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投資之銀行大博弈
- 董寶珍
- 3331字
- 2021-04-30 12:41:09
山西省和東北三省銀行業的狀況
為了印證以上觀點,本著謹慎原則我又做了一項工作。芒格曾經說過:“如果你想深入研究一家公司,你必須對它最差的狀況做出準確的判斷,否則你就不能說自己很了解這家公司。”因此,我選擇了山西省和東北三省進行分析,其GDP增速如表2-9所示。山西省是中國經濟結構最單一的地區之一,東北三省則因產業結構落后,近幾年經濟狀況不佳。研究落后經濟地區銀行業的經營特征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可以通過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推算中國銀行業在最差狀況下的經營態勢。
表2-9 山西省和東北三省GDP增速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相關資料整理。
山西省銀行業分析
表2-10是山西省GDP和銀行業相關數據。
表2-10 山西省GDP和銀行業

資料來源:山西銀保監局。
2013~2016年,山西省GDP增速已經先于中國經濟出現了明顯的衰退,銀行業利潤出現了負增長,壞賬率快速大幅飆升。2015年,山西省GDP增速降為3.10%,銀行業利潤增速-8.23%,由正增長轉為負增長,壞賬率4.8%。2016年,山西省銀行業利潤增速-12.29%。2017年,山西省GDP增速回升,銀行業利潤增速也開始強勁回升。
下面思考一個問題,全國的經濟形勢比山西省的經濟形勢更好還是更壞?山西省和全國GDP增速如圖2-16和表2-11所示。

圖2-16 山西省和全國GDP增速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
表2-11 山西省和全國GDP增速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
如圖2-17所示,山西省的經濟特征類似周期性企業,波動大;全國的經濟特征類似消費類企業,具有穩定性。山西省經濟結構以煤炭電力、資源采掘為主,都屬于周期性行業,波動性非常強,穩定性長期不足。
2015年前后,委內瑞拉、俄羅斯的經濟都陷入了嚴重的困境,為什么新加坡、韓國沒有明顯衰退?這是因為前者是典型的資源開發型和出口型經濟模式,與山西省類似;而后者的經濟結構是多樣化的,不依賴天然資源,所以具有穩定性。
中國經濟總體上是多樣化的,波動一定是小于山西省的。所以假設中國出現最差的經濟情況,GDP增速降到3%,我們也可以得出中國銀行業的利潤負增長不會超過-12%,壞賬率不會超過5%的結論。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山西省銀行業在衰退之后并沒有長期處于底部,一蹶不振。2019年底,山西省銀行業凈利潤高出2016年凈利潤80%。換句話說,在處理不良資產問題之后,山西省銀行業的凈利潤接近翻倍。
我們在山西省銀行業的經營數據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隨著經濟增速下降銀行業績下滑,隨之而來的就是強勁的盈利增長和復蘇。復蘇之后山西省銀行業的凈利潤大幅超過衰退前的最高值,創出歷史新高。山西省銀行業利潤走勢如圖2-17所示,基于類比原理,我們預測中國銀行業也會出現類似的走勢。

圖2-17 山西省銀行業凈利潤
資料來源:山西銀保監局。
為了進一步研究,我分析了晉商銀行的數據。晉商銀行主要經營數據如表2-12所示。
表2-12 晉商銀行主要經營數據

資料來源:晉商銀行年報。
可以看到,晉商銀行2014年凈利潤增速為-22.42%。實際上,當年晉商銀行的存貸款余額、主營收入都在增長,凈利潤負增長是因為計提了壞賬和資產減值損失。這些壞賬是一次性的,不是持續增加的。如果用兩三年時間每年沖銷10億元左右的壞賬,上一輪經濟周期過程中形成的壞賬就能基本沖銷完畢,晉商銀行就會迎來新的增長。
2019年,晉商銀行的主營收入沒有明顯增長,但是它的凈利潤以兩位數增長,這是因為資產減值損失沒有太高的增長。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壞賬水平得以控制以后,晉商銀行的凈利潤增速會進一步上升。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認為中國銀行業不會全行業虧損,資本市場認為中國銀行業會出現50%的業績負增長是沒有依據的,客觀事實不支持這一判斷。在這個分析結論之上,目前銀行股以合理估值的一半在交易是市場過分悲觀了。我認為所有銀行股的合理價格都應該比現在的估值水平高出50%~80%。
東北三省銀行業分析
從GDP增速來看,東北三省最近幾年的經濟狀況不佳。表2-13是東北三省和全國GDP增速。
表2-13 東北三省和全國GDP增速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相關資料整理。
改革開放40多年來,遼寧省是中國唯一GDP增速出現負增長的省份,吉林省、黑龍江省的GDP增速也明顯低于全國。東北三省和全國財政收入如表2-14所示。
表2-14 東北三省和全國財政收入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相關資料整理。
吉林省2015~2019年財政收入負增長9.14%,黑龍江省增長了8.36%,遼寧省增長了24.68%。與此同時,全國財政收入增長了25.07%。基于以上兩組數據,可以看到東北三省過去幾年的經濟發展明顯落后于全國,但是東北三省銀保監局的數據反映出東北三省銀行業凈利潤已經恢復增長(見表2-15和圖2-18)。
表2-15 東北三省銀行業利潤

