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鋰電新能源產業投資發展報告
  •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研究院 中國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中咨華澍資本管理(北京)有限責任公司
  • 3418字
  • 2021-05-11 15:17:16

二 鋰電產業鏈

(一)產業鏈簡介

從產業鏈分布來看,鋰電池產業鏈前端資源主要為礦產及加工品(包括鈷、鋰等),上游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以及部分關鍵輔材(導電劑、銅箔等)等,中游為鋰電池生產廠商[包括電芯制造、電池管理系統(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等],下游主要是鋰電配套應用領域,如圖1-2所示。

鋰電池因綜合性能優良,應用領域十分廣泛,需求市場主要在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三大領域。其中,動力電池已經成為促進鋰電池行業高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1)動力鋰電池。基于解決環境污染和能源危機問題兩大因素,新能源汽車得到了快速發展,而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在動力電池,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量高速增長,2017年,鋰離子電池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應用首次超過消費電池,成為鋰電需求增長的最主要因素,2018年,動力鋰電池占比達到63.73%。

(2)儲能鋰電池。由于風能、太陽能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不穩定、不連續的缺點,需要經過儲能系統穩定后再連入電網,并且儲能系統可以消除電能在使用過程中不均衡的現象,實現削峰填谷,提高供電可靠性和利用率。所以,隨著全球的儲能革命在不斷深化,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發展給儲能鋰電池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圖1-2 鋰離子電池產業鏈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3)消費鋰電池。目前來看鋰電池在3C產品上滲透率已經非常高,未來此類產品對消費型鋰離子電池需求量的增長主要取決于單位產品電池容量的增加。該市場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移動電源細分市場,成為當下消費鋰電池增長的主力軍,此外可穿戴產品及消費型無人機等產品的普及,也將為消費鋰電池帶來持續的增長動力。

(二)產業鏈格局

1.礦產資源概況

(1)整體情況

鋰電池產業鏈前端資源主要為礦產及加工品,包括鈷、鋰等。作為鋰電池產業鏈前端資源,能源金屬鋰、鈷本質是資源品,核心競爭力在于資源稟賦,其在鋰電領域的需求主要來自上游及中游正極材料、鋰電池的庫存。新能源汽車是對鋰電池需求量最大的下游領域,2016~2018年新能源汽車處于從孕育到成長的過程之中,政策是市場驅動的核心因素。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2016~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出現爆發式的增長,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從51.7萬輛增長至127.0萬輛,年復合增速高達56.7%。與此同時,為爭奪產業鏈話語權,新能源車企或提前拋出意向訂單,尋求多家電池廠供貨,而電池廠也尋求多家正極材料供貨。產業鏈環環相扣、跑馬圈地的激烈競爭,會提升中游環節的備貨庫存,放大對上游能源金屬的真實需求。而對于原料供應端而言,受制于資源開采、冶煉加工等瓶頸,各大上游生產商的快速擴能依然無法滿足整個產業鏈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在短期供需矛盾的激化下,鋰鈷進入“暴利時代”。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由5.1萬元/噸最高上漲至17.3萬元/噸;硫酸鈷價格由3.9萬元/噸最高上漲至14.9萬元/噸。

然而,供需沒有本質上的短缺,更多的只是時間上的錯配,背后的本質依然是周期。2018~2019年在宏觀經濟“去杠桿”的大背景之下,新能源產業鏈在大量資本開支之后面臨資金緊張的困境。隨著行業的洗牌,動力電池開始向頭部集中,產業鏈開始去庫存。與此同時,在暴利的刺激之下,大量的新增供給隨之而來,加之補貼緩沖期的結束,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幅下滑,加速了金屬價格的下跌。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于17.1萬元/噸高點開啟單邊下跌最低至4.4萬元/噸;硫酸鈷價格于14.85萬元/噸高點下跌最低至3.6萬元/噸,基本回到周期的最初起點。

(2)鋰資源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最新數據,全球已探明的鋰資源為8000萬噸,儲量約為1700萬噸,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亞、阿根廷和中國,其中智利儲量占比過半,中國鋰資源儲量約占全球儲量的5.88%(見圖1-3)。我國鋰礦儲量較大,不易受國際資源環境影響,但我國鋰礦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及青藏高原,開采難度大且容易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

圖1-3 全球鋰資源儲量分布占比(2019)

資料來源:USGS。

(3)鈷資源

鈷礦分布高度集中,剛果(金)鈷礦資源儲量最大。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19年統計數據,全球已經探明的鈷礦資源量為2500萬噸,儲量達到700萬噸,主要集中在剛果(金)、澳大利亞、古巴等國,剛果(金)的鈷儲量為360萬噸,占全球鈷總儲量的51.4%(見圖1-4)。我國鈷資源稀缺,鈷儲量僅有8萬噸,僅占全球鈷礦資源的1%左右。目前國內需求主要通過進口鈷來滿足。因此,為了獲取可靠的鈷資源、控制價格,從而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中國企業普遍在剛果(金)投資。

