,佐治亞州州長率領100多名議員在州政府大樓前,非常虔誠地祈求上帝降一場大雨,緩解已經(jīng)嚴重危及佐治亞州乃至整個東南部的大旱。接下來一周的美國《時代周刊》卻抨擊了州長和州議員,批評他們只知道依賴仁慈的主,卻缺乏節(jié)水意識。當東南部大旱時,州長和當選的議員竟在戶外公園建造了一個人工雪山,這一景點需要100萬加侖的水,這難道也是上帝的意旨?批評者還指出,灌溉佐治亞州的棉花農(nóng)場浪費了很多水,他們卻熟視無睹。看來,無論是誰,即使你靠著一個浩瀚的大湖,只想用水而不節(jié)水,總會受人詬病的。多年前,佐治亞州政府已經(jīng)提出警告,要求亞特蘭大市民節(jié)約用水。目前,該市很多小區(qū)、道路邊上的公共草坪的澆灌,都采用自動噴灌,由電腦控制時間和水量。一些農(nóng)場種植的蔬菜和水果,在塑料地膜下面都設置了滴灌系統(tǒng)。可見節(jié)約水資源已經(jīng)逐漸引起了社會的重視。
發(fā)表于2016年10月8日法國《歐洲時報》
復活節(jié)州長官邸半日游
報名去佐治亞州州長家參加“Easter Egg Hunt”(復活節(jié)撿蛋),電子郵件告知獲準,我們?nèi)液芨吲d。復活節(jié)是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日期不固定,2016年的復活節(jié)是3月27日,過了春分月滿后的第一個周日,但州長家的“撿蛋”活動安排在3月19日,周六。所謂“撿蛋”,就是在草坪上放一些塑料雞蛋,讓游客們?nèi)臁『⒆觽兲貏e喜歡這種活動——還有一些其他活動。佐治亞州每年都舉辦這項活動,已經(jīng)形成慣例了,人們主要是到州長官邸的大院子里玩玩。州政府網(wǎng)站提前兩周通知,網(wǎng)上報名,先到先得。兒媳報名搶到,但一時之間忙亂,把我和妻子的名字都拼錯了,而且沒料到兒子出差能回來,沒有給他報名。因此,出發(fā)前要我們帶上護照以便證明身份,兒子能否進去還不敢肯定。
州長官邸位于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市的富爾頓縣(Fulton County)。富爾頓是佐治亞州100多個縣之一,縣治就在亞特蘭大,可稱為亞特蘭大市的“首縣”。這是亞特蘭大的富人區(qū),憑眼睛也能看得出來,不光房子大、院子大,草坪也大,且更整齊。亞特蘭大是森林城市,幾乎每個縣的道路兩邊都是樹木綿延成林,但在別的縣區(qū),大片樹木是原生態(tài)。富爾頓縣路邊的樹木顯然經(jīng)過修整,更加整齊養(yǎng)眼。
網(wǎng)上公布,“撿蛋”活動上午10點開始。我們9點30分開車出發(fā),10點多到達。其時官邸里面車子停了一排又一排。我們做好打算,實在進不去就在外面看看熱鬧,反正一道矮矮的鐵欄桿圍墻也擋不住視線。等到進入大門,兩個警察簡單問了預約的名字,也沒問人數(shù),只記下了車牌號,就放行了。一個類似保安的非洲裔男子指示何處可以停車。
官邸是一幢美國南方風格的花園別墅,跟好萊塢電影中的南方莊園一樣,地勢高敞,開闊氣派。官邸門前廣場飄著三面旗幟,一個大噴泉射出圓圓的造型。縣里一般人家的草坪這時還是黃草覆蓋,剛剛冒出一點綠意,而官邸的草坪卻是常綠的,四面鋪展開來,看來耗資不菲。院子里幾十棵老樹冠蓋碩大,幾株綠油油的廣玉蘭躥到四五層樓高,總也有百年歷史。梨花、桃花、櫻花開滿枝頭,比縣里一般地方的花木開放得早些。是否因為官邸地勢高敞,“向陽花木易為春”?
