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國內外研究動態

在利益相關者、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倫理研究上,都經歷了產生和發展階段。如果從概念出現的先后來看,企業倫理和企業社會責任早于利益相關者理論,而在20世紀80年代,利益相關者理論被弗里曼賦予了豐富內涵之后,迅速在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倫理中得到發展。

(一)國外研究動態

“Business Ethics”“Economics Ethics”“Corporate Ethics”在國內有不同的翻譯,有的學者翻譯為經濟倫理,有的學者翻譯為商業倫理或企業倫理。[4]

企業倫理作為倫理學中的應用倫理的分支,同時也屬于經濟理論中社會議題管理的重要內容,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日益重要的理論問題。企業倫理作為一門應用性的規范倫理學學科,是將一般規范倫理學的原則和方法應用于經濟活動而產生的。它的研究對象是經濟管理活動和行為規范倫理制度,目的是以倫理約束來指導經濟活動的健康發展。

企業倫理思想最早蘊含在經濟倫理之中。經濟倫理的思想在康德、休謨、斯密等學者那里已經出現萌芽,韋伯最先提出“經濟倫理”的概念,1926年希爾曼出版了《商業中的倫理:當代標準研究》,書中論述了經濟倫理規范和促進經濟行為倫理化的方法。近40年來,經濟倫理和企業倫理學科范式得以確立并被廣泛研究。

國外企業倫理研究分為三個時期:20世紀50~60年代在歐美國家的醞釀和萌芽期;20世紀70~80年代初在美國的出現和成形期;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現在世界各地的發展和廣泛傳播期。前兩個時期重要的企業倫理文獻主要有:1954年查爾德斯和凱特合著的《商業社會中的倫理》,1962年美國聯邦政府頒布的《對經濟倫理及相應行動的聲明》,1963年加瑞特(Garret)等人編寫的《商業倫理案例》,1968年沃爾頓(Walton)出版的《公司的社會責任》等。在第三個時期出現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唐納德森的《企業和道德》,弗里曼(Freeman,1984)的《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弗里曼和吉爾伯特的《公司戰略與追求倫理》,鄧斐的《商業倫理和發展的社會契約》,潘恩的《領導、倫理與組織信譽案例:戰略的觀點》,卡羅爾和巴克霍爾茨的《企業與社會——倫理與利益相關者管理》,哈特利的《商業倫理》,弗里切的《商業倫理學》,斯皮內爾的《世紀道德——信息技術的倫理方面》等。在這之中,最具影響力的是弗里曼的成果,他不是第一個使用“利益相關者”一詞的,但他是賦予“利益相關者”豐富內涵和生命力的學者。

所謂的“利益相關者”,其英文為“stakeholder”,由“stockholder”,即“股東”一詞轉化而來。這一詞語最早出現在1963年的斯坦福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中,經過以后研究者的發展,利益相關者理論成為經濟倫理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弗里曼提出“利益相關者就是任何能夠影響公司目標的實現或被實現公司目標所影響的集團或個人”。他第一次把利益相關者的觀點系統化,并上升到理論高度形成了體系,建立了利益相關者戰略管理框架模型,將利益相關者放到企業戰略高度進行研究,從此開創了利益相關者理論研究和社會責任與企業倫理分析的新時代。

唐納德森和鄧菲提出了基于“綜合社會契約理論”的道德推理方式和模型,認為社會契約有三類:最高社會規范、宏觀社會規范契約和微觀社會規范契約。最高社會規范確立了世界上基本的道德規定和一般道德構成,宏觀社會規范契約規定了經濟活動中的倫理約束,微觀社會規范契約對企業具體經營活動中的倫理要求作出明確規定。唐納德森和鄧斐以尊重和寬容為基本原則,創造性地提出“倫理空間”和“超規范”倫理原則,為跨國域的企業倫理范式構建奠定了理論基礎。卡羅爾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了1979年形成的“企業社會責任模型”,他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自由裁量(即慈善責任)成為最為經典的企業社會責任思想,從而使利益相關者、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倫理之間形成內在的邏輯關系。斯皮內爾運用以目的為前提、以義務為基礎和以權利為結果的分析思路,提出了“倫理學分析的一般框架”,從操作層面解決了倫理實踐和應用的方法論問題。佩因提出了“類似一個典型的民間社會成員等級制度的道德維度”模型,提出了“在道德和財務中,道德是財務業績的基石”等觀點。哈特利認為,“一個公司的道德行為并沒有明顯降低其長期的經濟績效,企業的道德行為與經濟效益之間存在一種正相關關系”。

