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房,吳丞相與幾位尚書大人正在和皇上議事。
“皇上,經查這水災賑災五千兩銀子,江北文為太子一共貪污了三千二百三十兩。”工部侍莫聰說道。
“皇上,臣查到那二十多名女子雖是趙知府到任襄城后第一次送去給太子的,但趙知府原在洛城時就常強搶民女送去給太子,因此才升到了更富饒的襄城。”刑部尚書魯尚書說道。
皇上聽了這些話,心煩意亂,揉著腦袋思索著該如何對太子小懲大誡。
畢竟在皇上心中,無論是災民還是民女都不過是個貧賤百姓罷了,比起太子的前程,自己的延年益壽,這些百姓的命根本不值一提。
“皇上,臣還查到工部尚書司徒浩在天牢自盡的當日,太子派人用他全家的性命威脅了他。”魯尚書接著說道。
“什么?”皇上有些動氣了。
魯尚書知道皇上的逆鱗在天牢。當年皇上繼位后,一位王爺叛亂被關進天牢,后竟在天牢中傳遞消息組織叛軍,差點顛覆了皇權。
從此皇上一直對天牢嚴加管制,不允許任何人插手。
“聽說太子想要在天牢中安插一些人。”禮部尚書張大人添油加醋的說道。
“是有此事。”魯尚書說道:“不過皇上不用擔心,我刑部管理天牢一向只聽從陛下旨意,司徒浩之事是因為當日值守之人曾是太子的門客,才被太子利誘,如今這人已經被關起來嚴審,以儆效尤。”
“唉”皇上嘆了口氣。
看來這滿朝文武對于太子都十分不滿,竟然沒有一個幫太子說話的。
皇上不禁看向了吳丞相,往日里他是最維護太子的,今日卻一言不發不知。
“吳丞相,你如何認為?”皇上問道。
“老臣以為。”吳丞相深吸一口氣說道:“太子此事確實不妥,貪污賑災銀兩、強搶民女、染指天牢,這幾件事說明太子對于作為一個君王要做的事情還有些不懂。”
“只是不懂?如此輕描淡寫嗎?”魯尚書不滿的說道。
“不,無論懂不懂,太子畢竟做錯了。”吳丞相說道:“不過太子要罰,那幾個教導太子的老師也應要罰。”
“嗯,吳丞相說的有道理,太子頑劣,老師應該教導他,罰他那幾位老師一年俸祿,太子嘛。”皇上贊同的說道。
“皇上,臣以為既然太子還不懂事,這監國之責不能再交于太子了。”禮部尚書張大人說道:“且太子的這些事已經在民間流傳,若是不重罰,恐失了民心。”
“那就罰禁足太子府半年,賑災貪污銀兩從他府中雙倍拿出,交回給工部。”皇上狠了狠心說道。
“是。”
“那這監國之責?”魯尚書問道。
皇上有些猶豫,上次和青云道長練出的丹藥剛吃完,正打算再次閉關煉丹,實在沒時間處理朝政。
“聽說周王殿下回來了。”吏部王尚書本一直沒說話,忽然說道。
“那就先讓周王監國吧。”皇上說道:“周王做事妥帖,有事就找他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