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山,從來都不只是一座山的名字。
“中國十大避暑名山”“川北小西藏”“蜀道亞高原”……這些美譽,還遠遠不夠。
北倚秦嶺,南俯巴蜀,東枕米倉,西接秦地。無論何時來,從哪兒來,以什么方式來,目之所及,都是山。
層巒疊嶂中,川洞庵,棧道凌空,別有洞天;石筍坪,云煙縈繞,濃妍淡韻;吊灘河,蒼山如黛,綿延跌宕……
2014年,曾家鎮太平村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山,因為曾家山滑雪場國際度假區的落地而聲名鵲起。兩年后,云頂美墅,橫空出世。
在六月,歸來。
穿過層層疊疊的綠意和清涼,觀光車停在了“云頂生活”。
云頂生活是咖啡廳、茶吧,也兼做飯廳。
廳外有水池。池不大,老磨盤做搭石,魚兒歡暢其間。腌菜土壇子植滿矮牽牛,靠墻斜搭的舊木梯上各式盆盆罐罐、兜兜籃籃里花草爭妍,意態天然。青瓦摞高支起一排參差的陶罐,汩汩泉水流下來,時光緩緩。
紅磚墻體,略帶粗糲,低調,又富格調。多是玻璃大窗,綠色窗框,簡約純粹。皮沙發、皮椅與溫潤的木質長桌巧妙搭配,書架上擺著牛皮紙舊書頁,桌上小瓶里插著從山野剛摘來的紫色刺兒菜花,樸素清雅。
一根粗壯敦實的樹干扎根廳中央,樹皮斑駁、虬枝疏斜,上有淡紫、米白的玉蘭花朵,小小的,溫軟俏麗,忍不住一看再看。
窗邊落座,或閱讀,或發呆,或品咖啡,或啜飲一杯清茶,于閑暇午后,等一場山間日落。還有什么比這更愜意呢?
晚餐備在不遠處的松林間。
蠟燭、彩燈、花朵、松果做裝飾。各式菜品、糕點、水果,琳瑯滿目。酒入杯,淡淡的寶石紅,優雅璀璨。細酌,還透著松針清香,淡淡的甜。
淺語低笑,微醺。
飯后,在林間蕩一會兒秋千;或者攜手走過“一生一世”的七彩梯;抑或把玩把玩那壘起的土灶臺及其上的大鐵鍋,拉動風箱,噗嗤,噗嗤。
秋千下的鐵軌旁、角落或是小道邊,各式農家用具,隨意安置。到處開滿了花,多是月季、繡球,大大小小、高高矮矮,淡粉、深粉、杏黃、橙黃、藍紫、暗紅,飽滿繽紛,無以言說。
入住全景玻璃別墅的云蔓房間。
竹籬院門,磚石地面。院子里,松樹亭亭玉立,樹下是就地取材的原木桌椅,當然,少不了各式花草……
推門而入。
房間以原木色、純白色與青綠色為主,東方意境十足。唯美的垂幔,平添幾分曖昧。
一窗群山如黛,美得敦厚,又蕩漾,又盎然。遠山、綠樹、芳草……在腳下延伸開來。
根雕小擺件里種了多肉,擠在一起,萌萌的。石馬槽中水培了銅錢草。墻邊鋪滿潔白的石子,墻角陶土壇子里月季開得正好,長長的枝條盤繞而上,爛漫妖嬈。松果模樣的小臺燈、松鼠造型的紙巾盒……返璞歸真。
青松的枝丫斜斜地伸過來幾枝,就在窗邊,觸手可及,淡香不俗,清韻有格。
天光漸收,在蒲團落座。煮水、燙盞、納茶、沖泡、出湯、分茶,忍燙小飲,嘬嘬有聲,如沐春風。
今夕何夕。
在喧囂塵世中走得太久太快,原來,山間還有此等詩意流光。睡進這鄉野叢林,風月入懷。這又何嘗不是忙碌奔波的都市人群“習慣的舒適”,甚至“向往的奢華”?就是躺在浴缸中,都能賞日落看群星,一切疲憊和煩惱煙消云散。
次日,于鳥語呢喃中醒來。索性,就繼續躺著,呼吸著森林的呼吸,觀一場鄉野的盈盈碧波,淺喜深愛。
還有云夢、云來、云野、歸云、望云幾棟鄉野別墅,都在郁郁蔥蔥的林間,都是全景玻璃大陽臺,絕佳的視野,遠山近景,盡收眼底。
屋頂,覆上土,植滿絨絨的綠草,充滿靜謐野趣。
云頂美墅的客房,隨形附勢,化整為零,層層疊退,錯落有致。各層建筑頂面和地面與不同高度的山體銜接,依次展開,仿佛是山中自然生長,以最輕柔的方式,貼合于山地,再漸次延展。
在山腳,六輛大巴車一字排開,搖身一變,成為時尚美宅。
汽車旅館,綠色環保,靈活多變。小屋雖小,設施應有盡有。屋外全是輪胎裝飾,五彩斑斕。原來生活可以有這般閑趣。
木屋別墅,在另一邊稍后的位置。
