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英雄的力量
- 唱著優美的歌,成為光的余暉
- 舞動假面k
- 551字
- 2021-10-27 22:00:36
餓時一把面,渴時一口雪。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中國志愿軍物資緊缺,面對敵人的“絞殺”戰術,后勤部門一籌莫展。為了改變落后的運送方式從而更好的服務前線士兵,戰時后勤部一方面投入高炮部隊空軍部隊阻止敵方的空中封鎖,另一方面將運輸方式由傳統的公路運輸改為機動性更強的鐵路運輸。
起初敵方晚上轟炸完,我們還要整備幾天才能完成線路復原,但隨著一批特殊部隊的加入,形式開始漸漸改變,他們就是鐵道兵部隊。
楊連第,志愿軍一級英雄。1919年出生于天津倉北一個貧農家庭。1949年2月,楊連第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任隨軍職工。1950年10月,楊連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編入鐵道兵第1師第1團1連。11月25日,他隨部隊到達鴨綠江邊,投入到抗美援朝的偉大斗爭中。在朝鮮戰場上,楊連第多次出色完成搶修鐵路大橋的任務,有力地支援了朝鮮前線的戰斗。1951年7月,在搶修清川江大橋時,楊連第帶領一個排12次搭設浮橋,并創造出“鋼軌架浮橋”的方法,保證了正常施工,使幾次中斷的大橋順利通車。1952年5月15日下午,身為副連長的楊連第帶著戰士們在清川江橋上檢修時發現新修的第三孔鋼梁移動了5厘米,立即派人抬來壓機準備移正鋼梁。正在指揮部隊起重鋼梁時,一枚定時炸彈爆炸,彈片擊中了他的頭部。為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祖國人民的安寧,年僅33歲的楊連第獻出了年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