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作品集(全2冊)
- 陳旭主編
- 4991字
- 2021-12-22 18:07:32
我的母親
◎楊金毅
母親在我的記憶中形象是那樣的清晰、親切,可她已離開我整整二十年了。多年的風雨征途,歷經了無數滄桑變故,母親還在我的睡夢中、在我閑暇的意識中忽隱忽現,好似母親行程已遠,鐵了心不和兒女見面。有一次夢中我偶遇了母親,哭喊著、埋怨著,這么多年了,母親你究竟到哪里了,沒有任何消息,為何連個招呼都不給我打呀,讓我思念好苦啊!哭聲攪動了旁邊的妻子,推醒后原來是一場夢,然而淚水已打濕了枕巾……
童年時,我貪玩好動,瘋跑、跳躍、捉迷藏、猜謎語還兼身形模仿,每次玩得渾身無力,就撲進母親的懷抱呼呼大睡。母親呵護著我,罵跑其他兄弟姐妹,我是母親的寶貝,因為在我上面早逝了一位姐姐,母親把失女的悲痛化作雙倍的母愛給了我。走外奶家,母親喜歡領著我,那時騎著毛驢要翻過好幾座大沙頭,路只是狹窄的沙蒿空隙,有時候突然驚飛不知名的鳥雀,我會打戰,心跳,害怕得厲害,母親將我緊緊摟到懷里,一邊打著驢屁股一邊安慰我:“不怕,不怕,翻過沙頭就快到了。”其實還遠著呢。沙頭上長滿密密麻麻的冰草,還有沙蒿、轍條等冠帽很大的草,有時候我想草底下趴著什么?一下子躥出一條大灰狼,或者狐貍、黃羊什么的,該把我嚇個半死,母親也是個膽小人,但她不停地鼓勁、安頓,我心里逐漸實落了,可汗水隨著毛驢的顛簸浸濕了衣褲,母親摟我的手也是濕漉漉的。沙頭終于過去了,眼前是大刺圪垯彎,連綿數公里的荊棘長在宛若饅頭的大土丘上,四面一望無垠,唯獨中央一片開闊地,一口水井漸行漸近,這是周鄰四社牲畜飲水的地方。不管這些,干渴難耐,母親吊上水,洗凈了手,捧著讓我喝,我遲疑、嫌棄,怎能用手捧呢?推辭了一陣又難擋咽喉的焦渴,抿上一口閉眼下咽咸咸的井水,就再也不喝了。那時到了外奶家,外奶的熱情,母親到娘家的喜悅,我都不顧了,領著表哥、表弟瘋玩起來。
故鄉多沙漠,不缺的是一個又一個沙頭,玩性十足的我在沙頭上滑車、栽跟頭、打沙洞,隔著沙頭長呼短吼,興趣盎然,樂此不疲,只玩得昏天暗地,忘記了日落,忘記了吃飯。母親站在房屋后面的沙梁上,撕破嗓子,呼喊我的乳名,我這才怯生生地跑進了家門,母親拿起來笤帚打在了我身上,其實一點也不疼,但我已淚水漣漣。母親一把抱著我,搖著身子說了許多好聽的話。家里的飯食十分清淡,兄弟姊妹多,有時候吃了上頓沒下頓,母親總是給我留下一點。有時候黃米飯沒有菜,母親給我一個偷偷翹一點豬油拌在米飯里,我一上口那個香呀,真是人間美味!吃慣了嘴,天天哼著要豬油拌米飯。有一次實在沒米下鍋,母親抓了僅剩的一把小米放在鍋里熬成了粥,年幼無知的我,喝了一口寡淡無味,哭著要在米湯里拌豬油,沒有糧食的煎熬以及兒女眾多的操勞一下子把母親惹怒了,家里連糧食都沒了哪來的豬油,抄起了鐵鍬追著朝我沖來,我大喊一聲:“小姐(二姐),快點,媽打我了!”小姐一下子躥到我跟前,用身子護照了我,可她腿上重重地挨了一鐵鍬。明明知道是為我代罪,我卻啼哭不止,后來得知母親深深自責了多日,后悔從來沒打過我,那天氣糊涂了,把娃打倒了怎么活呀!
