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2021年1月1日】【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 想想今天都做了些什么
- SH蘇茴
- 2622字
- 2021-04-17 18:54:18
13:13:03
每一年很多人都會在年底發各種總結報告,也會在新年伊始的時候表達對新年的美好愿望。似乎只要在新的一年許愿,這些愿望就可以成真。
關于朋友圈,我想了很多,關于點贊、評論,我也想了很多。比如,為啥有些人就是不點贊你的朋友圈而卻點贊了別人的呢?為什么朋友圈也是有點贊怪圈呢?(也就是當沒有一個共同好友點贊你,其他人似乎也不會點贊你的;而當有較多共同好友點贊的時候,似乎評論也開始增多。)
關于第一個問題,我一開始想的是,畢竟只點自己喜歡的人或者認為比較“好”的人,(什么是比較“好”的人,我也不清楚,但是似乎很多人喜歡的人就是“好”的——很多人就是這樣認為的,連我有時候也會這樣認為,盡管內心深處知道這并不是全部);但慢慢想到的原因應該是和刷不刷到你的朋友圈還有平時你有沒有“點贊之交”有一定關系(你沒有點贊別人,別人自然也不會點贊你,想想也就豁然開朗,在刷朋友圈的時候沒有習慣點開那個…的小框框,只是簡單看看,有時候照片都未必會打開放大看,除非有時間或者有心思);然而后面我想到的是,既然有你關心的在乎的人點贊你,就可以了,不必那些陌生人也必須點;而后我也明白了點贊的人不一定是你認識的人,但不點贊的絕大部分是“陌生”的人;當然,也不代表不點贊的人就是不關心你的人,也不代表點贊的人常常是出于真心的(也許帶有一定的目的或者功利性)。(后加:和小Y聊天的時候,我也突然明白)
想到這里的時候,我笑了笑,原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這么牢固,也可以這么脆弱;可以這么融洽,也可以這么僵硬。當然也有中間過渡的階段,比如處于剛認識的準備熟起來的,也有已經開始僵硬了但還不至于鬧翻的地步,可以是虛偽而熱烈的,也可以是冷淡卻還是想對你好的……
昨晚發朋友圈的時候再11:59分剛發完就發現已經12:00了,本打算在11:59截圖,還有12:00的,但是沒想到,發完2020年最后一條朋友圈后,一下子反應不過來,還沒反應過來下一秒就已經2021年了啊。黑暗的空氣中呼出若隱若現的白色霧團。
朋友圈很多人在外面通宵跨年,也很多人在宿舍通宵熬夜。區別僅僅是有沒有人陪伴,看過一篇漫畫,《一個人跨年早已經習慣了》,是啊,有什么不一樣的嗎?只是一年過去后,誰還在,誰走了而已。
第二個問題在我看來,要么就是抱團取暖,要么就是真的可能大家相處融洽。回答結束,差不多在上面已經回答了。
在看《粵知一二》的2020年十大沙雕新聞,感慨自己又開始在看《粵知一二》了,之前一開始看是想盡快掌握粵語,雖然平日里聽得懂一些,但還是有一些聽不懂,每次舍友有時候說起白話,也別是俚語,我在旁邊聽不懂,只能尷尬地笑著,不敢隨意做出評論。現在看,只是想多點快樂,在許多憂愁的日子里,這大概就是難得的短暫的虛渺的快樂了。
現代很多人都是這樣依靠手機生活,假如哪天沒有了手機,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生活了吧,包括我在內,即使近視已經嚴重高度,甚至有失明的風險,但還是戒不了手機的“癮”,仿佛已經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社交中其實很多人也離不開手機,比如有什么好笑的事情通過手機傳達,有什么好玩的也是通過手機,有什么尷尬冷場的最后還是通過玩手機而表面暫時靜止了尷尬;所以,不得不說,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就是手機了。(當然,也有不好的一面,這里僅做調侃)世間萬物很難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物,但還是有很多人在追求至善至美。
發現有時候聊天真的能帶來許多靈感,但是如果是平時和人面對面聊天突然來了靈感,而想抓緊拿起本子來寫可能會讓對方尷尬,于是在慢慢消磨之中可能就忘記自己要寫什么了。
凌晨一點的時候,我踩點分享了一首歌——《陪你度過漫長歲月》,雖然不是什么新歌,而且也不是原唱唱的,但是趙磊的聲音總有一種很干凈很不同世俗很空靈的感覺,讓人在溫暖中逐漸找到自己的安全感,發的文案實在過于簡單,但是又極度容易引起誤會——被誤會自己有對象,于是在發完后立即鎖了起來。(雖然評論里我多加了“陪自己度過漫長歲月”)還是和小Y聊天的時候,我才打開,并且加了新的評論“未來漫長也要用力活著”(《用力活著》也是一首歌曲,聽了一小段,歌詞是勵志的,但是我不喜歡那個旋律,于是并沒有聽完整,也沒打算分享給任何人或者發表在任何平臺,但不是說這首歌就不好,可能在我的審美區域里,它是不通過的。)
很多人都喜歡在2021年新年第一天發朋友圈,文字的,有圖片的,或者有視頻的,各種形式。唯一我覺得微信可以改進的是,歌曲分享的時候可不可以帶圖片,或者評論也可以圖片或表情包評論,這樣就生動多了。
2021年第一天我就和某平臺的購物進行了投訴,投訴了一個店家,也申請了售后,其實我也不明白,有時候真的就想不想讓自己獨自忍受這一切,特別是食物,沒有充分尊重一種食物,隨意加工就隨意出售,這是我在慢慢品嘗了一些美食后逐漸對食物開始了有一定的想法。以前并沒有多注重食物怎樣,難吃的話就有可能直接丟進垃圾桶,也不投訴也不維權之類,現在倒開始對這些認真起來了。就比如之前就投訴了學校蜂創中心的一個管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在我看來,畢竟丟件還是比較嚴重的,如果是認真承諾幫忙找并且會給予回電興許就不會讓我對其感到不滿意而選擇投訴了。雖然最后韻達公司總部打電話過來很誠摯地道歉,也讓我撤銷了申訴(最后我也是比較滿意選擇了撤訴),但是之后還是有一段時間我還是不喜歡將快遞放在蜂創的。
看了韓版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大概是環境和文化差異,整個畫面看起來有點尷尬,沒有原版的好看,向來我覺得韓國演員都是有一定演技的,但是這一部的翻拍我愣是看不出演技在哪,只有滿屏幕的尷尬;彈幕里總有人在說“看不下去就走,沒讓你看”“那么喜歡國版就去看原版,不要在這里**”……等等之類的話,承認韓版翻拍沒有那種氣氛就那么難的網友這里大概有點民族傾向了,不得不承認韓劇是有挺多精華劇,但是也不免也有一些比較粗制濫造。不必太過于去捧韓劇,也不必覺得國產劇就是不好,抱著客觀公正的態度才是真的在看劇,而不是用感情評論。
雖然看劇很多時候就是很主觀,甚至帶著偏見看某些演員或者事情。但有一些電視劇作比較的話,還是從多個角度來分析看待會好一些。像韓版《太子妃升職記》(《哲仁王后》)我覺得整體衣服華麗,場面到位,演員演技都很棒,是成功的翻拍劇了。對比《致美麗的我們》真的好太多,可能也是正劇和網劇的差別吧,制作出來的質量自然是不能相比的。所以有些電視劇深入人心的時候,可能就真的不適宜翻拍了,就像經典電視劇《流星花園》,各種版本都有,但是原始的人物(原演員早已深入人心),所以會顯得翻拍略顯拙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