參加活動的人很多,服務人員統(tǒng)一著淺綠色T恤,上面寫著“Govern ormansion volunteer,Easter Egg Hunt,3.19.2016”(州長官邸志愿者,復活節(jié)撿蛋,2016年3月19日)。兩個帥氣的白人小伙子熱情地告訴我們,10點鐘活動一開始,放在草坪上的(塑料)雞蛋就被歡樂的人們一搶而光了,但接下來還有很多活動都很有趣,包括跟州長夫婦合影。
官邸主樓兩層,四方形,一圈都是走廊,羅馬柱,東西各一個陽臺。目測一下,每個陽臺長寬各有10多米,面積100多平方米。東部的陽臺敞開,有一個花壇。兩排長桌,專門提供熟雞蛋和彩筆給孩子們畫畫,小孩子興致勃勃地涂鴉。西邊的陽臺帶頂棚,頂棚下擺著多種點心:餅干、蛋糕、蛋卷、爆米花,還有飲料和水,供游人享用,大人小孩邊吃邊玩。陽臺北邊有一個10多米長的走廊,上面紫藤纏繞,向陽的地方已經(jīng)開出了幾串紫色的花,再過半個月一定花團錦簇。走廊外面是一個用透明大布蒙著的長方形,提示牌告知,那是室內(nèi)游泳池的上蓋,不能走進去踩的,邊上有人站著護衛(wèi)。頂棚西邊不遠處,一棵高大的梨樹,白色的落花飄飄揚揚撒在綠色草坪上,游人身上也落了很多花瓣。
我們一家包括小孩子在周圍玩。房子周圍,很多神話故事里仙子、公主造型的美少女專門陪孩子們照相。還有好多迪士尼卡通片中的人物晃來晃去,供人合影。最多的是“兔子”,復活節(jié)的主要角色。還有“鋼鐵俠”勇武威猛,“米老鼠”活潑可愛,“小狗”憨態(tài)可掬。“大牛”也在人群里晃來晃去,“牛”身上寫著“Eatmorechikin”(多吃雞。chikin是模仿小孩子的發(fā)音)。聽說這是一家專門經(jīng)營雞肉的餐飲店的廣告。不光小孩子喜歡和他們照相,大人也一樣,我們就不斷和這些卡通人物一起照相。我還問一位威武的警察可否合影,他很樂意地和我并肩微笑拍照。
想進入州長官邸的人起初在外面排了很長的隊,后來人少了,我們也進到了里面。一樓有廚房,幾位戴著白帽的廚師忙著做點心。一個有100多平方米的舞廳,四面掛著一些人物的畫像,應該是歷屆州長。現(xiàn)任州長和夫人專門在此與游客合影,后面一個由人裝扮的高高的“白兔”固定不變。州長夫婦分坐兩邊,中間留給小孩子或者媽媽。我們一家人也跟州長夫婦合了影。有專人用游客的手機為人拍照,另有人用相機拍。兩天以后,就可以在州政府的網(wǎng)站下載照片。合影結束,州長夫婦和每一家都握手致意。合影結束即可走出官邸。二樓是州長辦公室和臥室,不讓參觀。
12點過后,游人漸漸驅(qū)車離開,活動基本結束。晚上看了網(wǎng)站,州長名叫Nathan.Deal(內(nèi)森·迪爾),佐治亞州本地人,1942年出生,今已74歲,有四個子女、六個孫輩,在中國早該回家含飴弄孫了。但看網(wǎng)上照片,至少從2011年起,此君就作為州長參加“復活節(jié)撿蛋”活動了。不知這算不算老人政治?在美國,個人收入屬于隱私,詢問是不禮貌的,但公職人員不在此列。州長的工資在網(wǎng)站上公布,年薪13萬多美元。這個收入大約相當于一個普通體力工人的3倍,比一個技術工人工資高不了多少,跟一般大學教授的年薪差不多,而和企業(yè)家、牙醫(yī)、律師相比,就要低不少了。如果不考慮匯率,13萬的年薪,比中國的省(部)長要低,大約相當于大學四級教授的工資。