童年的我,身材矮小、病魔纏身,無縛雞之力,病好后還要背起背簍撿拾柴根、干了的牛騾驢糞,為的是給眾多兄弟姐妹做飯燒炕。背沙蒿柴是常見的事,一背柴從沙窩背出來要歇緩數十次之多。更苦的是拔苦豆子,那時川區用苦豆草壓稻田,做肥田的肥料,到了冬天整車拉回。山區夏天儲備,稱重量記工分,家長拉著孩童幫忙,增添工分,每到艷陽高照的中午時分,疲憊極了的我不知怎么挪回了家中,這時母親早已準備了清涼的冷開水,咕嘟咕嘟一氣灌下,排解了困熱乏,然后母親端上香味撲鼻的飯菜。
夏日里,往往盼望一場透雨,滋潤生長的禾苗五谷豐登,偏偏烈日高照,大地一片枯焦,母親組織兒女用“摸水碗”的游戲方式祈求下雨。抽一個摸水小孩,蒙著眼睛,面前放上水碗和灰碗,讓小孩匍匐爬行觸摸,摸到灰碗表示刮風,摸到水碗預示下雨,然后用泡濕了的毛巾打小孩的背,小孩哭了雨就要下了。其他玩伴上房用水沖洗“瓦槽”,為了即將到來的雨水做準備。那個摸水人就是抽不上我,愛哭的五弟非他莫屬,打哭了能哭整整一上午,據說哭的時間越長雨下的時間就會越長。
隆冬到來了,母親一個人為全家十余口人燒炕、煮飯、拆洗衣被,縫補穿戴,閑暇時看著兒女“改蹦蹦”(一種用細繩套在手上的游戲)的變幻莫測,“吃羊拐”(用羊骨放下接起的游戲)的靈活精準,“趕毛驢”“爭上游”“打對家”“捉老呆”“扣王八”(撲克牌游戲)的妙趣橫生,母親常常緊蹙的雙眉舒展了,時不時加入進來,有時還改換項目,出幾道謎語讓兒女們猜,什么:
高高山上有朵蒿,蒿里鉆個大貍貓;四方氈圓圓被,木匠娃在里睡,鐵匠娃來開柜;石灰趟墻沒縫子,里面鉆個黃杏子;半個碗撂過箭叫你攆你嫌遠;憷憷氈(不平展,有褶皺)憷憷被,憷憷老婆在里睡;長方臺上一碗水,鴨子過來擺擺嘴;等等。
每到這時,兒女們爭先恐后地猜著,猜對了給一個捏腮幫的獎勵。
少年我追求學業,從小學高年級到初中階段,進入當時的人民公社學校學習,那時上學路程遠,學校條件差,每逢周六下午,母親站在屋后的沙梁上翹首瞭望,遠遠看到我回來了,歡笑招手,飛一般地向我跑來,問長問短,拉回家中做最好的飯食讓我享用,不管是否正點吃飯,還是哥哥姐姐不在家。周天我挺著鼓鼓的肚子,帶著大包小包,在母親濕潤的眼光中啟程。假期來了,幫著干點活,給羊場的孫姓羊把式當“羊哨子”(走在羊群前面不讓羊快速行進的小孩),羊吃穩了,我掏出隨身帶來的書籍翻開看,不知不覺沉迷其中,羊群繞開我已渾然不知,把式大罵了,臟話如竹筒倒豆子似的出來了,長這么大還沒聽過如此的污言穢語,肺氣炸了,下工回到家里大哭不止。母親受不了了,要找把式理論:“這么大點人,能擋羊就不錯了,還這樣欺負,我兒怎么了,看書是好樣的,他那殘疾兒子想看還沒本事呢。”說著沖出門外,之后被父親勸了回來。
家鄉的水井有十幾丈深,東方泛白的時候,爸爸趕著毛驢馱上兩只木水桶,為全家人打水,一趟水馱回來,太陽已一竿子高了,還要趕生產隊上工。假期了,我自然是家里的一員勞力,個子低、身體弱、力氣小,家里哥哥姐姐分家的分家,外嫁的外嫁,母親身子骨也瘦弱多病,再沒有第二個幫襯之人。我擔起了家里的拉水活,一大早趕著馱著水桶的驢出發了。冬天的水井沿十分害怕,驢蹄打滑不愿意上冰,我捧來了沙子撒在井沿上讓驢站上。