特別要說明的是,在企業倫理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將發端于管理學的“利益相關者”理念引入經濟活動中,對后來的企業倫理產生了巨大影響,不僅使企業倫理有了堅實的方法論基礎,同時隨著其自身理論的成形,進一步完善、優化和促進了企業倫理的快速發展,基于此概念提出了利益相關者模型。黑爾和吉奧斯等學者整合了利益相關者理論,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利益相關者模型研究成果。吉奧斯提出,“企業開展的一切倫理追求都是企業的資源,這些倫理內容都有助于形成組織的核心競爭力”,他借助實證研究,建立起了利益相關者責任問題研究的理論模型。卡羅爾(Carroll,1989)提出了企業社會績效模型,并首先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觀點。20世紀90年代末,米切爾、安吉和伍德(Mitchell,Agle and Wood,1997)對自60年代以來國際范圍內在利益相關者研究中形成的概念種類進行了梳理和歸納,形成了在理論界具有權威地位的利益相關者概念,為利益相關者問題研究提供了比較好的概念認知和分析角度。克拉克森通過案例研究提出了新的利益相關者管理模型,概括出了50個有代表性的利益相關者問題。多納德森和普瑞斯通(Donaldson and Preston,1995)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理論應該具備的三個特征,即標準和規范性,方法和工具性,客觀和實證性。詹森提出企業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必須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內容。卡羅爾和巴克霍爾茨的研究屬于經典成果,他們在《企業與社會——倫理與利益相關者》一書中,將利益相關者分為“外部利益相關者和內部利益相關者兩類,外部包括政府、消費者、自然環境、社區;內部包括雇員、公司所有者”,他們認為企業與這些利益相關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和價值互動、功能交叉,企業在對利益相關者管理過程中必須處理好5個重要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倫理研究形成了以“企業倫理價值與精神”、“企業管理倫理和模型”、“企業倫理與倫理績效”、“企業社會責任與倫理”和“利益相關者管理與企業倫理”等為核心內容的研究成果。

在德國和德語國家中,出現了施泰因曼和奧本德里爾的《企業倫理學》、科斯洛夫斯基的《資本主義的倫理學》《倫理的經濟學》、阿佩爾的《責任倫理學》、施泰因曼和勒爾的《企業倫理學基礎》、霍曼和布洛默-德雷斯的《企業倫理學》,烏爾利希的《經濟倫理學》、阿爾巴赫的《企業倫理學》,形成了德國“經濟秩序倫理學”、“倫理的經濟學”和“整合性的經濟倫理學”三大流派。

(二)國內研究動態

中國的企業倫理研究在一開始是與經濟倫理研究融合在一起進行的,特別是在理論界和學術界開始關注經濟活動中的倫理問題,并形成一些研究成果的時候,理論研究和管理實踐都沒有將兩者嚴格分開。中國的企業倫理研究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的萌芽時期,20世紀90年代的成熟時期,21世紀以來的平穩發展時期。

