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 城鎮內澇防治系統

3.1 一般規定

3.1.1 城鎮內澇防治系統應包括源頭減排、排水管渠和排澇除險等工程性設施,以及應急管理等非工程性措施,并與防洪設施相銜接。

3.1.2 城鎮內澇防治系統的規劃和設計應在流域范圍和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范圍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城鎮內澇防治設施跨行政區劃時,不應以行政區劃作為界限;

2 應為城鎮雨水徑流提供空間和出路,對于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下超出源頭減排設施和排水管渠承載能力的雨水,應預設城鎮水體、調蓄設施和行泄通道并核實下游的受納能力;

3 應遵循就地解決本區域內澇問題的原則,不宜把內澇問題從一個地區轉移到另一個地區,或將上游的問題轉移到下游;

4 宜采用或模擬自然排水方式,利用城鎮水體、綠地、廣場和道路等現有設施,提高內澇防治能力;

5 應考慮上游的過境流量。

3.1.3 城鎮內澇防治系統除應滿足規劃確定的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外,尚應考慮超過該重現期時的應急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保護既有的河道和明渠等敞開式的雨水調蓄、行泄通道;

2 保持雨水調蓄、行泄通道和河道漫灘的暢通,不得非法占用。

3.1.4 城鎮內澇防治設施應便于維護管理,且不應對公眾健康和安全產生影響,并應在安全設施、安全防護和危險部位、危險場所等設警示標志。

3.1.5 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的內澇防治設計文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編制內澇防治設計篇(章);

2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論證結論中,應提出初步設計階段編制內澇防治設計報告的要求,對城鎮內澇防治系統影響較大的工程應編制內澇防治設計報告,其他工程可編制內澇防治設計報告,并應符合本規范附錄A的有關規定。

3.1.6 源頭減排設施、排水管渠設施和排澇除險設施應通過整體系統校核,滿足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的要求。內澇防治設計校核應符合本規范附錄B的有關規定。

3.1.7 新建、改建和擴建地區,應根據當地水資源情況和經濟發展水平,合理確定雨水綜合利用的方式和規模。雨水利用設施的設置、運行和管理,應與其他內澇防治設施相協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滨州市| 福鼎市| 吴川市| 闻喜县| 镇远县| 安阳县| 苍南县| 布尔津县| 鸡东县| 启东市| 开江县| 安平县| 海口市| 湘阴县| 益阳市| 济宁市| 宾川县| 昌江| 阜康市| 虹口区| 莆田市| 卢氏县| 安福县| 泗洪县| 大埔区| 右玉县| 吴旗县| 拉萨市| 洛宁县| 余干县| 台州市| 鹿泉市| 洛南县| 秭归县| 宜兰市| 漳浦县| 大厂| 陆川县| 藁城市|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