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鋰電新能源產業投資發展報告
-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研究院 中國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中咨華澍資本管理(北京)有限責任公司
- 1498字
- 2021-05-11 15:17:21
一 產業政策走向判斷
總體看,政府主管部門推出了覆蓋較為全面的產業政策,既有頂層設計也有實施準則,進一步明確了鋰電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對于提高我國鋰電產品技術水平、促進標準體系完善、構建綠色循環體系、引導行業有序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目前,鋰電產業鏈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比如上游材料以及下游回收利用,未來的政策可能會強化這些薄弱環節和制約因素,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以滿足對核心技術的掌控。同時需要以實際應用為導向,對鋰電產品進行持續升級,推動整體產業的迭代升級與優化。
隨著核心政策的進入和退出,鋰電新能源產業逐漸由補貼導向轉為市場驅動,行業規范更加完善。未來的政策制定仍然會圍繞有序穩定發展、強化監管、進一步盤活市場。隨著外資持股比例放開,行業管理更為嚴格,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等政策實施,鋰電產業將會更加市場化。
結合已有政策,預計未來的政策趨勢有以下幾點。
第一,加大重點技術培育,引導產業技術升級。目前政策對于中上游以規范管理為主,預計未來將進一步引導材料及零部件技術升級,鼓勵形成骨干企業。具體來看,未來政策將會加大在重點技術上的專項支持,比如關鍵零部件領域的長續航動力鋰電池新材料與新體系研究、高比能量密度鋰離子動力電池開發與產業化技術攻關、高鎳正極材料研發、高比能量鋰離子動力電池熱安全機理和安全設計等。在關鍵技術如正負極、隔膜及電解液等關鍵材料技術、電池管理系統技術、集成及制造技術、性能測試和評估技術領域將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技術攻關和共性平臺建設。
第二,支持市場化競爭,促使生產能力升級。目前已經放開外商進入,將來政策仍然會引導市場化競爭,形成健康的競爭格局,引導生產能力升級。現行政策明確動力電池行業總體規模及行業競爭格局,提出到2020年,動力電池行業總產能超過1000億瓦·時,形成產銷規模在400億瓦·時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第三,進一步進行規范管理,提高產業標準性。為提升我國鋰電產品的競爭力,國家政策將繼續引導動力電池產品提高性能、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提高產品標準化與互換性。國家目前已經出臺了一系列宏觀引導、行業管理、技術提升、產品標準政策,包括明確鋰電池產品的技術路線與性能指標目標、加大共性技術研發、規定安全性要求及檢測標準等。未來將明確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方向,持續提升現有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安全性,進一步降低成本,保障高品質動力電池供應;大力推進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和產業化,著力加強新體系動力電池基礎研究,2025年實現技術變革和開發測試。推動動力電池產品尺寸規格的標準化,控制電池成本,這也將有效降低動力電池梯次回收利用的門檻。
對于鋰電企業而言,當前補貼退坡倒逼新能源汽車企業控制成本,車企又進一步對動力電池企業提出了降成本要求。鋰電池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尤其在動力電池領域,行業洗牌加速,產業階段性、結構性產能過剩明顯,整體利用率僅有30%左右,不少中小企業將面臨產品定位低端、價格競爭激烈、應收賬款高企、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等一系列困局。對于新興產業,政策具有引導行業發展方向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政策交棒市場的過渡期,企業更需重視政策走向,積極提前做好規劃布局。
首先,企業需要緊密結合政策引導方向,加強關鍵技術研發與儲備,提高自身競爭力。其次,鋰電企業要明確市場定位,積極開拓市場空間,根據市場要求設計產品,提高鋰電池的適用性。最后,由于當前利潤空間受到擠壓,鋰電池企業需通過提高產量、擴大規模效應、提升電池良品率與一致性、增大電芯尺寸、電池結構件輕量化、降低BMS等設計成本、提升自動化效率、梯次利用、模塊化設計、縱向一體化等途徑來降低電池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