在企業倫理研究上,經濟學家厲以寧在20世紀90年代出版了《經濟學中的倫理問題》,其中對許多企業倫理問題進行了研究。就在這一時期,在哲學和經濟學界,同時形成了一些開拓性研究成果。[5]陸曉禾等在對經濟學和倫理學關系研究上,從語義學角度分析“經濟”一詞在漢語中本身就有的“經世濟民”要義,即經濟價值和倫理價值存在內在的統一。王小錫作為國內有影響力的經濟倫理學專家,在1994年就率先發表了研究經濟倫理學體系的學術著作《中國經濟倫理學》和學術論文《經濟倫理學論綱》,對企業組織層面的倫理學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學科體系的原則加以指導。他將馬克思、韋伯和斯密評價為開辟了代表著經濟倫理研究的三種不同理論路徑的經典人物。基于馬克思主義倫理的基本原理,王小錫提出經濟倫理學作為研究經濟活動協調各種社會關系的“應該性”學科,不僅要關注經濟領域的普遍性和一般性道德規范和道德原則,也要時刻關注各個地域和國家在經濟倫理上的共同認知。王小錫在《道德資本與經濟倫理》中提出了“道德資本和道德生產力”的命題,被學術界視為當代中國經濟倫理學原創性的思想貢獻。王兆響(2011)從馬克思主義人學的視角進行研究,提出客觀的、現實的人是經濟活動的行為者即經濟活動主體,明確“現實的人及其活動,是我們理解經濟倫理學研究興起的出發點”;他提出“人的社會性本質是經濟倫理成為可能的內在根據”;“人的實踐性本質是經濟倫理成為可能的生成性基礎”;“人的理性本質是經濟倫理學建立的理性能力前提”。張志丹(2011)在王小錫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經濟倫理維度思想,提出了“道德生產力”“道德資本”“道德競爭力”的概念,并從本體論意義上對經濟的道德本質進行系統闡述。在利益相關者理論和經濟倫理結合的研究上,龔天平(2006,2007,2009,2011,2014,2015)的研究成果最為集中也最具影響力。龔天平提出,“企業原則上同其他所有的潛在市場參與者一樣,應該被視為市場經濟競爭過程中的一個倫理行為中心”,企業開展倫理經營“既是一種守法經營,也是一種合德經營”。他認為經濟倫理學就是關于經濟主體、經濟決策行為的倫理學,經濟倫理學要幫助改進經濟主體決策的倫理質量,決策行為的功效、公平和環境保護,是經濟倫理中必須關注的問題。他對企業和利益相關者的倫理關系界定十分明確,認為兩者之間是“平等的倫理關系”“信任的倫理關系”“尊重的倫理關系”,充分肯定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倫理之間存在內在邏輯。

在利益相關者理論與企業倫理研究領域方面的重要研究者和主要成果還有:董慧(2001)發表于《理論論壇》上的《企業倫理責任——企業倫理學的基礎和核心》,對倫理責任性質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企業作為一個社會組織所應該承擔的責任體系中一定包括倫理道德責任,認為企業承擔這些倫理責任才能夠保證使企業獲得真正的自由發展,并且在市場機制的競爭中“實現企業利潤性、社會性和倫理性的統一”;陳宏輝和賈生華(2002)發表于《社會科學》上的《利益相關者理論與企業管理的新進展》,從企業經濟行為的道德性建設出發,提出了企業開展倫理管理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認為企業履行與利益相關者“長期隱形契約”必然要求將倫理管理作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工作。為此,他們提出了實現“倫理管理的保障措施”,形成了倫理管理深化研究內容;王雨辰(2002)發表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上的《市場經濟的信用倫理與我國市場經濟中的信用缺失》,揭示了“信用倫理”缺失的成因和建立完善“信用倫理”的前提基礎,是國內最早研究“信用倫理”的成果;李錫元和王艷艷(2006)發表在《江漢論壇》上的《我國企業經營管理者道德問題研究》,對企業倫理影響因素和道德機制進行了理論探討。[6]