全用當地木材建造,沒有混凝土的高冷,沒有金屬材質的生硬,是森林的真實顏色,觸感柔和。每塊木頭都有獨一無二的色澤與紋理,韻味自然,也是無法復制的天然美學。吸收紫外線,反射紅外線,過濾噪音,調節濕度……木材可算得上“暖男”了。
繁茂的藤本月季,爬滿每棟別墅的拱門和籬笆,開得單純而極致。滿目芳菲,捻幾片花瓣,滿指噙香。
房間都帶露臺,推開門扇,綠意涌來。可在一個午后,與三五好友品茗閑話,抑或用一整個傍晚等村舍遲暮,再觀一場山鄉夜景。
時光安暖。不是我,是風,在山野林間。
“陌上花開”,360度全景玻璃房,建在高處的觀景臺上,把自己置身于青山白云間,翻閱陽光。夜幕降臨,心事和月光一起落到原木地面上。城市的霓虹太亮,不適合看星星,而這里的星空,任由你操控。(風花、雪月、云里霧里,)三棟復式別墅,配備廚房、兒童房,一家老小住是再合適不過的。
偌大的露天平臺,原野風光,一眼盡收。
長日清淡,花開正艷,賞心兩三。淺茶一盞,茶醉人,山水亦醉人。云里是你,霧里是你,真想一生都停留在這里。
上山有兩條道,一條石階小道,一條景觀大道。
拾級而上。
爬坡、仰望、遠眺,有步移景異、曲徑通幽的野游之趣。
入院、觀山、賞云,是謙遜溫和、修身養性的歸家體驗。
不同窗口,不同露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高度,隨意在哪兒,都是整幅無框山野畫卷,其樂無窮矣。
當然,在轉角,或是走廊,抑或某個平臺,都有不可錯過的絕美景致。
無邊泳池在水晶教堂旁。一汪清池,倒映藍天、白云、青山、綠樹,又將視線微妙延續至遠方,曼妙且靈動。
觀景臺,萬不可錯過。
朝隨晨光起,在1524米海拔的地理位置俯瞰,山霧與層林交織,溫潤可親。遠方低處的村落,仍在酣睡。直至旭日初升,陽光遍灑,浮云如海,群山如魚。是在仙境?
可是,那些山林與鄉舍、夯土與青瓦,分明透著溫暖的人間煙火氣。原來,我們是回歸到了真實可觸的人間天堂……
這里,是365天的戶外圣地。春來踏青、秋來觀紅葉,還可叢林穿越、戶外拓展、果蔬采摘、休閑垂釣……
拾四季時光,盡享野奢。
放縱又內斂,古秀又蒼茫。
生活情懷大抵是對見山觸水的執念,是對燕語蟲鳴的向往。
黃地,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他骨子里的鄉野情懷再也抑制不住,終于噴薄而出,后來,當在曾家山遇見這座山,便知自己與這里再也分不開。
2014年5月20日,曾家山滑雪場項目與朝天區政府正式簽約。“5·20”的故事由此展開。
這些年,他有一半時間在城里,一半時間在鄉下,從一塊磚開始,營建了自己的“烏托邦”,也讓曾家山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聲名遠播。天南海北的人們相聚于此,詩酒言歡,也賦予這里更豐富的靈魂。
初心不忘,黃地用一座山,堆疊出歲月靜好。
這座山,已無關經緯度和海拔。
一系列的建設和發展,也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有了施展拳腳的良機。
比如,我的父親。
父親會油漆技藝。云頂美墅的每一抹色彩,都是他一寸一寸噴刷出來的。
住過的房間,看過的精致小景,腳下走過的彩虹路,甚至指尖觸到的欄桿……都盈滿父親的氣息。我知道,那是根深蒂固的熱愛。一直沒有親口告訴他,其實,他在我心里就是一位藝術家。
入口處有一塊牌子,十分惹眼。
這牌子,是我家的兩張舊木樓板,挪到這里,拼接,豎立起來。父親著了褐色的底漆,黃董事長一語道出心聲:“任憑時光老去,我在曾家山等你。”
每年,我都和父親在這里合一張影。
我知道,不論走多遠,父母都在曾家山,等著我。
當然,不論你現在身居何處,曾家山都在等你,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