然后把整捆子的井繩和桶子放到井里,往下一看黑乎乎的,像一個張開大嘴的魔口,我用力將灌滿水的桶子朝上吊,一下兩下,數了十六七下才看到了水桶。這時已氣喘吁吁,好在水提上來了,忍著手的劇痛與刺骨的冰凍將水灌進了木桶,驢身晃了晃。這兩只大木桶要裝四十多小桶水,什么時候能裝滿,我茫然了。咬咬牙再來,不知是第幾桶水吊上來的時候,沒了力氣,腳一滑,井繩隨著井沿像滑輪似的迅速滑下井去,我順井繩半個身子滑到了井里,腳卻掛在驢腿上,驢驚了,順勢朝前一跑,把我拉出了井口。好險呀!寒冷的冬天我一身虛汗,癱軟在井旁邊。清醒后,驢也不見了,我蹣跚著走回家,母親看到先我一步的驢及背上的木桶,抱著我泣不成聲。我休息了幾天,還是堅持打水,直到成功。母親時時叮囑,讓我處處小心。
改革招生制度后,已步入青年的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師范院校。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母親喜瘋了,一邊笑一邊叨叨:“你看,全公社只考了三名,其中就有我兒子,哈哈!”父親卻愁容滿面,一向身體康健的他,出現了身虛腿軟、間歇性咳嗽、痰中帶血的現象。家里沒有勞動力,拿什么供養這上學的兒子呀?放棄機會不讓我去上學的念頭漸漸籠罩在父親心上,母親知道后,咆哮了,父親說不過,兩人拳腳相加。后來母親睡倒了,父親慢慢默認相許,我順利走進學府。
參加莊嚴隆重的開學儀式,接著軍訓,整齊劃一的課堂教學開始了,學子生涯步入正軌。母親開始犯愁,家里僅有的一點現錢打發我上學了,接下來上學費用怎樣籌集。父親的反對不是沒有道理,眼看自己身體有病一天天干不成活了,家貧如洗,哪里有錢供養?母親起早貪黑拾布條、骨頭到供銷社賣錢,積攢雞蛋到鄰近石油基地去賣。一次賣完雞蛋后匆匆返回,烏云已籠罩了大半個天空,毛驢套載的小膠車不聽使喚,行至離家四五里的路上,霹雷閃電,傾盆大雨,迎頭而來,母親走時單薄衣衫怎么能抵擋住如柱的暴雨,震耳欲聾的雷聲早已嚇壞了、嚇昏了母親。那頭拉著母親的白灰色毛驢猛遇大雨停著不走,在母親的皮鞭下又折頭向相反的雙井梁跑去,母親全然不知。緊急關頭,在附近放羊的小伙子奔跑過去,驢車這才掉轉了方向,將母親送回了家。母親挨雨受驚一連高燒了數天才逐漸好轉。母親又到供銷社買了核桃,放到炕洞里烤煳,撥出核仁。據母親說,吃了烤煳的核仁有利于腸胃,能促進消化,準備帶給我在學校吃。我是多年后才得知這一切的,感恩常思淚如泉涌。
我剛參加工作,母親處于身體、精力最好時期,可是過度生育及家庭貧困使母親連續生病多年。母親的身體好轉也可能是完成了六個兒女的婚姻大事,還有四個兒子沒有成家她自愿自覺堅強挺立的結果,看著母親行走如風、辦事利落、精明強干的樣子,我打心眼里高興,每次周末回去,母親忙忙挑選最好的西瓜,做拿手的刀削蕎面,還要關心操勞我的婚事。