那天和一個中國留學生家庭聊天,其父和我年紀差不多,對州長闊綽豪華的官邸很是稱贊,感慨地說,在中國任何一個省(區(qū)),哪怕是地廣人稀的邊遠省份,省長也不會住這樣寬大的莊園,“這州長一定很有錢”。他兒子告訴父親,這處官邸現(xiàn)在是州長住著的,但不是州長的私產(chǎn),任職入住,離職搬走,天經(jīng)地義,跟州長有錢沒錢關系不大。
一群中國來的家長都在議論,州長夫婦從10點開始,堅持兩個小時當“活道具”,也真不容易。大家還比較驚奇的是“入門”的簡便,網(wǎng)上報名只是為了控制人數(shù),沒有任何審查手續(xù),需要提供的就四項信息:報名者及同行成人的名字、同行兒童人數(shù)、電話號碼、電子郵箱。難道不怕混進來壞人甚至刺客?要知道,半個世紀之前,這個國家可是連總統(tǒng)都被刺殺過不止一次的。20年前亞特蘭大百年奧運會、3年前波士頓馬拉松比賽,也都發(fā)生過爆炸案。而今天進入官邸時,簡單問問就放行了,連安檢都沒有,在我們看來太粗心,太沒有安全防范意識了!但熙熙攘攘幾百上千號人,白人、亞裔、非洲裔、拉美裔,還有我們這樣的外國旅游者,半天下來,沒有發(fā)生任何問題。從網(wǎng)上看,這項活動已經(jīng)持續(xù)多年,也沒有聽說出過什么亂子。一些沒有趕上參加的留學生要我們把照片發(fā)去分享,表示明年要早點報名,爭取也去“撿蛋”,大人小孩到州長官邸樂一樂。
寫于2016年4月
在美國幼兒園感受父親節(jié)
進入6月份,兒童們的活動多了。這幾天在美國看微信,國內(nèi)幼兒園慶祝六一節(jié)啦,搞畢業(yè)活動啦,都很熱鬧。有朋友發(fā)微信說,參加了孫子的幼兒園畢業(yè)典禮,還配了照片和視頻,堪稱“高大上”,儀式感很強。這位六十多歲的教授感動得熱淚盈眶。這很好理解,看到孩子童年過得快樂,還有隆重的儀式見證他們的成長,當然為孩子的幸福感到喜悅。如果再聯(lián)想到自己的童年,一對照,更有深刻的感觸,流下淚水是自然而然的。有的幼兒園還組織畢業(yè)旅行,把活動延伸到了校園之外。深圳的孩子們坐船到海上觀光一天,家長隨行,唱歌跳舞,拍照聚餐,充滿濃濃的歡樂。當然,所需費用要家長另掏腰包。這些活動,有的是學校組織的,有的是家長自發(fā)組織,為孩子慶祝,給孩子們增加歡樂感和幸福感,連我們間接分享的人都覺得很快樂。
美國的節(jié)日很多,五花八門,但不過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也沒有統(tǒng)一的兒童節(jié)。在美國,六一期間,從政府到學校,都沒有公眾性的慶祝活動,商家當然也沒有宣傳、促銷。不過,今年6月在美國,我見識了幼兒園的父親節(jié)活動,覺得也很有意義。
西方的父親節(jié)在每年六月的第三個周日,今年趕在6月18日。孫女的幼兒園兩周前就通知,提前在周五(16日)中午慶祝節(jié)日,幼兒園舉辦一個午餐會,邀請爸爸參加,也邀請爺爺(姥爺)。孫女很早就鄭重地告訴我:“爺爺,星期五要請你吃飯。”為此我還特意去買了一件新衣服。孫女上的是一家教會辦的幼兒園,但不像有人顧慮的那樣,要孩子做禱告等等。整個幼兒園,除了在一個不起眼的邊上掛了一個木頭的十字架,其他方面沒有宗教色彩的內(nèi)容,教室里貼的也都是兒童畫。早上送孫女去幼兒園時,看到他們的活動廳里擺了十七八張桌子,潔白的臺布已經(jīng)鋪好,每桌上飄著一個星條形的氣球,是美國國旗的變形圖案。
