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法律知識學習手冊
- 七五普法圖書中心
- 753字
- 2021-05-12 17:51:00
未成年人可以自己選擇信不信宗教嗎?
案例分析
陳某是一個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初中男孩。由于陳某的爸爸媽媽長年在國外工作,他一直都跟隨爺爺奶奶生活。陳某的爺爺篤信基督教,是某市基督教教協會的會員。爺爺覺得孫子陳某善良的本性很適合信仰基督教,于是多次和陳某聊天,希望陳某信仰基督教。但是陳某自己并不是對基督教很有興趣,對基督教也很少了解。那么,陳某該不該聽從爺爺的話呢?
根據《憲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由此可見,在我國,信仰宗教是自由的。每個公民都有選擇信仰宗教還是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選擇信仰何種宗教的自由。這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所以說,陳某自己信不信教,是由其自己來決定的。如果他覺得自己對基督教還不太了解,也沒有產生興趣的話,完全可以不用考慮爺爺的話。當然如果他自己覺得先加入基督教,再對該教進行了解,培養興趣,也是可以的。
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深度解析
我國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以下含義:(1)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2)公民有信一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另一種宗教的自由;(3)公民有過去信教現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不信教現在信教的自由;(4)在同一宗教里公民有信這一教派的自由,也有信那一教派的自由;(5)公民有參加宗教儀式的自由,也有不參加宗教儀式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