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2 混凝澄清裝置調試

4.2.1 混凝澄清裝置調整試驗應包括:藥劑選擇及劑量試驗、加藥系統的調試、澄清裝置出力試驗、排泥方式及出水水質試驗。

4.2.2 混凝劑、助凝劑選擇及加藥劑量應通過試驗確定。

4.2.3 加藥系統調試應包括計量泵的性能試驗、加藥系統的調試運轉,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加藥計量泵性能試驗應得出計量泵行程、頻率與輸出流量、壓力的關系,參數試驗范圍應能滿足計量泵運行的調整要求。計量泵出力試驗范圍宜為額定出力的20%~100%;試驗介質宜采用清水。

2 投加的藥劑濃度宜按設計值控制,必要時可根據藥劑的特性進行調整。對于易吸潮的干粉類藥劑,應啟動加藥系統配置的干燥設備。高分子助凝劑的溶解應考慮熟化時間。

3 加藥系統可先用清水進行初步試運,確認系統無泄漏。試運時應按操作程序啟動攪拌機、計量泵等所有設備,確認設備、閥門、儀表等工作正常,將計量泵的行程、頻率逐步調整至預定位置后運行,確認計量泵的流量、出口壓力和其他參數處于正常范圍內。

4 加藥系統的報警、聯鎖保護和自動控制功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4.2.4 澄清裝置調試進水時,應同時啟動加藥泵。不同類型澄清裝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泥渣懸浮型澄清裝置,可采用人工投加活性泥渣的方法,加快活性泥渣層的形成。

2 泥渣循環型澄清裝置,應通過調整試驗確定合適的泥渣循環量。

3 高密度澄清池,應通過調整試驗確定合適的泥渣回流量、泥渣回流比、絮凝攪拌機轉速等關鍵參數。

4 微渦絮凝等水力反應沉淀池的調試宜按裝置的額定流量進行。

4.2.5 澄清裝置排泥試驗應在澄清裝置完成初步調試并穩定運行后進行。排泥周期、排泥時間和排泥方式應根據澄清裝置內泥位、泥渣沉降比、出水水質等確定。

4.2.6 澄清裝置藥劑劑量試驗,應按本規范第4.2.2條試驗所確定的混凝劑、助凝劑投加劑量為基礎,在設計進水流量范圍內進行劑量調整試驗,獲得最佳動態加藥劑量。

4.2.7 澄清裝置出力試驗,宜在最佳動態加藥劑量及滿負荷條件下進行。

4.2.8 通過調整試驗,應提出澄清裝置的出力范圍、出水水質、加藥量、水溫、排泥周期及排泥時間等控制參數,并提出設備合理的運行方式。澄清裝置出水水質及出力應符合設計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安泽县| 南川市| 孟州市| 麟游县| 洛南县| 边坝县| 理塘县| 台湾省| 济阳县| 曲沃县| 贵定县| 渝中区| 凌海市| 金秀| 贵阳市| 西华县| 巴林左旗| 吴川市| 葫芦岛市| 汕尾市| 鄂托克前旗| 鸡泽县| 竹溪县| 潮州市| 合江县| 肃北| 铜陵市| 宜川县| 清徐县| 兰溪市| 沈丘县| 十堰市| 固始县| 吉隆县| 邢台市| 阳曲县| 司法| 通榆县| 建德市| 元氏县|