11點再到幼兒園時,他們班里很多孩子已經(jīng)被爸爸帶去吃飯了。午餐在一個大廳里,家長帶著孩子走進大廳,各人自選座位。擺了十七八桌,沒坐滿。有當?shù)厝耍腥A人,還有韓國人及印巴人、中東人、拉美人。(寫到這里忽然想起,不知什么原因,這家幼兒園,非洲裔的孩子很少,這次沒有看到非洲裔家長。)幼兒園的老師滿面笑容,跑來跑去地忙碌著,給每一位家長和小朋友送食物。看年齡,來賓主要是爸爸,也有爺爺(姥爺),還有媽媽跟著來的。鄰座兩位老先生,鶴發(fā)耀眼,肯定是爺爺輩的。我們同桌的,有白皮膚的美國父女一對、黑皮膚的拉美人父女一對、黃皮膚的亞洲人父女一對。
午餐會開始之前,幼兒園老師要求每個小朋友送給爸爸一件禮物。禮物都是一樣的,用紙袋疊成男式襯衫的樣子,打著領帶,寫著“Happy Father's Day 2017”,下面是小朋友的名字。很明顯,這是老師幫助制作的。打開來,里面是一個鏡框,裝著孩子的照片,拍照的孩子拿著一樣的紙板,寫著同樣的話:“Dady,I'm NUTS about you!Happy Father's Day 2017.”前面的話大致意思是:“爸爸,我是你的瘋狂粉絲。”蠻時髦的。
午餐的飯菜其實挺簡單,家長每人一個一次性盤子,兩個熱狗,一勺土豆泥,一片西瓜,一杯冰鎮(zhèn)橙汁。小朋友的是幾塊炸肉團、土豆泥、西瓜片。不夠吃還可以再要。每個座位上還有一粒圓巧克力。桌子中間放的是炸薯片等小零食,自己拆開享用。其間,老師拿著平板電腦輪流給每一家照相,還有老師來和小朋友合影。
午餐進行了半小時,老師召集小朋友都到舞臺上,為爸爸獻歌。孩子們一個個唱得歡樂而投入,有的還活躍得邊唱邊跳。我聽不懂歌詞,大約是祝爸爸節(jié)日快樂吧。奶聲奶氣的童聲回蕩在大廳里,室外是炎炎夏季的驕陽,室內(nèi)溫馨、熱情洋溢。合唱結束后,每個孩子快樂地回到爸爸身邊。整個活動簡樸、自然,沒有莊嚴隆重的儀式,也沒有聲光電化的環(huán)境營造,四十多分鐘,活動結束了。接著重新布置桌子,12點鐘,還有幾個班的爸爸要來。
5月份過母親節(jié)也是這樣,請媽媽們來午餐,也歡迎奶奶(姥姥)來。同樣是要小朋友給媽媽送禮物、獻歌。
我們常常聽到“要從娃娃抓起”的話,是說要從孩子早期著手,主要側(cè)重的還是知識教育和才藝培養(yǎng)。其實情感、品德教育更要在幼兒階段開始。幼兒園在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組織一些活動,讓孩子知道有一個屬于爸爸(媽媽)的節(jié)日,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敬愛父母的意識,我覺得這樣的做法挺好,值得國內(nèi)的幼兒教育學習、借鑒。而且,我知道,這樣的活動,不需要家長額外交費。
寫于2017年6月
哇!泥漿跑
見過不同種類的運動,有考驗體力和毅力的,有需要體力也需要技巧的,也有玩刺激的,但不管哪種運動,即使一身汗水,人總還是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一個偶然機會,在美國見到了一種另類運動,另類在哪里?不是一身汗水,而是一身泥水,“臟了吧唧”是其顯著特色,名字叫作“泥漿跑”(Tough Mudder)。
上網(wǎng)查了一下資料:
泥漿跑,或譯“泥巴硬漢”“爛泥比賽”,是一項10—12英里的跨越障礙比賽,由英國特種部隊設計,目的是測試你的體力、耐力、毅力和友誼精神。在長16—20公里的賽道中,主辦方設置了20多道用于軍事訓練的路障,以此來測試參賽者的力量、耐力和毅力。有些環(huán)節(jié)還需要依靠同行伙伴間的配合才能完成。