資料來源:東北三省銀保監局。

圖2-18 東北三省銀行業凈利潤
資料來源:東北三省銀保監局。
以上數據較清晰地反映了如下事實。
過去幾年東北三省銀行業的凈利潤都發生了先跌后漲的大幅波動,2019年明顯的回升。遼寧省2015年銀行業凈利潤近600億元,2018年僅27億元,衰退了95%以上,到2019年明顯回升。吉林省同樣存在著嚴重的衰退,2015年該省銀行業凈利潤近160億元,2018年僅38億元,衰退了75%以上,同樣在2019年明顯回升,且接近2014年的水平。相對穩定的黑龍江省銀行業也出現了30%的凈利潤負增長。2019年,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銀行業凈利潤全部開始快速回升,意味著東北三省銀行業已經結束衰退,進入了復蘇階段。
東北三省銀行業凈利潤波動的軌跡再次印證了全球范圍內銀行業資產質量惡化導致的凈利潤衰退不是長期的,而是一次性的。一旦不良資產充分暴露,對不良資產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完成,銀行業凈利潤就會快速回升到正常水平。
東北三省銀行業給了我們一個量化的邊界,不良資產對中國銀行業凈利潤的影響不會比東北三省更嚴重。特別是遼寧省,其GDP增速出現了負增長(-2.5%)的情況,在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下,遼寧省銀行業并沒有虧損,只是利潤降低到接近于零。吉林省和黑龍江省則提供了GDP增速下跌到5%以下時銀行業的衰退邊界,即短期出現了將近50%的負增長。
東北三省的數據證明,即便全中國的整體經濟惡化到東北三省的程度,銀行業的凈利潤階段性衰退幅度也不會超過60%。遼寧省出現GDP增速負增長后,該省銀行業也沒有虧損,這為我們思考中國銀行業最壞的情況提供了邊界。
為了多角度論證,我還調研了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7家銀行披露的東北三省經營情況,如表2-16所示。
建設銀行正常年景每年可以從東北三省獲得130億元左右凈利潤,但是2017年凈利潤縮水到24.50億元,2018年進一步下降,僅有7.82億元,下降了68.08%。2019年,建設銀行凈利潤飆升到衰退之前的水平,實現了85.05億元盈利,經營已經完全回歸正常。
表2-16 7家銀行業東北三省經營情況 (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上市公司財報。
交通銀行正常年景能從東北三省獲得約35億元利潤,2018年卻虧了40億元左右,2019年也虧損了15.28億元。這可能是因為交通銀行的資產質量更差一些,但是其虧損幅度的下降反映出交通銀行已經跨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不過其復蘇較為緩慢,沒有回到歷史正常經營水平,仍然需要靠時間來消化不良資產。
招商銀行東北三省凈利潤2016年跌幅約50%,2017年在底部徘徊1年后,2018年進一步衰退,出現了13.20億元虧損,2019年又飆升到32.71億元,超過了歷史最高盈利水平。這意味著本質上招商銀行已經出清了不良資產,經營完全回歸正常。
光大銀行正常年景可在東北三省獲得15億元以上凈利潤,2017年虧損了5.36億元,2018年開始小幅回升,盈利0.93億元,2019年凈利潤0.19億元。光大銀行已經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全面復蘇到之前的盈利水平只是時間問題。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7家銀行合計主營收入幾乎沒有變化,這說明銀行業在東北三省的基本業務量是穩定的,只是凈利潤因為不良資產暴露出現巨幅波動,這點意義重大。因為對于銀行來說,主營收入是最重要的源頭活水,只要能維持主營收入穩定,資產質量惡化就不是大問題。
對于銀行來說,資產質量惡化不可避免,資產質量惡化其實相當于負債大幅增加,需要用更多的資產減值損失來彌補、對沖增加的負債。彌補、對沖負債的錢從哪里來?只能靠穩定的主營收入。銀行業資產質量惡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資產質量惡化的情況下,不能維持主營收入穩定,從而喪失彌補和對沖不良資產的能力,形成實質危險。
這是全球范圍內銀行業的共同特點,資產質量惡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把它處理掉,凈利潤就會回升。凈利潤回升速度的快慢取決于處理壞賬的力度,如果一年內快速處理掉壞賬,可能造成銀行當年虧損,但是次年凈利潤就能快速回升;如果緩慢釋放,花幾年時間處理壞賬,銀行每年的數據就好看一些,但復蘇也相對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