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51222-2017 城鎮內澇防治技術規范
-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746字
- 2021-04-21 16:59:48
5.2 管渠系統
Ⅰ 雨水口
5.2.1 雨水口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雨水口的高程、位置和數量應根據現有道路寬度和規劃道路狀況確定;
2 道路交叉口、人行橫道上游、沿街單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徑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處均應設置雨水口,路段的雨水不得流入交叉口;
3 雨水口間距宜為25m~50m,重要路段、地勢低洼等區域距離可適當縮小;
4 當道路兩側建筑物或小區的標高低于路面時,應在路面雨水匯入處設置雨水攔截設施,并通過雨水連接管接入雨水管道。
5.2.2 雨水口和雨水連接管設計流量應為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計算流量的1.5倍~3.0倍,并應按該地區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進行校核。
5.2.3 路面積水寬度應根據道路表面的構造形式進行計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道路具有單一橫坡斷面(圖5.2.3-1),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T——路面積水寬度(m);
Q0——道路表面流量(m3/s);
Sx——道路橫向坡度;
SL——邊溝縱向坡度;
Qs——雨水口寬度范圍外縱向流量(m3/s)。

圖5.2.3-1 單一橫坡斷面(三角溝型)
2 當道路具有復合過水斷面(圖5.2.3-2),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Qw——雨水口寬度范圍內縱向流量(m3/s);
E0——雨水口正面截流分數(%);
W——雨水口寬度(m);
Sw——邊溝橫向坡度。

圖5.2.3-2 復合過水斷面
5.2.4 雨水口的泄水能力,應根據其構造型式、所在位置的道路縱向和橫向坡度以及設計道路積水深度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
Ⅱ 泵 站
5.2.5 管渠系統中排水泵站的設計規模,應與城鎮內澇防治系統的其他組成部分相協調,在滿足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要求的前提下,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
5.2.6 泵站宜設在地勢低洼、易匯集區域雨水的地點,且宜靠近受納水體。
5.2.7 泵站出水口宜設置消能設施,出水口流速應小于0.5m/s。
5.2.8 用地緊張的地區可采用節地型泵站。
5.2.9 泵站配電、自控等設備的安全高度,應按該地區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進行校核。不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防止設備受淹的措施。
- DL/T5161.10-200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第10部分:35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施工質量檢驗(英文版)
- GB 50260-2013 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英文版)
- YS/T 5225-2016土工試驗規程
- GB 51287-2018 煤炭工業露天礦土地復墾工程設計標準
- GB/T51075-2015選礦機械設備工程安裝規范(英文版)
- DL/T 5544-2018 架空輸電線路錨桿基礎設計規程
- GB/T51050-2014鋼鐵企業能源計量和監測工程技術規范(英文版)
- 光伏支架結構設計規程
- GB/T51154-2015海底光纜工程設計規范(英文版)
- 換流站接地極設計文件內容深度規定
- SH/T 3405-2012 石油化工鋼管尺寸系列(英文版)
- DL/T5233-2010±800kV及以下直流換流站電氣裝置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英文版)
- DL 5068-2014 發電廠化學設計規范
- GB 51171-2016 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
- GB/T 51325-2018 煤焦化粗苯加工工程設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