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2 水體調蓄工程

Ⅰ 小區水體調蓄工程

4.2.1 小區水體調蓄工程應根據地理條件、小區環境和調蓄目的等因素,選擇單一形式或組合形式。

4.2.2 小區水體調蓄工程的調蓄量應按本規范第3.1節的規定確定,以雨水儲蓄為目的并有景觀需求的小區水體調蓄工程,還需利用水量平衡,校核水體的面積和調蓄深度。

4.2.3 小區水體調蓄工程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采用集中進水時,在進水端宜設置消能設施;

2 入口處宜設置攔污凈化設施。當采用前置塘作為攔污凈化設施時,前置塘應設置清淤通道和防護設施,其沉泥區容積應根據清淤周期和入流雨水懸浮物(SS)負荷確定;

3 宜采用生態堤岸;

4 應設置溢流設施和放空設施,溢流設施和放空設施宜采用重力排放,重力溢流管的排水能力應大于進水設計流量;

5 水體內植物應根據不同水深、植物特性和景觀要求選擇水生植物類型。

4.2.4 當小區水體調蓄工程采用濕塘時,其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第4.2.3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濕塘容積可分為永久容積和調蓄容積兩部分,永久容積水深應有利于水質維持,并綜合考慮安全性、景觀效果等因素確定,宜為0.8m~1.8m,調蓄容積應根據調蓄量、調蓄水深、水力停留時間、場地條件等因素確定,并應考慮長期運行后,底泥沉積造成的有效容積減小;

2 濕塘邊坡坡度應根據景觀效果、親水性、安全性和調蓄空間等因素確定,宜小于1∶4,邊坡較陡時應采取防侵蝕措施;邊坡處應設置寬度大于3m的挺水植物帶,水深宜為300mm~500mm;

3 濕塘出水口應設置溢流豎管和溢洪道,排水能力應根據下游排水系統的排水能力確定,調蓄水量宜在24h~48h內排空。

Ⅱ 內河內湖調蓄工程

4.2.5 內河內湖調蓄工程的調蓄規模應根據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確定。

4.2.6 內河內湖調蓄工程的平面布置應根據其功能定位、地形地貌、周邊城鎮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區域排水防澇、防洪和水系規劃、景觀要求等因素確定。

4.2.7 內河內湖調蓄工程的調蓄規模和調蓄水位確定后,對填占調蓄庫容的涉水構筑物必須經過排水防澇影響論證后方可建設。

4.2.8 內河內湖調蓄工程的護岸、護坡設計,應滿足調蓄水位變動對結構的要求,護岸、護坡和雨水管渠出水口的結構設計應相互協調。

4.2.9 內河內湖調蓄工程宜通過構建生態護坡和陸域緩沖帶等生態措施,削減進入內河內湖調蓄工程的雨水徑流污染,也可將降雨初期的雨水截流至污水系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桥区| 长垣县| 大港区| 托克逊县| 大宁县| 手机| 蓬溪县| 南昌市| 岳普湖县| 洪江市| 朝阳区| 玉林市| 乌苏市| 蓝山县| 巴马| 永泰县| 银川市| 诸暨市| 修水县| 宜都市| 本溪| 内黄县| 青神县| 红安县| 宜兰市| 翼城县| 扶余县| 雷州市| 玉溪市| 罗定市| 肥城市| 鹤山市| 息烽县| 万山特区| 咸阳市| 广元市| 弥渡县| 阿图什市| 兴宁市| 东辽县|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