我工作的地方清一色的純爺們,遠離縣城一百多公里。年輕人心高氣傲,對對象的考慮是非城鎮戶不娶。那時的城鎮戶在農村人看來是天上的貴族,住房、戶口、供應糧優越于農村,當然有工作的城鎮戶姑娘更難奢望了。我工作環境條件差,交通閉塞,母親考慮到這些,托人到處打問,經過幾次的失敗后,我終于答應找一個有文化的農村姑娘。條件降格,母親馬上為我選中了目標,接下來母親親自照面把關,履行完繁瑣的婚姻程序,我和一位長相姣好,但婚前從沒謀過面的姑娘成為夫妻。母親了卻了心愿,又馬不停蹄地為我下面三個弟弟張羅對象。正當母親精力充沛地去完成“父母操勞兒妻”的神圣使命時,父親得了癌癥,已到了晚期,不久撒手人寰,母親精神崩潰,眼睛因淚水太多,染上嚴重眼疾,她哭著自言自語:“我不能倒,還有三個要媳婦的兒子呢!”母親確實沒有跌倒,她以非凡的氣魄,女性難有的毅力撐起了失去父親的天空。這時她的腳步更快了,三年說了三個兒媳婦,憑著一生的威望,借債完成了所有兒子的婚姻大事。爭強好勝的母親總是閑不住,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屋漏偏逢連陰雨。本來已虛弱多病的母親還在超負荷地運轉,體力實在支持不住了,栽倒在炕沿下,經檢查是腦出血,半個身子不能動彈,臥床治療一年以后基本能站立起來,但身體已經成為殘廢。父親走了,母親身上擔子重若千斤,她雖兒孫滿堂,但孤苦伶仃,各家的繁忙以及兒孫的遠離,她每到夜晚一人孤零零地住在空寂的房屋之中,缺少燒炕煮飯的柴草、煤炭,往往半夜一人裹住被子呆呆坐到天明。寒冷、害怕籠罩著母親一個又一個不眠長夜。到了中風不能自理時,母親在七個兒子家中輪番居住,心無定日,兒孫滿堂卻過起了輪養、漂泊的生活。
1995年,暑熱開始,母親去世的噩耗傳來,兒女心碎悲痛,親人祭悼,舉家縞素,抱恨終天。此所謂“日落西山難見面,水流東海不回頭”啊!沒能盡好孝而親人離去,養活了眾多兒女卻沒過上好日子,淚水伴隨自責匆匆抬埋了母親。
母親一生攜家帶口、勤儉清貧、歷經磨難;母親一生節衣縮食、撫養子女、費盡心血。母親的干練、好強留給了后人。小時候,盡管子女眾多,狹窄的屋里總是保持著潔凈與溫馨,母親不落后于人,農活、家務活樣樣在行,子女的衣服縫新補舊規整得體,容不得破爛邋遢,一手上乘的針線活贏得左鄰右舍的贊譽。
母親喜好剪紙,她所剪的窗花逢年過節貼于方形木格的窗戶上,映襯出全家喜慶的氣氛。兒時的我每當看到五顏六色的窗花,心里總是那樣的愉悅、歡快。
母親剪紙構圖嚴謹、造型生動,在富有想象的思路中,采用隨意而又順乎自然的裝飾線條,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整套剪紙是母親的藝術語言,也是母親巧妙創造的藝術結晶,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自然流暢的藝術特色。
母親剪紙以花卉、字畫、孩童、飛禽、走獸、昆蟲為主,形神兼備、玲瓏精巧、式樣各異,體現出民間剪紙的藝術魅力。
1962年,縣上推薦母親到北京參加民間藝術會議并帶上剪紙參與展覽,由于家里兒女多、拖累大,母親未能成行,遺憾地失去了一次學習交流、觀摩展覽的機遇。
母親中等身材,端莊的音容笑貌留給了昨天,縈繞在今天與明天,母親用一生的愛哺育兒女,用清瘦的體格扛住了生活的艱難困苦,母愛的偉大猶如浩瀚的大海、巍峨的高山讓我贊嘆,仰之,思之。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