泥漿跑,是最近幾年來極為熱門的運動項目之一。泥漿跑參賽費是每人155美元。該項活動是Will Dean在就讀哈佛商學院的時候構思出來的,適合各個不同年齡段的人參加。泥漿跑已經(jīng)成為社交媒體討論的熱門話題,并且越來越受歡迎。2012年,創(chuàng)始人Will Dean預測,在不遠的將來,“參與障礙賽和泥漿賽跑的人數(shù)會超過參加傳統(tǒng)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的人數(shù)”。2013年,這種情況在美國便初露端倪。
自2010年5月開啟以來,泥漿跑已經(jīng)被美國、澳大利亞和整個英國廣為接受,到2012年,累計參賽選手達到100萬。
那天去一個湖邊玩,看標語才知道,這就是爾灣湖,爾灣市的主要水源。我早就在地圖上看到,還想去看看呢,沒想到今天無意間碰上了。一個山間水庫,攔水壩看得清清楚楚,面積不大,一覽無余,在我國的浙江、福建,很多鄉(xiāng)里的水庫都比它大。四邊的山基本禿著。加州的山,不像中國南方的山滿目蔥蘢,而是山體近乎赤裸。就這樣,山腳下還停了很多房車,看來是沖著那片水域來的。湖邊的一大片空地,汽車停得密密麻麻,每輛車收15美元停車費。
泥漿跑的起點在湖邊的空地上,四個塑料的滑道,傾斜度很大,上面流著水,人排隊等候進入,有人推一把,呼啦滑下去。下面是一個深深的泥水潭,新挖的,人撲通一聲掉到水里,頭都看不見了,又呼啦一下從水底冒出來,滿頭滿臉都是泥漿,抓著繩子爬上岸,繼續(xù)向前跑。中間一段平地,進入另一段,又有五六個新挖的坑,挖出的土在邊上堆成一個個崗子,坑里滿是泥水。參賽者一個接一個,從崗子上滑到泥水坑里,再爬到另一個崗子上,接著滑入下一個泥潭。一個個泥身“鬼臉”,男男女女全無人樣。最后經(jīng)過一個堆滿泡沫的區(qū)域,算是在里面洗洗。這是一個“finish”(終點),邊上有更衣室。參賽的人一隊一隊的,穿同樣的T恤。比賽之前很整齊好看,比賽完了出來渾身如同泥猴。以前在煤礦,聽說“礦井上來無丑俊”。現(xiàn)在看這泥漿跑,無論是帥哥還是美女,一坑泥巴把大伙抹平了。但他們一個個開心得很,笑哈哈地合影,還擺著各種姿勢。
看賽事廣告,整個比賽包含20個環(huán)節(jié)。最前面的幾百米可能就是初級階段,如果套用“半馬”(半程馬拉松)的說法,這可能只算是“十分之一泥(漿跑)”,新手熱熱身、體驗體驗就結束了。還有一些人接著往湖邊跑,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可能更有挑戰(zhàn)性,可惜沒法跟上去看。
湖邊的棚子下面,大樹底下,很多人在吃喝玩樂,有的帶著帳篷,支在草地上,還有樂隊演唱。看熱鬧的比參賽的多多了。
在美國,但凡有個什么活動,都會有好多人圍觀,看比賽同時也在吃喝玩樂。這種泥漿跑,就像明代張岱《西湖七月半》所說,各色人等都有,參賽的、助陣的、觀看的,也有并不為觀看就是周末郊游的、賣東西的、唱歌演出的,更多人可能就是來湊個熱鬧。有人說,由此看出美國人生活的無聊,其實也能體現(xiàn)出他們生活的有閑、放松、會玩。泥漿跑是一種更貼近生活實際的玩法,考驗人在異常環(huán)境下的適應能力。在中國,這項一身泥水的運動目前還很少見到,也許很快也要熱起來。但肯定的是,只能在夏季玩,大冷天滾在泥漿里,比冬泳更寒冷,一般人還真接受不了。
寫于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