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投資與債券風險溢價:基于機構投資者視角
- 關博文
- 2391字
- 2021-05-07 18:07:05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研究框架
一 研究內容
首先,本書以中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在學科基礎理論的分析之上對國內外關于機構投資者持股和債券風險溢價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文獻梳理和回顧,找到研究目的和研究空間。其次,從機構持股的數量上、時間上、穩定性上分析其持股行為對債券風險溢價的影響,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具體分析機構持股的影響路徑,并且檢驗機構異質性與持股特征的共同影響。最后,根據本書的研究結論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第一章為緒論。本章主要介紹本書的研究背景、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研究內容與結構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創新之處。
第二章為理論基礎及文獻綜述。該部分首先對研究的相關基礎理論進行了分析,描述了各種理論的起源和本書對基礎理論的發展與運用,為下文機構投資者持股的經濟后果和公司治理問題分析提供了理論鋪墊。其次,對目前債券風險溢價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描繪已有研究的貢獻和不足。再次,從機構投資者持股特征的角度闡述機構投資者持股對公司治理的作用,主要表現為積極主義和消極主義。最后,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機構投資者對債券風險溢價的可能影響路徑。
第三章為債券市場與機構投資者發展制度背景與現狀分析。政策制度往往對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這一章對債券市場發展和機構投資者發展背后的制度變遷進行了系統梳理,并且進行了歷史發展和現狀分析,這些分析有利于強化論文的研究目的與意義,同時有利于找到市場發展規律和機構投資者持股動機。首先,介紹了債券市場的發展歷程,發現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結構不合理,債券風險溢價較高。其次,闡述了機構投資者的現狀,說明了機構投資者已然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決定力量。最后,深入分析了機構投資者持股對債券風險溢價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機構投資者持股行為積極作用更多地表現為監督動機,有效提高公司未來企業價值,降低違約風險從而降低債券投資者要求的風險溢價。機構投資者持股行為消極作用則更多地表現為利益攫取和串謀動機,不僅不能幫助企業改善治理環境,反而加劇了公司風險,進一步提高了債券風險溢價。
第四章研究機構投資者持股對債券風險溢價的影響。從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比例、持股期限、持股穩定性三方面分析其對債券風險溢價的影響。通過實證分析方法檢驗機構投資者持股目的不同是否能被債權人感知。研究發現,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高越能顯著降低債券風險溢價。機構投資者的長期持股能顯著降低債券風險溢價,長期持股能更好地起到監督作用。機構投資者的短期持股與債券風險溢價正相關,但不顯著,通過進一步區分產權性質的穩健性發現,國有企業存在隱性擔保作用,致使機構投資者追求短期收益,損害公司價值的行為不能被投資者感知,非國有企業中短期機構投資者持股顯著提高債券風險溢價。穩定持股能降低公司股票價格波動率,降低違約風險。不穩定機構投資者的頻繁交易會造成股票市場動蕩,不利于債券投資者估計企業價值,進而要求高的風險溢價。
第五章基于公司治理的視角研究機構持股對債券風險溢價的影響。參考標準普爾(2002)制定的框架來評估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從股東治理、管理層治理、董事會治理和信息環境治理四個方面,研究機構投資者持股通過公司治理對債券風險溢價的影響路徑。結果發現,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可以通過管理層治理和信息環境治理來影響債券風險溢價。機構長期持股可以通過股東治理、董事會治理、信息環境治理來影響債券風險溢價。機構短期持股可以通過管理層治理、信息環境治理來影響債券風險溢價。機構穩定持股可以通過股東治理、管理層治理、董事會治理、信息環境治理來影響債券風險溢價。機構不穩定持股可以通過信息環境治理來影響債券風險溢價。
第六章研究機構異質性視角下機構持股對債券風險溢價的影響。將機構投資者分為壓力抵制型和壓力敏感型,檢驗機構投資者異質性是否能在持股特征方面表現出對債券利差的差異化影響。進一步,又按照機構投資者是否受到政府影響將其劃分為獨立型和非獨立型機構投資者,實證檢驗結果發現,機構投資者的不同屬性能夠造成差異化影響。
第七章為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經過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本書歸納總結研究結論,為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提供依據,為我國資本市場政策監管者和制定者提供建議。
二 研究框架
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采用規范化、結構化的研究方法,通過“背景分析—現有研究分析—理論分析—實證檢驗—結論分析—建議與展望”的研究技術路線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具體邏輯框架如圖1.1所示。
圖1.1 本書研究框架結構
第一條研究路線:機構持股對債券風險溢價的直接影響。機構投資者作為最大的流通股股東,越來越有能力介入上市公司經營決策,由于不同的理念和需求目標,機構投資者持股往往表現出不同的持股行為。差異化持股行為傳遞的信號能否直接被債券投資者感知并最終影響債券風險溢價是本路線主要的研究問題。本書從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比例、持股期限、持股穩定性方面分析其對債券風險溢價的影響,綜合考慮數量、時間和穩定性因素,全面分析機構持股對債券風險溢價的直接影響,具體實證研究在本書第四章。
第二條研究路線:公司治理視角下機構持股對債券風險溢價的影響。作為公司重要的股東,機構投資者對目標公司具有積極的監督治理作用,但同時具有消極的利益侵占作用,而公司治理結構能體現相關利益者利益訴求,影響債券投資者對公司違約概率的估計,影響債券風險溢價。因此,本書以公司治理為視角,探討機構持股行為通過公司治理對債券風險溢價的影響路徑,具體實證研究在本書第五章。
第三條研究路線:異質性視角下機構持股對債券風險溢價的影響。部分機構投資者由于與被投資公司存在商業關系,獨立的監督作用不能得到完全發揮,而且有些機構投資者受政府影響較大,治理作用不明顯。本書按照兩種方法將異質性機構投資者分為壓力抵制型和壓力敏感型,獨立型和非獨立型,驗證機構投資者在受影響情況下不同的持股行為對債券風險溢價的影響,具體實證研究在本書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