王玨(2005,2007,2008,2015)發表在《哲學研究》、《道德與文明》和《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的《經濟倫理哲學范式的辯證轉換》、《組織倫理與當代道德哲學范式的轉換》、《后現代倫理謀劃的道德哲學基礎》和《倫理實證研究的方法論基礎》,對于經濟倫理哲學和企業組織哲學理性,進行了深入研究,“確立了組織倫理性”,“否定了組織行為中立性”,客觀分析了倫理實證研究合理性和需要完善之處。趙勇(2009)發表在《湘潮》(理論版)上的《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企業倫理管理》,明確企業要加強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倫理管理,以贏得“雙贏”策略處理與其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曾志偉(2010)發表于《價值工程》上的《企業戰略倫理的提出——基于利益相關者角度的探討》,提出了企業戰略管理是能夠將企業“對社會與倫理的關注”與傳統的“對生意的關注”緊密結合的管理方法和途徑,認為探索企業戰略管理中的倫理需要,可為管理者解決企業倫理問題和沖突提供有效的解決途徑和方法。與此同時,對歐美相關經濟倫理和企業倫理研究成果也陸續出現,具有代表性的是:《論當代德國經濟倫理學的學派爭論》(陳澤環,2005)、《德語背景中的不同經濟倫理流派比較研究》(盧山冰,2007)、《當代美國企業倫理學特點論析》(趙德志,2007)、《企業倫理的管理學態度——論德魯克的企業倫理思想及其對企業倫理學的拒斥》(郭志文,2007)、《國外商業倫理研究回顧與展望》(莫申江、王重鳴,2009)、《西方商業倫理教育沿革及影響研究》(晁罡、程鵬、魯常玉,2012)、《營銷倫理決策測量研究述評與展望》(田虹、王漢瑛,2015)。這些研究成果針對以美國和德國為代表的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倫理和企業倫理發展現狀、主流倫理典型流派、前沿性倫理教育、最新研究方法和成果、未來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了專項研究,研究成果對于推動我國企業倫理比較研究具有理論借鑒價值。

(三)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本評價

上述國外和國內在企業倫理研究、利益相關者與企業倫理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可以歸納出以下特點。第一,歐美經濟發達國家經濟倫理和企業倫理已經有40余年歷史,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經濟倫理和企業倫理研究范式、體系和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作為管理學中最早形成的理論分析框架,在企業倫理的發展中得到充分應用,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企業理論研究促進了企業倫理的豐富和完善。第二,國外企業倫理研究者積極吸納了利益相關者理論,并把利益相關者理論作為企業倫理的方法論之一,初步形成了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邏輯主線的企業倫理研究成果和研究路徑,形成的利益相關者理論與社會責任、企業倫理問題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第三,我國的企業倫理研究已經有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在哲學、倫理學視域內企業倫理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領域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初步形成了以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為理論基礎的中國特色企業倫理研究領域,同時,在企業倫理創新研究上出現了一些企業倫理新成果。第四,由于學科分類和學科交流上的差異,在企業倫理的研究上,我國不同于歐美發達國家多學科學者參與、交叉學科融合,沒有形成深度融合的企業倫理成果。在企業倫理研究上,哲學和倫理學分析框架下的成果很豐富,而經濟學和管理學領域企業倫理研究沒有和倫理哲學研究緊密結合。在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研究和價值確認上,尤其是對其工具論和價值論的認知研究,遠遠少于其作為戰略管理理論模塊的研究成果及效果。第五,我國倫理學和經濟管理研究領域,尚未形成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社會責任模型建設,也沒有形成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企業倫理分析框架和研究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德县| 娱乐| 昭通市| 叶城县| 安义县| 宝兴县| 临城县| 大冶市| 息烽县| 广西| 徐汇区| 全椒县| 上饶县| 连州市| 开平市| 凤山市| 霍州市| 蓬溪县| 松潘县| 古浪县| 陕西省| 巧家县| 高唐县| 山东省| 维西| 临湘市| 滁州市| 嘉义市| 册亨县| 舞阳县| 建昌县| 赤城县| 柘荣县| 剑川县| 搜索| 南江县| 大荔县| 滨州市| 余庆县| 探索| 临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