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51222-2017 城鎮內澇防治技術規范
-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7字
- 2021-04-21 16:59:47
4 源頭減排設施
4.1 一般規定
4.1.1 源頭減排設施的建設應根據城鎮內澇防治專項規劃,并應與其他內澇防治設施相互協調,合理確定各項設計參數。
4.1.2 城鎮內澇防治應按低影響開發理念,在雨水進入城鎮排水管渠設施前,采取滲透和滯蓄等措施。
4.1.3 源頭減排設施的設置宜保持或模擬自然水文和生態過程。
4.1.4 源頭減排設施的類型,應根據該地區的地理位置、水系特征和場地條件等因素確定。同一地區或項目,可采用單一形式或多種形式組合的源頭減排設施。
4.1.5 綠地和廣場等場所兼作雨水源頭減排設施時,其標高應低于周圍匯水地區,并應設置地表或地下雨水通道。
4.1.6 源頭減排設施的設計程序,應包含下列內容:
1 調查分析相關規劃要求、可用空間、土壤滲透性能、地下水位、地形坡度和排水現狀等技術因素;
2 確定源頭減排目標,并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源頭減排方案;
3 進行源頭減排設施設計;
4 對設計結果進行校核。
4.1.7 源頭減排設施可用于徑流總量控制、降雨初期的污染防治、雨水利用和雨水徑流峰值削減,設計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源頭減排設施用于徑流總量控制時,應按當地相關規劃確定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目標計算設施規模,并宜采用數學模型進行連續模擬校核;當降雨小于規劃確定的年徑流總量控制要求時,源頭減排設施的設置應能保證不直接向市政雨水管渠排放未經控制的雨水;
2 降雨初期的污染物削減要求,應根據匯水面積、降雨特征、地表狀況和受納水體環境容量等因素,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
3 雨水利用量應根據降雨特征、用水需求和經濟效益等確定;
4 雨水徑流峰值流量削減應滿足本規范第3.2.2條的要求。
4.1.8 源頭減排設施設計規模的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鎮雨水調蓄工程技術規范》GB 51174的有關規定。
4.1.9 嚴禁在地表污染嚴重的地區設置具有滲透功能的源頭減排設施。
4.1.10 具有滲透功能的源頭減排設施,設施邊界距離建筑物基礎不應小于3m,設施底部滲透面距離季節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巖石層不應小于1m;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措施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4.1.11 滲透設施的有效儲存容積,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Vs——滲透設施的有效儲存容積(m3);
Vi——滲透設施進水量(m3);
Wp——滲透量(m3);
K——土壤滲透系數(m/s);
J——水力坡降;
As——有效滲透面積(m2);
ts——滲透時間(s)。
4.1.12 當人工景觀水體兼作源頭減排設施時,其設計水位應根據景觀和內澇防治要求綜合比較后確定,調蓄水深應根據安全性、水量平衡、豎向關系和景觀設計要求等因素確定。
4.1.13 當植草溝等雨水轉輸設施用于排除一定設計重現期下的雨水徑流時,其設計流量應為該重現期下的徑流峰值流量。
4.1.14 當調蓄設施以雨水利用為主要目的時,調蓄量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雨水利用的途徑和場地條件等因素,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當用于地下水補給時,應防止地下水污染等次生災害的發生。
- GB 51139-2015 纖維素纖維用漿粕工廠設計規范
- GB 50260-2013 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英文版)
- DL/T 5492-2014電力工程遙感調查技術規程
- GB 51177-2016 升船機設計規范
- YD/T 5131-2005 移動通信工程鋼塔桅結構設計規范(英文版)
- GB50049-2011小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英文版)
- GB 51134-2015 煤礦瓦斯發電工程設計規范
- GB 51184-2016 礦山提升井塔設計規范
- GB/T 51339-2018 非煤礦山采礦術語標準
- GB 50311-2016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規程
- GB 50372-2006 煉鐵機械設備工程安裝驗收規范 (英文版)
- DL/T 5153-2014 火力發電廠廠用電設計技術規程
- 林產加工工業職業安全衛生設計標準
- GB 50488-2018 腈綸工廠設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