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概述

一、研究的必要性

隨著國家發改委與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電力體制改革9號文件以及出臺的6份電力體制改革配套文件的不斷推進,我國電力市場正走向全面市場化,電力公司逐步退出售電市場,保留調度職能,促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為用戶帶來更多的電價下降空間。同時,國家積極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升級,低效率、高污染的火電機組容量占比進一步被壓縮,零污染的新能源機組裝機容量占比逐步擴大,更多的新能源發電需要消納,根據環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全國各行各業的生產情況也發生著改變。寧夏工業在近年來的發展、升級中不斷壯大,形成了以煤炭、電力、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機械為主導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實現了由小規模到大規模、由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的重大轉變。2018年,重工業占比高達89.9%,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1250戶,煤炭、電力、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機械企業各自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比重分別為2.5%、10.6%、15.8%、6.4%、2.3%、11.2%、12.5%。黨的十八大以來,區內工業經濟不斷向高質量發展,2016年,工業經濟總量跨越1000億元大關, 2018年達到1124.5億元,年均增長8.6%。作為全國高載能高耗能行業占比較大的省份,寧夏在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中隨著全區經濟總量的提升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全區內各工商業行業的生產結構、用電特性及能耗等較過去均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產業升級及需求側改革的號召,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于2017年4月14日發布了《自治區節能降耗與循環經濟“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文件,規劃在“十三五”期間,堅決落實黨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同時以寧夏工業發展問題為抓手,提出調整結構、提高效率、挖掘潛力、延長鏈條等路徑;在調整產業結構方面,對鋼鐵、石化、有色、電力、建材、化工等行業推行能耗增量“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同時,壯大主導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形成以傳統煤炭、石油、天然氣能源供給和風能、光能、生物質能、地熱等新能源供給體系相結合的“立交橋式”多元供給體系。

面對電力市場化改革,電力公司在對新的利潤增長點的需求下,依托自身的經濟與技術實力,大力發展綜合能源管理服務,意在構建由電力主導的能源應用整合及其相關增值業務的服務平臺。綜合能源主要是將各種能源進行生產、運輸、存儲、轉換、使用上的整合,這樣的整合將打破各能源間的壁壘,使各能源從橫向獨自發展轉向縱向相互交通,是我國能源發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未來擁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是各地電力公司電力改革后發展的優秀路徑。作為綜合能源服務的開端,先需要通過電力服務作為綜合能源服務的突破口,服務的最終目標是用戶,只有在對用戶的用電信息充分了解與掌握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合理有效的綜合能源管理服務與相關增值服務,為用戶降本增效,改善能耗情況。因此,電力公司也同時能獲得服務回報。

在此背景下,結合國家電網公司出臺〔2018〕1號文件:《關于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進一步提升優質服務水平的意見》,進一步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有必要在寧夏全區范圍內開展一次重點行業,即:煤炭開采與洗選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延壓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延壓加工業,紡織業,云計算行業,電氣化鐵路行業用電情況的系統性研究調查,進一步強化重點客戶管控,夯實重點客戶服務基礎,充分發揮公司技術、資源優勢,提供個性化套餐服務,不斷拓展增值服務內容和深度,強化公司供電服務競爭優勢。

二、寧夏地區煤炭、風、光資源情況

寧夏境內含煤面積1.2萬立方米,預測儲量2027億噸,已查明儲量462億噸,排全國第6位,包含11種優質煤炭,基于區內煤炭存量的富裕,質量的優越,寧夏煤炭工業在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下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發展,多年來逐步形成了勘探設計、煤炭開采和加工利用協調發展的煤炭工業體系,成為全區工業的支柱產業。全區共有各類礦井67處,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礦井達28處,建成了億噸級現代化國家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成為全國煤炭主產區。2018年,全區煤炭產能10116萬噸,生產原煤7840.1萬噸。

寧夏地區屬于我國風力較豐富區,處于甘肅、內蒙古、遼寧大風帶,年有效風能密度150瓦/立方米至200瓦/立方米,風速>3米/秒的年累計小時數在4000小時至5000小時,風速>6米/秒的年累計小時數在1500小時至2200小時,理論儲量為2253×104千瓦,適宜風電開發的風能資源儲量為1214×104千瓦,豐富的風能資源為風電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寧夏地區亦屬于我國太陽能資源分布一類地區資源豐富帶,寧夏南部與北部年日照時數均可達到3000小時至3300小時,年輻射總量6700兆焦耳/平方米至8370兆焦耳/平方米,光能資源豐富。

三、寧夏地區發電裝機情況

寧夏長久以來進行著煤電一體化的發展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極大的優化了電源結構。2018年,全區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714.8萬千瓦,全區發電量1610億千瓦時,其中火電裝機容量2844.7萬千瓦,占比為60.3%,發電量1316億千瓦時,占比81.7%;風電裝機容量為1011.1萬千瓦,占比為21.4%,發電量179.5億千瓦時,占比11.1%;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816.4萬千瓦,占比為17.3%,發電量94.8億千瓦時,占比5.9%。2004年,區內首個風電場并網運行,2009年,區內首座光伏電站正式投入運營,2012年,寧夏成為首個國家級的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到現在區內規模以上風電企業到達105家,寧夏新能源電力事業不斷發展壯大,預計2020年,區內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100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

四、寧夏地區電力負荷情況

寧夏地區整體電力負荷良好,以高載能工業負荷為主,電網負荷谷峰差小,負荷率高。主要由鐵合金類高耗能、電解鋁、化工工業、普通工業以及各種民用和商業負荷等構成。以2017年為例,全社會用電量9783029萬千瓦時,重工業用電8494123萬千瓦時,占比86.9%。其中鐵合金冶煉2018983萬千瓦時,占比22.6%;鋁冶煉1577695萬千瓦時,占比18.6%;化工原料及產品制造1968633萬千瓦時,占比23.2%。電網負荷及負荷特性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以及高耗能行業市場狀況變化影響較大。

在2017年,寧夏電網年度最大發電負荷為2089萬千瓦(11月23日),同比增長12.92%;最大用電負荷為1266萬千瓦(11月15日),同比增長9.90%;最小發電負荷為883萬千瓦(1月27日),同比減少8.64%;最小用電負荷為776萬千瓦(12月31日),同比減少15.93%。最大峰谷差172萬千瓦(11月13日),最小峰谷差56萬千瓦(1月29日),年度平均用電負荷1001萬千瓦,同比增長10.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中| 新龙县| 扎鲁特旗| 泸水县| 广平县| 大理市| 贡嘎县| 乐山市| 扎囊县| 涡阳县| 娄烦县| 衡山县| 龙江县| 吴忠市| 罗定市| 清徐县| 来宾市| 喜德县| 太和县| 伊通| 湘潭县| 永德县| 杭锦旗| 沂源县| 麻栗坡县| 镇巴县| 无锡市| 从化市| 雷州市| 来安县| 平顶山市| 积石山| 蓬溪县| 巴塘县| 宝丰县| 孝感市| 东至县| 疏勒县| 会宁县| 桑日县| 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