2.四大材料概況

正極材料方面,鋰電正極材料的生產地主要集中于中國、日本和韓國。日、韓兩國在正極材料行業發展較早,近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發三元材料等高端正極材料產品。我國鋰電正極材料產業在過去的發展重心集中在磷酸鐵鋰,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逐步重視三元材料行業的發展,但在技術和工藝方面仍然和日、韓先進企業有一定的差距。

圖1-4 全球鈷資源儲量分布占比(2019)

資料來源:USGS。

國內正極材料市場企業競爭激烈,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2018年市場前十大廠商占有率為55%,遠低于其他材料的行業集中度。上游資源企業和下游電池生產廠商紛紛以各種方式布局正極材料生產領域。原有相對規模較大的廠商對于高鎳三元材料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搶占未來發展先機。國內正極材料核心企業主要有廈門鎢業、天津巴莫、容百鋰電等。

負極材料方面,中、日是全球負極材料主要產銷國,總產量占全球95%以上。中國的優勢在于豐富的石墨資源,日本的優勢在于技術先進。

目前國內行業龍頭地位穩固,優勢明顯。2018年國內負極材料產量19.2萬噸,其中貝特瑞占19%、杉杉股份占14%、江西紫宸占12%、CR3占45%。

電解液方面,全球電解液供應主要來源于亞洲中、日、韓三國。2005年前市場基本被日企和韓企占據。由于生產成本及規模上的優勢,韓國與日本的電解液生產企業逐漸向中國轉移,從2010年起,中國企業逐步開始占據全球電解液近一半的產能。目前國內市場中天賜材料、國泰華榮、新宙邦合計占比接近50%,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添加劑成分則是電解液企業的技術核心所在。全球鋰離子電池企業巨頭都有自己獨特的添加劑技術,外購電解液后會再進行適當的加工和改性,以更符合自身鋰離子電池制造需要。

隔膜方面,全球市場份額主要被日本、美國、韓國、中國占據,中國在全球鋰電池隔膜市場份額迅速增加。國內企業市場集中度較高,CR5占63%,上海恩捷占26%。目前,鋰離子電池隔膜制備方法主要有濕法和干法。濕法和干法各有優缺點。濕法工藝薄膜孔徑小而且均勻、薄膜更薄,但是投資大、工藝復雜、環境污染大;干法工藝相對簡單、附加值高、環境友好,但孔徑和孔隙率難以控制,產品難以做薄。隔膜是四大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部分,其成本占比僅次于正極材料,為10%~14%,在一些高端電池中,隔膜成本占比甚至達到20%。我國鋰離子電池隔膜在干法工藝上已經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經具備國際一流的制造水平。

3.鋰電池制造概況

從全球范圍來看,日本的鋰離子電池制造業布局最早,發展最完善,因此在全球長期占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雖然近年來其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占有20%左右的份額。同時,世界其他國家加快推動鋰電技術研發,尤其是我國和韓國在鋰電行業不斷取得技術突破,市場地位快速提升,市場占有率不斷增加。當前,以中、日、韓為主導的全球鋰電市場基本形成。根據工信部數據,2001年以前,日本基本壟斷了全球的鋰離子電池生產。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全球制造業中心向中國轉移,中國成為全球規模大、產業鏈全的電子制造中心,中國逐步加大對鋰離子電池產業的投資并陸續實現量產。目前,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和韓國。各國產業發展均呈增長趨勢,中國增速保持平穩,鋰離子電池產業進入快速成長階段,成為全球主要的鋰離子電池生產國和消費國,日本增速正在回升,韓國增速有所放緩。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的發展特點是:技術研發不斷取得新突破、動力應用引領產業發展方向、產業發展重心向中國靠攏、產業整合度不斷提高。

市場規模方面,近年來隨著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3C(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的應用需求快速增長,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體量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總體產量達到170.5吉瓦·時(見圖1-5),同比增長15.12%。2018年,全球鋰電池市場規模增長到350億美元(見圖1-6),2013~2018年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8.3%。2017年,鋰離子電池主要應用市場增速放緩,但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和環保需求帶動,預計未來全球鋰電池增速穩定,到2020年全球鋰電池市場規模將超過400億美元。

圖1-5 2013~2018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產量

資料來源:高工鋰電、Wind。

圖1-6 2013~2018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高工鋰電、Win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邵县| 抚顺县| 棋牌| 扶余县| 乌兰浩特市| 崇州市| 惠安县| 锡林浩特市| 深泽县| 宁晋县| 大理市| 五指山市| 交口县| 宜黄县| 剑川县| 旬阳县| 万年县| 郁南县| 铜梁县| 新平| 南安市| 佳木斯市| 嘉祥县| 南康市| 临沧市| 张掖市| 阿巴嘎旗| 青冈县| 大庆市| 烟台市| 温州市| 贡山| 山阴县| 法库县| 弥渡县| 太康县| 通许县| 海门市| 峨山| 华坪县| 大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