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很多人對于散文詩的認識往往糾結于它“兩棲”的文體特征。于詩歌而言,它似乎是一種摻雜了水分,被稀釋過了的文字,因為它沒有詩歌的那種高度凝練。于散文而言,它似乎又過于節制和儉省。總之處于這樣的認識夾縫之中,散文詩當下的處境不得不說是十分尷尬。有些人甚至會說這是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文字,是一種非驢非馬的“雜種”。余光中先生在《剪掉散文的辮子》一文中就持這種觀點。他認為:在一切文體之中,最可厭的莫...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全書完
當下,很多人對于散文詩的認識往往糾結于它“兩棲”的文體特征。于詩歌而言,它似乎是一種摻雜了水分,被稀釋過了的文字,因為它沒有詩歌的那種高度凝練。于散文而言,它似乎又過于節制和儉省。總之處于這樣的認識夾縫之中,散文詩當下的處境不得不說是十分尷尬。有些人甚至會說這是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文字,是一種非驢非馬的“雜種”。余光中先生在《剪掉散文的辮子》一文中就持這種觀點。他認為:在一切文體之中,最可厭的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