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時事報告:寧夏版(上)
-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工委
- 3793字
- 2021-12-22 18:00:32
“紅船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
黨的十九大閉幕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這次重走“一大”路,是從我們黨誕生的地方尋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動力源泉。紅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97年前起航的這條紅船上,誕生了一個偉大的政黨,開啟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由此而生的“紅船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在新時代,“紅船精神”必將領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劈波斬浪、勝利駛向輝煌的彼岸。
“紅船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紅船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精神。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人民經歷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面對這樣一個危局,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進行了前仆后繼的探索和抗爭,但最后都以失敗告終。中共“一大”正是在這個“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歷史緊要關頭召開的,而黨的誕生又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醞釀建黨,反動勢力不斷進行各種干擾破壞,阻止“共產主義幽靈”在中國成長。建黨先驅們做出這樣的選擇,需要何等的遠見和創新精神!黨在成立時僅有50多名黨員,如此弱小的力量卻敢于同強大的各種反動勢力作斗爭,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和擔當精神!“紅船精神”因中共“一大”應運而生,它見證了黨“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創立史,開啟了黨“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史,蘊含了黨“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初心,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精神。
“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作為黨的歷史上最早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紅船精神”具有奠基性和開創性。波瀾壯闊的中共黨史,是一部建立豐功偉績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培育新的革命精神的歷史。在革命年代,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這一系列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絢麗瑰寶,其源頭是“紅船精神”。因此,“紅船精神”奠定了中國革命精神的基礎,是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道路的起點,是中華民族尋求中國出路的偉大創新,是我們黨一路走來的精神之源。從這個源頭上延展出來的中國精神,已匯聚成奔騰向前的河流,以磅礴之力一直推動著我們黨登高望遠、勇當舵手、引領航向,站在歷史的高點,走在時代的前列,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紅船精神”昭示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中共“一大”綱領把“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援助工人階級,直到社會階級區分消除的時候”“我們黨承認蘇維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并以社會革命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寫上去,表明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沒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97年來,我們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因此,“紅船精神”承載了黨“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精神的價值基石,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之源。
“紅船精神”始終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相連。紅船上誕生了一個偉大的政黨,從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主心骨。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使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結束了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不斷發展壯大、走向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也不可能由愿望正在變為現實。中共“一大”的召開,我黨堅定地選擇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97年來,我們黨從來沒有動搖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追求,總是在科學地總結經驗和教訓中,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地推進理論創新;不斷修正航向,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闊步前進。紅船上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從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正確方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道路,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前進方向。沿著這條道路前行,我們黨才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紅船精神”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紅船上孕育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從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持久動力。“紅船精神”彰顯的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精神動力。以“紅船精神”為源頭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大慶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一系列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之源。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需要大力弘揚、不斷創新“紅船精神”
進行偉大斗爭,需要大力弘揚和創新“紅船精神”。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中國“站起來”,改革開放使中國“富起來”,現在我們步入“強起來”的新時代。這是我們黨長期不懈奮斗的必然結果,更是五年來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必然結果。新的長征路上,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內容十分廣泛,表現形式也復雜多樣。我們黨是一個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黨。面對新時代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環境,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就要沿著“紅船”的航向,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始終站在歷史和時代發展的潮頭;揚起“紅船”的風帆,以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矢志不渝地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載著“紅船”的初心,以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努力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建設偉大工程,需要大力弘揚和創新“紅船精神”。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決整治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長期執政威脅最大的問題,清除黨和國家重大政治隱患,使我們黨經歷革命性鍛造而再鑄輝煌。但是,我們決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樂觀。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推進偉大工程中,一些深層次問題還有待從根本上解決,老問題反彈回潮的因素仍然存在,新情況新問題也不時出現;“四大考驗”“四個危險”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使黨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考驗,黨的建設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繁重。“打鐵必須自身硬。”歷史和現實警示我們,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依然任重道遠,必須以更新的要求、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大的氣力抓緊抓好,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推進偉大工程,需要大力弘揚和創新“紅船精神”。要有“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要有“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堅持革命理想高于天,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要有“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牢記黨的宗旨,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始終不渝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推進偉大事業,需要大力弘揚和創新“紅船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五年來的砥礪前行,使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但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面對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如何進一步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境界、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是我們黨必須面對的新課題。我們的事業是成就人民幸福的偉業,是成就民族復興的偉業。以新氣象和新作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這篇大文章寫下去寫好,需要大力弘揚和創新“紅船精神”。要繼續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拿出只爭朝夕、敢于擔當的拼勁,奪取新征程上的更大勝利。要繼續高揚紅船的風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牢固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向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要繼續發揚“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紅船精神”激勵億萬人民推動“中國號”巨輪在新征程上劈波斬浪,如期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選自《共產黨人》2018年第2期,作者蔣文齡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