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寨下村卷:一個中部村落的政策實踐
- 陳光金 蔣國河
- 2159字
- 2021-05-11 15:16:09
前言
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要求,即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在后來的一系列視察中又提出一些針對性措施,這些要求為我國各地脫貧攻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從更高層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政治任務,江西完善了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鄉(鎮)推進和實施的工作機制,突出問題導向。在過去5年江西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堅持精準基本方略,堅持現行扶貧標準。
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安、井岡山時,提出了“在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吉安、井岡山要在脫貧攻堅中作示范、帶好頭”的殷切期望。吉安人民牢記習總書記囑托,按照省委“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實現高質量、確保可持續”的工作要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扎實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等十大扶貧工程,提高精準度,奮力在脫貧路上不斷邁進。2018年,萬安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近年來,貧困人口已由絕對貧困轉變為相對貧困,主要表現為自然條件艱苦、集中連片貧困以及“插花式”貧困。寨下村作為一個“十三五”貧困村,屬于羅霄山脈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江西省萬安縣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但是萬安縣寨下村當下精準扶貧政策落實的具體情況如何,貧困戶的生活是否得到改善,脫貧攻堅工作成效是否顯著以及其經驗是否可推廣,這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寨下村有著貧困地區區域地理環境的共性特點,即地理環境較為偏遠、交通狀況不便。
本書為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實施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以下簡稱“扶貧百村調研”)國情調研特大項目的子課題成果之一。在精準脫貧的背景下,萬安縣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脫貧攻堅要求,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來繼續完成剩余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67戶239人。本書詳細描述了精準扶貧以來的江西省國定貧困縣萬安縣(靠近革命搖籃井岡山)為決勝脫貧攻堅戰所做出的努力和各項政策在寨子村落實的過程,分析比較了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的生活情況,并通過剖析其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影響因素分析。
本書共分為七章。
第一章主要介紹了萬安精準扶貧調研的社會背景及其研究意義,通過對精準扶貧相關內容的文獻綜述,得出比較分析貧困戶和農村農戶必要性的結論,并提出具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詳細介紹了所調研的貧困村的概況,從自然地理情況、區位條件、人文歷史、脫貧攻堅工作進展和經濟發展狀況等角度對萬安縣、潞田鎮、寨下村的情況分別進行闡述,并分析寨下村成為貧困村有個體原因和區域環境原因這兩個原因,結合概況對寨下村的發展狀況進行評估。
第三章深入分析寨下村貧困戶的致貧原因,通過調研了解貧困戶的現狀,從收入狀況、收入來源和支出狀況切入,進一步分析個體因素和區域環境因素如何導致寨下村成為貧困縣。
第四章闡述了萬安縣精準扶貧的工作機制和政策,對于扶貧組織機制的建立嚴格落實“三抓”機制,對于扶貧隊伍的建設嚴格貫徹“六個精準”目標,明確四項扶貧內容:精準規劃、分類施策、廣聚合力、著眼未來、注重長效。
第五章描述了寨下村扶貧政策落實到戶的過程,從貧困戶的評定辦法到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實過程,包括產業扶貧政策、教育扶貧政策、就業扶貧政策、基礎設施扶貧政策、健康扶貧政策、生態保護扶貧政策、村莊整治扶貧政策、安居扶貧政策和保障扶貧政策等。
第六章基于數據和圖表對貧困戶和非貧困戶進行比較,討論調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反思,對于影響非貧困戶群體內認知差異的因素和非貧困戶與貧困戶群體間認知差異的因素進行具體分析。
第七章對寨下村調研進行總結,并針對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為鞏固脫貧成果,可以加大對非貧困戶的關注與支持;在繼續推進產業扶貧、就業幫扶政策的過程中要因人施策,提升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調整幫扶對象識別機制,提升保障能力;構建防貧和反貧的長效機制,逐步由“補缺”變為“普惠”等。
本報告采用了案例訪談的調查形式。通過對寨下村支部書記、村主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等進行全面訪談,對寨下村60戶農戶(其中30戶貧困戶、30戶非貧困戶)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案例訪談,對寨下村的政策落實過程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本報告通過文獻研究、個案訪談及問卷調查法對寨下村貧困狀況、扶貧政策具體落實的過程、貧困成因進行了細致分析,對未來寨下村的脫貧發展成果的鞏固提供了思路以及建議。
本書的分工是:第一章由蔣國河、郭婉瑩撰寫,第二章由康穎菲撰寫,第三章、第五章由蔣國河、康穎菲撰寫,第四章由蔣國河、舒子豪撰寫,第六章由蔣國河、陽鑫撰寫,第七章由陳光金、陽鑫撰寫。本報告的調研截止時間為2019年8月,因此本報告反映的情況均是2019年8月之前寨下村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具體情況,后續的其他工作,未在本報告中體現。陽鑫、江小玲、郭婉瑩、吳可佳、梁夢等幾位同學參與了本書的校稿和編輯工作。陳光金對全書進行了統稿,限于作者的水平,本書還存在不少問題和漏洞,敬請讀者指正。
陳光金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